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残疾儿童在游戏教学中绽放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辉

  摘 要:游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师生互动,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在特殊教育中,残疾儿童往往比正常儿童学习起来更加吃力。为了帮助残疾儿童更好地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游戏教学法的定义,并介绍了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需要坚持的原则及其发挥的作用,并就具体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残疾儿童;游戏教学法
  由于智力残疾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记忆和应用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他们的学习很难持续进行。但是,只要训练得当,也可以充分挖掘残疾儿童的学习潜能,帮助他们融入正常的生活。在残疾儿童教育中,让残疾儿童全身心地融入教学环境是关键,游戏教学法可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有效提升其认知能力。残疾儿童教育不仅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教师保持一定的耐心和信心。下面主要对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如何应用游戏教学法展开探究,期望促进残疾儿童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学习。
  一、游戏教学法的定义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教学法,指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使残疾儿童在充满情趣的游戏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是残疾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残疾儿童能够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有利于他们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二、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原则
  在残疾儿童教育中,教师要做到寓教于乐,在应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进而使残疾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应用游戏教学法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 目标性原则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残疾儿童教育中,要针对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内容,并确定游戏时长。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游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学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 直观性原则
  从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直观的游戏内容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实物、图片、模型或多媒体进行游戏活动,把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给残疾儿童。
  3. 多样化原则
  强烈的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重复开展同一个游戏,不利于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对于残疾儿童的游戏教学内容要坚持多样化的原则,经常创新,这样残疾儿童才会集中注意力并投入到学习中。
  4. 主体性原则
  在针对残疾儿童开展的游戏教学活动中,每名残疾儿童都要参与到游戏过程中,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也有责任让残疾儿童切身体验游戏的过程。
  三、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作用
  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都取得较好的效果。残疾儿童教育更是肩负着康复和抚慰残疾儿童身心缺陷的重要责任,应用游戏教学法具有以下作用。
  1. 有利于培养残疾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大多数残疾儿童大脑发育不健全,部分残疾儿童的神经系统还存在较大的缺陷,限制了他们精细化动作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也因此受到了影响。游戏教学法可以结合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残疾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游戏与残疾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游戏展开对残疾儿童生活自理技能的教学活动,锻炼残疾儿童各方面的生活能力,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提升自己的生活技能。
  2. 有利于抚慰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
  抚慰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能锻炼残疾儿童学习知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展开游戏教学,有助于突破残疾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局限,使得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陷得到有效的抚慰,同时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四、在残疾儿童教育中实施游戏教学法的建议
  残疾儿童的感知能力会比正常儿童弱,新奇、充M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具体来说,残疾儿童的游戏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游戏名字要新奇
  名字新奇、新鲜,诱惑力较大的游戏,能够调动残疾儿童的参与热情。残疾儿童遇到感兴趣的游戏内容,会主动参与其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游戏教学取得成功的保障。
  2. 游戏形式有特色
  对于残疾儿童来说,游戏的名字新奇、有吸引力固然重要,但是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关键。在具体的游戏教学中,教师既可以针对不同残疾儿童的特点,开展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建构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又可以整合智力游戏、娱乐游戏、美术游戏的精华内容,设计出充满特色的游戏形式,这样的游戏教学会体现出更加鲜明的特色。
  3. 游戏安全有保障
  残疾儿童的自控力较差,往往在游戏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残疾儿童的游戏教学必须选择安全的场地和适宜的器材,并根据校园的范围、班级的人数,对游戏教学设施做好科学、合理的安排,使游戏教学的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教师要提前把相关游戏器材的使用方法教给残疾儿童,使游戏活动可以安全、有序地开展。
  4. 游戏数量有控制
  游戏教学中的游戏必须是丰富多彩的,但一节课的游戏一般不要超过4个,而且这些游戏要各有侧重,要针对教学目标控制游戏时长,游戏要起到复习巩固、过渡铺垫和轻松娱乐的作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做好调配,剧烈与舒缓环节必须明确区分清楚。一般长游戏不超过6分钟,短游戏应当在3分钟左右。
  5. 游戏过程重参与
  游戏教学的目的是让残疾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对于残疾儿童来说,能够全程参与游戏过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旦在游戏中出现失误,残疾儿童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造成他们的情绪出现较大的波动,不仅会影响本节课的学习,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针对残疾儿童的游戏教学要遵循贵在参与的原则,只要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能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享受快乐即可。教师对于他们参加游戏活动的效果不必过于关注,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让他们从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应用游戏教学法开展残疾儿童教育。在游戏教学中,游戏的编排、组织、开展必须要充分考虑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实现游戏活动的直观化、生活化和情趣化,做到寓教于乐,实现创新性的游戏设计与残疾儿童教育的深度融合,让残疾儿童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克服由于身体残疾带来的不便,让残疾儿童在游戏教学中绽放生命。
  参考文献:
  [1]王昌莲. 在游戏中培养智力残疾儿童的认知[J].青年与社会,2019(24).
  [2]邓猛. 让残疾儿童在游戏教学中绽放生命[J].现代特殊教育,2021(17).
  [3]李长东. 让每位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2016(7).
  [4]路晓玲. 在教育教学中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J]. 中华少年,2018(4).
  [5]赵磊. 让每位残疾儿童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J].山西教育(管理),2018(7).

nlc202208312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8985.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