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高效教学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张晓红

  摘 要:教学优化是现阶段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教学优化的有效进行可以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与改革,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与优化也有着现实意义。在现阶段,为了实现教学的优化与革新,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系统的调整,分析其中存在的可优化之处,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尝试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本文对基于高效教学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方法调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4-0200-04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teaching
  ZHANG Xiaohong (The Second Primary School of Yume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eaching optim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s of teacher research at this stag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optimization can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reform of teachers' teaching methods, and also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t this stag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need to systematically adjust their teaching design, analyze the existing areas that can be optimized, explor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try to carry out more effective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teaching.
  【Keywords】Efficient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optimization; Method adjustment
  高效教W可以理解为高效果、高效益的教学,在这一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知识,其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创建高效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作出调整,改变低效教学方法与教学设置的应用。接下来,笔者就教学导入、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习惯、作业设置、评价构建六个方面作出论述,希望可以对广大同仁的教学优化有所启发借鉴。
  1.调整导入构建,实现有效导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导入环节的合理构建与优化来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过去,教师选用的导入方法多为复习导入,这一教学导入的设计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导入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做出调整,实现教学的优化,教师需要对教学导入的方法进行调整,应用更加高效的方法展开教学。
  (1)做出教材分析,选择有效方法
  教学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情景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需要对所用的教材进行研究,分析现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后再结合教学解析的进行对教学导入方法进行合理的筛选。在选择了合适的教学方法后,教师还需要联系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环节的构建,生成有效的教学导入环节。
  例如,在进行“什么是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需要找出与本课内容最为契合的教学导入方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本课设计的是面积的学习,其知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面积的构成,所以教师可以选用情境导入法来进行教学导入的设计,可以使用图片展示和语言描述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几个小动物对一个房子占地大小的争论,形成情境。如此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整合有效资源,设计合理环节
  在过去,很多教师进行的教学导入是以复习导入的形式开展的,这样的导入设计虽然也可以引入教学,但其过程并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故此导入的效果并不好。在当前,为了实现教学优化,构建更加有效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做出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应用,从教学资源中筛选出合理的部分进行构建,生成趣味性与有效性更强的教学导入环节。
  例如,在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对本课的实际内容进行分析,搜寻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合。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教师可以利用的导入资源包括教材中给出的部分数据、一些相关的课件材料,相应的,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的构建上就可以围绕本课的数据展示主题进行设置,从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对数据进行统筹整理,以此实现教学的合理构建。

  2.优化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作用
  (1)反思教法设置,明确现实问题
  教法的反思是实现陈旧教学方法革新的关键。为了推进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师在现阶段教学中需要对自己所使用的理论讲授法作出解析,分析其余现阶段学生发展需求的相悖之处,而后再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去选择新方法,作出新调整。一般而言,现阶段教师使用的理论讲授法其问题在于过于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展现,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受到了压制,学生难以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自然其能力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调整教学方法,革新方法选择
  为了实现方法的革新,教师可以从现阶段理论讲授法存在的不足入手做出分析,找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可以将陈述性质的讲授教学转变为以问题为驱动的新型教学,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为了实现问题导学法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就问题导学法的生效机理进行解析,并围绕其关键构成来选取合理的教学设置,用其替代理论讲授法。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利用讲授法开展本课的教学,教师会直接对学生陈述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这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本课的知识内容,但学生不能经历思考研究的过程。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对教学方法作出调整。例如,在进行“相交与垂直”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作出有效调整,教师可以使用问题导学法,将本课的陈述性教学内容改编为几个相关的问题。如可以设计“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它们会表现为什么形态呢?”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亲历思考过程,获得更多学习收获。
  3.开发教学工具,构建有效展示
  教学工具的有效开发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为了设置高效数学教学,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工具做出分析,研究其现实价值,而后再联系实际就其作用进行分析,优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一般而言,在现阶段教师可以运用的主要教学工具为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了构建更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对计算机与多媒体的功能进行分析,从教学优化调整出发分析其功能并做出相对应的设。
  (1)做好教学检索,获取充足资源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融入对教学效益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检索,通过其实际功能的开发来搜集教学资源,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为了利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检索,教师需要围绕当课所教学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解析已有的教学资源和尚缺的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资源的分析后,教师再联系所缺的教学资源内容构建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做出资源检索,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去搜集必要的教学资源。例如,在进行“温度”这一课的教学时,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本课教材中展现的实际情境较少,学生可能难以达成透彻分析。为了调整教学设计,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检索,搜集一些有关于温度展现的场景内容,并结合实际展示的需要做出展示场景的构建。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实现对温度相关知识的有效认知。
  (2)借助媒体展示,实现有效展示
  教学展示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中,教师同样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就教学工具的功能进行开发。在过去,黑板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用具,这一工具的功能单一,教师利用其进行教学展示难以生动有效。在当前,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工具进行媒体演示,实现教学展示有效性的提升。
  为了有效地将多媒体与教学展示环节融合,教师需要利用课前时间预设教学展示的过程,并构建合理解析的流程。例如,在进行“平移与平行”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展示图形平移的过程,让学生分析图形在平移前后其形态与位置所发生的变化。为了推动学生的理解,教师在进行教学展示的同时也需要设计一些互动和问题,引领学生进行研究与思考。其中教师可以先提问:“平行与平移是什么?”在学生进行思考之后,教师再运用工具来展示一个正方形的运动过程,并通过运动轨迹的分析与解析来帮助学生认识平移的现象,推动其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与掌握。
  (3)设置有效微课,革新展现形式
  微课是微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也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巧妙运用的方式之一。微课不同于其他信息化教学工具,其是多媒体应用的产物。其突出价值在于可以作为学生的自学资源,也可以作为实现某一事物和问题集中展示的重要途径。从价值上来看,利用微课所构建的教学展示,其形式新颖且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工具来构建展示环节,推动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的有效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分类”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本课的实际内容来开发微课,使用微课工具引领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种三角形的区分与了解。相应的,教师在实际中就可以结合这三种三角形的区别来构建微课,引领学生通过微课的使用来解析其具体构成。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实现相关知识的透彻理解,并经历一个细致的观察分析过程。
  4.注重习惯培养,强化学生要求
  (1)联系学生学情,纠正不良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从不良习惯的纠正开展,为了实现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教师需要研究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对学生造成的影响。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现存的突出不良习惯表现在计算上,很多学生在笔算题目的过程时思路不够清晰,不明确如何使用相应的计算法。甚至会在算草纸上乱写乱画,在抄录一些计算过程或数据时频频出错,这影响了学生计算能力与计算正确率的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要求,纠正这一不良习惯。
  例如,在进行“混合运算”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借助这一计算知识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做出有效验算与规整解题过程撰写的要求与教学,引领学生有意识地就解题和演算过程进行整理,使学生在计算时有明确、清晰的思路。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有效纠正习惯,教师需要强化检查,对学生的改正情况作出总结和评价。对于一些不良习惯较为突出的学生,教师需要从基本的书写入手进行规范,让学生特别注意。

  (2)作出具体要求,推动习惯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明确良好习惯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再从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具体的培养计划。一般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可以总结为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复习、错题本。其中课前预习是发生在课前的行为,其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所学知识,这对学生课上学习的有效进行非常关键;课上笔记是指学生在听课的同时将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加以记录,这对学生数学难点知识的突破非常关键;课后复习是发生在课后以学生知识巩固为目的习惯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复习巩固;错题本的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将错题转化为资源,这对学生的发展也非常有利。为了培养这一习惯,教师需要做出强化要求,并就错题本的形式与记录方式进行具体设置。对于上述四种习惯的培养,教师除了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外,还要设计跟进检查与评估。
  例如,为了推动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形成,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协调导学案的构建和微课的创建做好设计。在检查方面,教师可以设置课前小测,再根据小测的结果对学生进行u价。又如,为了实现错题本总结这一良好习惯的形成,教师可以先对学生做出展示,让学生明确错题本的价值,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准备一个错题本。作为验收,教师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检查,并联系学生测验的错题设计小测,引领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来,学生的习惯就可以在严格具体的要求下得以规范,这对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5.联系“双减”要求,调整作业设计
  (1)作出系统分析,削减同质作业
  “减负”是“双减”的重要要求,为了构建有效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找出自己构建的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同质化数学作业,并进行合理地删减。一般而言,同质化作业的特征体现在核心内容相似、表现形式相同两点,教师需要融合这两点要求对现行的作业设置进行总体分析,定位需要削减的同质作业内容。在完成相关作业的定位之后,教师还要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作业删减后学生所做出的反馈,以此定性作业删减的有效与否。
  例如,在进行“倍数与因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减负出发作出作业设计的调整。其中,可以对本课原有的作业设计作出分析,研究其中包含的作业类型,在作出分析后,将其中重合度较高的题目挑选出来,从中删去一部分。完成删减后,教师还需要围绕本课的教学要求进行分析,看剩余的作业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练习的需求。
  (2)渗透多元化原则,优化作业布置
  “提质”是“双减”对教师作业设计提出的另一关键要求,为了达成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就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理念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多元化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呈现单一化的特点,这样的作业设计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完成作业时主动性也较低。而为了实现“提质”要求,教师可以围绕多元化作业设计的理念,从作业设置的多样化入手进行调整。
  例如,在进行“轴对称再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多元化的作业来提升作业设计的效果。其中,理论作业可以设计为本课的概念学习;活动作业可以设计为使用轴对称与平移、旋转等手段构建精美图形;发展作业可以设计为学生检索,让学生搜集轴对称与数学美之间的关联,并在第二天课上进行分享。这样一来,多元化作业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作业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这对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6.调整评价策略,提升评价效果
  (1)调整评价形式,拓宽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方式的拓展可以提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当前,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师评来进行,学生在其中只作为客体不断接受教师的评级。在调整评价形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调整教学评价的形式,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来拓宽评价的方式。基于此,教师需要在实际中就自评和互评的构成与构建作出研究,并联系实际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
  例如,在进行“比较图形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形式作出调整,有效拓宽教学评价的方式。在实际中,教师需要保留师评的设计,并将学生互评和自评融入其中。一般而言,教师可以先开展学生自评,让其就自己本课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估,说出自己本课存在的知识掌握欠缺与学习心得。在学生完成自评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同桌互评或小组互评,让学生检验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并给出合理的评价。最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总体表现与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进行总体评估,给学生提出发展的建议。
  (2)优化评价语言,提升评价效果
  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也会影响到教学评价设计的有效性。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评价语言存在篇幅短小、存在负面性两个问题。其中篇幅短小主要体现在作业批改上,部分教师喜欢用“阅”来代替具体的评语,这使得学生感觉不到教师的关注;而负面性则是指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不当,教师错误地使用了不行、不好、极差、很差等语言进行了评价。
  例如,在实际教学中,在批改作业时,教师要对自己所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调整。其中,对于作业完成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给出评语“棒极了,希望你以后可以再接再厉,老师非常看好你哟!”对作业完成存在问题的学生可以给出评语“粗心了吧!这几个错误不应该出现的啊,不过其他内容完成得还是很出色的,希望课下多多反思哦。”在进行课堂评价时,教师则需要使用“同学们本课的表现总体较好,但...”“如果同学们每节课的表现都可以像这节课一样就再好不过了”这一类的评语来对学生作出总体的教学评价。像这样,通过评价用语和评论用语的优化调整,教师就可以构建更加有效地教学评价方式。
  综上所述,教学优化对教学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高效合理的学习机会,教师应结合实际做出研究,思考现阶段教学中的欠缺之处,进而围绕具体的设计不足来做出调整,构建更加高效合理的教学流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就可以从教学导入、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习惯、作业设置、评价构建六个方面做出调整,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做出教学的构建,若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几个方面做出调整,相信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利刚.浅析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1).
  [2]张海辉.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07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