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SOLO分类理论提高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汤俭 宋丽辉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初一学生的数学运算学习过程,就成为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任务。在教学时,教师只要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数学运算结果进行分类,就能较精准地把握学生的运算能力层次,同时采用适合不同运算能力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SOLO分类理论;初一学生;运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027-0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运算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理解算理并寻求简洁、高效的运算途径解决数学问
  题[1]。怎样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呢?本文尝试从SOLO分类理论的角度,帮助学生找出自己的运算起点,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正确运算结果,以此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
  1 SOLO分类理论及其内涵
  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认为,一个人的总体认知结构是一个纯理论性的概念,是不可检测的,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比格斯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简写为SOLO。
  根据SOLO分类评价法,比格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拓展抽象结构层次。
  由此可见,比格斯提出的思维分类结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类型,具体说来就是从点、线、面、立体、系统的发展过程。思维结构越复杂,思维能力的层次也就越高,可见SOLO分类的焦点集中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质”,而不是回答问题的“量”[2]。
  2 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初一学生的数学运算表现和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2.1 利用SOLO分理论对学生的运算表现和发展水平进行分类
  既然SOLO分类理论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表现,那么在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上怎么发挥积极作用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可以概括为正确、有据、合理、简洁这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要求刚好与SOLO分类理论的层次要求一一对应。为此,本文利用SOLO分类理论,将运算能力分为以下5个层次水平(表1)。
  2.2 以初一“有理数混合运算”为例说明运算能力水平的5个层次
  初一的学习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对学生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函数运算等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就以初一数学运算知识为研究对象。
  例:计算(-7)+3+(-3)+4。
  单点结构层次(水平一):
  原式=4+(-3)+4
  在该解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进行一次计算7-3,但不明白异号两数相加的算理,为了得到答案就急速收敛思维,不管结果对不对。
  多点结构层次(水平二):
  原式=(-4)+(-3)+4
   =(-7)+4
   =-3
  在该解答中,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算理,能够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且计算结果正确,但不能发现加数之间的特征和联系,只是把每一个加数看成是互相孤立的数字,要进行3次计算,3次符号的判断算法死板,计算量大。
  关联结构层次(水平三):
  原式=(-7)+(-3)+3+4
   =(-10)+7
   =-3
  在该解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没有急于收敛,注意到加数之间的联系,并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其分类,减少了异号两数相加时符号判断的失误率,减少了计算量。
  拓展抽象结构层次(水平四):
  原式=(-3)+3+(-7)+4
   =(-7)+4
   =-3
  在该解答中,可以看出学生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也注意到了“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零”,只需进行2次计算、1次符号判断就可以完成运算,大大提高了正确率和效率。
  3 利用SOLO分类理论加强对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3.1 利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的运算表现进行合理评价
  使用SOLO分类理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有些学生的运算结果正确,但是运算能力可能处于单点结构层次或者多点结构层次;而有些学生的运算结果不正确,反而其运算能力处于多点结构层次或者关联结构层次,这与教师平时只关注学生的运算结果有很大不同,因为SOLO分类理论更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层次,而不只是关注运算结果。对于那些运算能力处于相对高一层次的学生来说,只要学生及时改正了错误运算观念和不良运算习惯,学生的进步空间更大;而对于运算能力层次较低的学生,教师则应该帮助他们好好理解运算法则和运算方法,先不要求其在简便运算上下功夫。
  在具体的运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运算表现和运算思维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类,找出学生运算出错的原因,从而切实地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运算水平和运算起点的教学策略。
  3.2 利用SOLO分类理论提高初一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3.2.1 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公式定理
  在具体的运算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很多初一学生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公式,或者只能生硬记忆某个运算公式,可以完成简单的运算,但解决不了稍微复杂的问题,可见这类学生的运算能力大都处在前结构层次或者单点结构层次。对此,教师要注重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对运算法则的重视程度,只有学生亲自动手推导运算公式,才能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从而在做题时熟练巧妙地运用公式定理,不会因为公式的误用和混用而中断运算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水平,也能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nlc202209231700



  3.2.2 重视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算理是指运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3]。学生只有理解了运算的道理,才能理解和掌握运算方法,从而正确迅速地进行运算。所以运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只有以算理思维为导向,才能避免思路混乱,使得解答步骤的关联紧密。下面以初一“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算教学为例,说明不同运算层次的运算表现的根源和应该采用哪种运算教学策略。
  第一,前结构层次的典型表现是什么都不做,或者乱做一气。说明学生对数学运算知识不求甚解,是混乱的,甚至是空白的,这时教师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运算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记忆一些常用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的运算公式和法则。
  第二,单点结构层次的典型表现是算理糊涂,算法不清,法则出错。说明学生在知识层面就出现了错误,鉴于初一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教师可以多用具体的事物或者现实情境使其明白算理,如异号两数相加,可以通过“收为正,支为负”“升高为正,降低为负”等实例抽象出算式,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解释,通过多道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巩固,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
  第三,多点结构层次的典型表现是算理明白,算法死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方法,但急于算出答案,没有充分观察题目的特征就开始解答。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单点结构层次积累的运算数量不够,如前例,没有充分体会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零”“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的便利;二是学生的解题习惯是只求快、不求对,忽视审题,这时教师则可以多展示不同学生的不同解法,比较优劣,分析算法背后依据的数学规律,再辅以适当的运算练习,同时在运算练习中要求学生先思考,让学生多注意观察运算中各部分的联系,为进入关联结构层次做积极准备。
  第四,关联结构层次的典型表现是算理明确,算法灵活。学生能充分审题,注意题目的特点,不急于收敛思维,往往不只观察一步,而是观察考虑好几步,从中选出较为简洁的算法。达到此层次的学生可以在经验的积累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体现出一定的数学能力。对这一层次的学生的运算能力的培养不能以量取胜,应该注重思考、观察和比较,多采用分享、交流和讨论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算中思考、体会和感悟,最终进入拓展抽象结构层次,以促进运算能力的提高。
  第五,拓展抽象结构层次的典型表现是算理清楚,算法优秀,愿意进行各种方式的检验,善于找出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并重新进行计算和思考,直至找出问题所在。这一层次的学生往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对数学运算知识的领悟比其他学生要快、要深、要广,对此,教师应该让他们自己挖掘运算的特点和规律,发现运算的方法,积累运算的技巧和心得,并鼓励他们发现新问题,解释新问题,创新学习方法。
  由此可知,无论哪种运算能力层次的学生都需要加强对算理的理解,只有算理清楚,才能在具体的运算中更好、更快、更简洁地运算。算理主要体现在求解问题的步骤中,通过步骤就可以了解学生对运算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所以在日常运算练习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算理思维写出解题的具体步骤,不能只写出一个结果。
  3.2.3 加强运算检验和估算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运算后都没有主动检查的习惯和意识,而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又特别强调学生要有验算和估算的能力。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运算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验算的意识和能力,否则长期下来,学生就会积累一些错误的运算经验,导致后继运算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对于运算能力处在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和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尤其要重视反思和验算,因为这些层次的学生往往运算水平相对较低,对自我要求不高,自身的运算素养也有待提高,所以只有他们在运算时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和及时纠错,才能使他们的运算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4]。
  4 反思与感悟
  运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运算教学时,笔者遇到了很多困难,如在提高不同能力层次学生运算能力的教学策略梳理上,出现了低效或无效的情况,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笔者的耐心不足,导致学生的信心动摇等。从学生多次出现运算问题来看,f明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即使进行了分层,也制定了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策略,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策略。
  因此,利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数学运算教学时,教师要先根据能力层次分类原则将学生的运算能力分类,并进行规范、科学的示范和指导,让学生长期坚持运算,进而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才翰.中学数学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喻平.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知识分类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7).
  [3]刘艳美.对初中生数学运算错误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4]张亚平.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汤俭(1977~),女,汉族,广东广州人,本科,中学数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宋丽辉(1981~),女,湖南东安人,本科,中学数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应用融合创新专项课题“基于智慧课堂的初中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JX07003)的研究成果;广州教育学会2021年教育科研课题“注重知识建构的初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14005)研究成果;越秀区教育局教育科研规划2018年课题“SOLO分类理论下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越教类【2018】01号)研究成果;202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项科研立项课题“基于智慧教学平台的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研究”研究成果。

nlc2022092317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0164.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