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政治论文  > 
  •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对照分析

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对照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罗礼传 郭京 颜艳飞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12月5日本院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PFNA手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分析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数据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对照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下地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用时较短,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观察组患者数据较为理想,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则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治疗均可以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个体差异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8-0057-04
  现如今,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各种骨折的发生率也逐渐提升,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其骨折程度也较为严重。髋部骨折中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等,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经过临床大量治疗样本发现,针对于高龄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效果较差,会出现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以及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为此,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已达成共识[1],对于老年患者,及早的进行手术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患者早期的恢复效果,还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但是由于老年患者会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还会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情况,所以会出现术后固定松动以及假体下沉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是临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
  股骨近端防旋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方法和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是常用手术方案,两种方法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3],但是对于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这两种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论,而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及效果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12月5日本院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女为27/23,龄61~95(78.18±7.38)岁;对照组男/女为28/22,年龄60~95(78.24±7.27)岁,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且活动功能受限,不能进行站立或行走,髋部肿胀较为明显,可见皮肤淤血现象,远端肢体存在外旋、畸形的情况,按压或叩击患者的患肢其疼痛较为明显,经过实验室DR、CT检查下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无差(P>0.05)。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4];(2)患者和家属均能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禁忌症者;(2)无法耐受手术以及麻醉风险评估较高者;(3)病理性骨折或者身体状况较差者;(4)术前存在严重骨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者;(5)术前已存在肢体瘫痪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PFNA手术方法:对患者进行硬膜外或者全身麻醉,取其仰卧位,将其放置于牵引床上,并进行固定,将患者的患肢内旋10°~15°,先实施牵引复位治疗,在C臂X线机透视下确认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如果患者出现无法顺利复位的现象,则需要及时进行切开复位治疗,在大转子上方进行切口,其长度为7~10cm,将大转子顶端充分暴露,并在粗隆间上方3cm的部位将导针插入,同时,让导针沿着股骨干方向打入,在C臂X线机下确认导针是否在正位,扩大切口点并进行扩髓处理,如果在手术过程中的阻力较大,应重新定位或及时调整方向,紧接着将髓内钉打入,再次确认髓内钉的位置和深度,确认无异常后安装瞄准器,检查导针的位置,在空心钻扩孔下将抗螺旋刀片植入,再次确认,无异常后锁定螺旋刀片,并将相关配件进行安装,充分清洗患者的创口并实施止血处理,将引流条放置,进行包扎。
  观察组患者则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麻醉方式为硬膜外或全身麻醉,取患者的侧卧位,在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切口,其长度应在10cm左右,逐渐切开皮下组织和筋膜层,并沿着患者臀大肌纤维方向进行切开,直到大转子下方,将患者的滑囊清除,充分保护患者的坐骨神经,暴露骨外旋肌并切断,对于关节囊实施部分切开治疗,股骨颈肌底的软部分去除,在小转子上方1.5cm的位置,对患者髓腔进行开髓处理,将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并重建患者的小粗隆,针对于存在骨质缺损的患者,需要截取股骨头后,进行塑形,再固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髓腔锉,进行扩髓处理,让其和所选择的股骨头相匹配,在假体试模下复位髋关节,选择合理的生物型假体,进行固定,复位髋关节,检查髋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紧张度,利用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关节腔进行冲洗,在切口部位注射罗哌卡因,留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切口,实施无菌敷料包扎处理。
  上述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均需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首先需要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被动屈伸活动,在术后3d后,才可以进行床边屈伸下肢关节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实施助行器干预,帮助进行下地站力行走锻炼。
  1.3观察指标

nlc202209151402

0.05),见表3。
  3讨论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大类,而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利用牵引制动,将患者的患肢放在托马斯架上进行牵引,在此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不断的对踝、膝关节进行锻炼[5],进而促进相关功能的恢复,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非手术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6],另外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并且随着卧床时间的不断增加,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为髋内翻、褥疮等[7],所以有些研究学者[8]认为针对于可以进行手术以及不存在手术禁忌症的患者,需要及早的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常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另外老年骨折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也进一步加重了骨量的丢失,会伴有严重骨质疏松,因此对于该类患者在整个手术期,应重视老年骨质疏松这一问题,并加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这样才能保障术后的康复效果。
  有研究[9]发现,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较多,如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等,不同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和特点也不同,因此需要掌握每种治疗方法的具体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治疗相比较。其中PFNA治疗,可以满足亚洲人股骨大粗隆的生物学特点和要求,也属于临床较为经典的一种髓内固定方式,该手术方法的固定设计更加科学,同时手术较为方便,可以有效减轻钉体对患者股骨外侧壁的压力,可预防术后再次骨折,同时局部疼痛较低。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螺旋刀片代替了传统拉力螺钉,这样会更简化手术流程[10],同时实施螺旋刀片可以很好的解决骨量丢失的问题,也能提高周围松质骨密度,达到较高的抗旋效果,具有简便、创伤小的优势[11]。但是该手术治疗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牵引复位治疗,其复位的效果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效果,其次该手术的操作较难,需要准确判断螺旋刀片的位置,所以对手术操作者提出较高的要求[12]。
  人工关髋关节置换术也属于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本文中,选择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相关研究认为[13],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但是针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需要充分的分析骨质情况,才能选择合理的髋关节置换术方案。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较多,对于年龄超过60岁、体质较差以及更复杂的骨折类型来说,实施该手术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效果[14],同时在实施手术后,患者能尽快的进行下地负重锻炼,有效避免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15],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会出现髋关节稳定性下降的现象,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数据较低,和对照组相比较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对照组患者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在术后下地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用时较短,两组数据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5d、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数据较为理想,组间差异存在y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两组则无差异(P>0.05)。也充分证实,这两种手术方式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是相对于PFNA治疗方式而言,人工关髋关节置换术的总体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针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A治疗均可以达到较高的治疗效果,但是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均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其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下地运动时间均比PFNA患者少,因此有利于早期锻炼和功能恢复,也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但是在手术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则采用PFNA治疗的效果会更理想。根据长期随访的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均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说明这两种手术方法对于患者远期的恢复是相同的。所以在实际的临床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个体差异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针对于骨质良好、身体状态良好未存在严重内科疾病的老年患者,可选择PFNA治疗,反之则实施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
  但是本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含量较小,同时远期随访时间较短,因此还需要长时间的随访才能进一步验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行.半髋关节置换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0):72-74,78.

nlc2022091514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39681.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