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任务驱动,轻松高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谭建娣

  摘 要:劳动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劳动课程的组织方式相对单一,教学局限于课堂、教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全面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清晰项目式教学思路入手,逐层解读教材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巧用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优化作业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238-04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劳动课程教学地位比较尴尬,一部分学校不重视劳动课程教学,安排的课时数相对较少,因此,劳动课程的功效并没有发挥出来;另一部分学校虽然对劳动课程提起了相应的重视,但是在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内容缺少拓展性。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改变劳动课程现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活动平台,在综合、多样化活动中有效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立足课程标准,清晰实施思路
  新课程标准指出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非常显著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要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等劳动形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参加劳动,从而更加有效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培育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劳动品质。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劳动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非常必要的。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劳动课程活动的实施,首先要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导向,在开放式项目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育等几方面的内容有机融合。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展开系统的劳动教育活动项目,在具体活动中要立足学生的具体学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组织多样化的艺术实践形式,鼓励学生直接体验、亲身实践、动手实践,从而实现劳动教育做中学、学中做的育人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应用要从多角度入手,既要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式,也要结合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搭建符合学生劳动需求的多样化课堂活动以及课后实践平台,将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充分拓展、延伸到课堂以外,拉近劳动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借助多样化平台实现劳动育人的教育目标,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小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共同提升。
  2.深度解读教材,明确实施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首先要立足核心素养,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以及劳动精神等几方面入手,制定系统的教学目标。其次,要立足劳动课程学段目标,从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特征以及身心发展特征入手,建立符合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平台,从而有效促进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
  从分阶段目标入手,中段学生要通过劳动课程的学习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基于此,在本阶段劳动教育中,教师要依据上述目标,结合不同单元教学内容,设计项目式学习的不同目标。以“出力流汗也快乐――打造台小菜园”单元教学为例,单元整体视角下,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对单元内容进行综合的整理与分析,对教学内容形成整体上的认知,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设计系统的教学目标。本单元以“打造阳台小菜园”为主题,设计了三个子项目,“小小菜园我规划”“园中蔬菜我来种”“蔬菜幼苗我养护”等几方面内容,三个子项目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形成了“打造阳台小菜园”的系统任务体系。那么在具体项目设计中,教师要从整体入手,结合每个子项目的内容,设计符合劳动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①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具体蔬菜生长条件,做好系统的种植规划;②能够通过实际考察、查阅资料等,规划自己的种植空间,并结合阳台的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以及种子选择计划;③对自己的劳动计划进行综合评价,发现问题并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本堂课的重点就是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规划空间等环节,合理规划一个小小的菜园,为后续的蔬菜种植、幼苗养护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善借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学习
  (1)趣味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要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具体的活动探究与设计过程中,从而更加顺利地引出后续的活动设计。具体导入过程如下: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爱吃蔬菜吗?都喜欢吃哪些蔬菜呢?”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播放美味的蔬菜图片。“看看这些美味、新鲜的蔬菜,你们都喜欢哪些呢?”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大屏幕,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冲击,再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投入课堂讨论中。教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怎么来的吗?”学生1:“我爱吃的蔬菜都是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学生2:“每年夏天,爷爷奶奶都会在地里种很多我喜欢吃的蔬菜,做饭的时候,我们会去菜地里摘新鲜的蔬菜,特别美味”……教师:“对,那么多美味的蔬菜都是通过辛苦劳动种植出来的,那么如果我们能够吃到自己种植的蔬菜,是不是也是一件非常开心、幸福的事情呢?你们想自己种植蔬菜吗?种植蔬菜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通过师生互动、多媒体引导等方式,学生对于后续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探究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后续的活动中。

  (2)目标为基,制订计划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劳动经验,而且有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看到过爷爷奶奶种植蔬菜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始制订种植计划,并把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小组,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接下来的活动计划。小组一:“老师,我们觉得种植蔬菜之前,先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种类,然后在网上查一下蔬菜的生长条件,接着量一量阳台的尺寸,画一个草图,规划一下在什么位置种什么蔬菜,再准备种植工具。”小组二:“老师,我们觉得选择蔬菜之前应该先进行阳台环境的调查,比如阳台面积的大小、结构、光照条件等,然后才能选择蔬菜种类。在选择蔬菜之前,还需要结合自己喜欢的蔬菜种类,先调查一下蔬菜的生存环境需求。如果一年四季阳光充足的阳台,那么就可以种番茄、黄瓜等蔬菜;如果是半日阳光的阳台,那么就可以种一些喜光耐阴的植物,比如洋葱,丝瓜等;如果是朝北的阳台,那么就只能选择一些喜阴的植物了,比如木耳菜、空心菜等。然后再设计具体的种植计划。”各小组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讨论结果,每个小组大致设计了自己小组的种植计划。由于学生日常劳动经验的不同,在具体劳动设计中,各小组之间的设计思路也有一定的出入。那么在不同小组的劳动计划成果分享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系统地整合计划,使小菜园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以目标为基础,在子项目计划设定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试错”空间,让学生充分感知劳动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比如,上述小菜园设计过程中,部分小组的学生可能忽略了对实际种植情况的考察,比如阳台的光照情况等。一方面由于部分W生没有蔬菜种植经验,家长也没有相关的种植经验,所以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觉得蔬菜种植比较简单;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对于蔬菜的种植要求等也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比如哪种植物喜光、喜阴等。因此,学生初次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方案设计。比如,小组二的学生说到了阳台的光照情况决定了蔬菜的类型,那么只要考虑光照情况就可以了吗?还需要考虑什么情况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阳台设计中需要学生重点关注的项目,于是经过教师的提示以及学生小组的深入探讨,便可以对小菜园的规划进行更加细致的设计。经历了后续探讨过程,小组对自己的初次探究计划都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调查阳台结构――调查蔬菜生长环境――规划阳台种植结构――设计种植小妙招。
  (3)动手实践,深入探究
  通过系统的设计,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对自己的种植计划有了初步的预设,那么接下来就是具体实践的过程。动手实践过程是考查学生劳动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步骤。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活动内容进行综合性动手实践。例如,“小小菜园我规划”活动中,学生通过文字、草图、PPT等形式分享了自己的设计方案,部分小组选择通过画草图的形式展示自己调查与分析的过程,那么首先就要画出阳台的大致结构,然后小组内部设计符合自己家阳台环境的种植规划。
  阳光小菜园规划方案:摆放位置:阳台(左)东侧角落。选择原因:阳台东侧能够接收到较多的阳光,而且紧挨的窗户能打开,在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打开窗户通风;这个地方平时妈妈也不常用,因此不影响日常阳台的使用,非常方便。蔬菜种类:番茄。选择原因:喜欢吃番茄,此时的环境也比较适合,番茄的成活率比较高,占用的空间也不大。
  通过分享的过程,每个小组都分享了自己小组选择的蔬菜种类,然后分析了自己选择蔬菜品种、阳台结构设计的原因等。虽然活动较为简单,但是对中段学生而言,能够系统地进行活动设计也是比较有难度的。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了解其他小组的蔬菜种植计划,而且能查漏补缺,在相互分享与评价过程中了解自己小组计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进一步地完善自己小组的计划。
  (4)系统评价,全面提升
  分享过后,各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系统的评价。评价是考查整个项目式活动过程的关键。以往的评价活动总是被忽略,在课堂活动中缺少系统的总结过程,因此,对于学习、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没有系统的总结,后续课堂活动的组织也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基于此,在项目式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评价的具体作用,从不同维度入手,打造符合项目式劳动活动的具体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评价量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最终教师再通过综合评价确定最终的活动效果。比如,针对“小小菜园我规划”项目评价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评价内容,包括:参与设计活动的积极性;能否针对阳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是否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蔬菜种植需求;是否能够大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够科学规划种植计划等。其二,评价标准,按照三个等级进行星级评价,比如五星、三星、一星,内容包括:能够积极参与到小菜园规划活动中;能够针对阳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分析;能够借助互联网等渠道了解蔬菜的种植环境;能够大胆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能够根据所有条件合理规划种植区域,并提出阳台设计小妙招等。按照上述思路,设计多元化、系统化的评价措施,不仅能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整个项目活动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养成良好的劳动课程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能结合自主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对项目式教学过程进行更加系统的评价,能够为后续的活动设计提供更加准确的方向。
  除此之外,在评价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更加趣味化的形式,将评价与反思环节有机融合起来。比如,充分借助线上活动工具的便利性,将本堂课涉及的劳动知识融合到一个游戏中,在游戏环节中对学生的学习综合情况进行了解与分析,如植物生长所需环境、阳台结构划分标准等,在趣味化的设计中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考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方案设计问题,比如给出环境、温度、光照条件等,让学生现场设计自己的种植计划,并用线上绘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借助线上评价环节,教师能够在后台数据库中对所有学生本堂课的掌握情况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与分析,通过大数据统计学生的个性与共性问题,为后续项目式教学的落实找准方向,同时能够更进一步促进项目式教学活动综合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4.优化作业设计,促进全面提升
  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不能单纯局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还要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双减”政策落实之后,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实施成为教师关注的重要问题。学科作业的压减,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课后活动时间。劳动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在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体现出学科的实践性特征。采用项目式作业设计方式,不仅能为学生创设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平台,也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应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效拉近劳动课程与生活的距离。
  以劳动课程为桥梁融合项目式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例如,结合“打造阳台小菜园”项目任务教学目标,在课后项目式作业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了“打造花盆植物园”的综合设计任务。在项目任务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教师给出项目主题:大蒜、香菜等的种植,可选择水培、土培两种形式。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打造阳台小菜园的知识,在选择项目主题的基础上开始劳动项目活动。首先,小组学生结合自己小组选择的主题,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其次,结合搜集来的资料,确定具体的种植方法,比如水培大蒜。第三,种植计划:先找一矿泉水瓶子,然后从三分之一处剪开,将上半部分倒扣在瓶体上,然后找一头快发芽的大蒜,去掉外面的一层干皮,放到“漏斗”部位,并注入水。第四,实际操作,结合上述种植计划,先准备矿泉水瓶、剪刀等工具,然后挑选适合的大蒜,干瘪的、发霉的不能用,没有出芽迹象的不能用,要选择身体饱满、有一点点嫩芽、根须发达的“种子”,然后开始按照计划进行“花盆”的制作,注意注入的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的根部即可,切忌将大蒜身体浸入水中,否则就容易腐烂。第五,系统记录,通过制作记录表的方式,写观察日记等,将水培大蒜由种植到收获的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为最终的分享环节做准备。第六,创意设计,自制创意“小花盆”,借助身边的一些素材对自己的小花盆进行装饰,前提是不能影响自己的观察,比如,水培大蒜不能挡住花盆的身体部位,因为需要对大蒜根须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此基础上创意设计,看看谁最有创意吧。
  通过简单的项目式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不仅能引导学生将日常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同时养护植物也需要学生有充足的耐心、细心和爱心,每天为植物换水、浇水、松土、施肥等。学生需要根据所选植物的不同,在具体的活动中做好充分的记录,观察每个阶段植物生长的不同变化,在观察、记录、收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种植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系统的劳动项目式活动设计,为学生搭建了更加多元化的劳动平台,以课堂学习内容为跳板,设计拓展性项目任务,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空间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劳动项目,更能够突出劳动育人的优势,达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
  5.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应用是新课程标准下构建生本课堂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劳动课程标准的深入理解与学习,清晰项目式教学的基本方向;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明确项目式活动的实施目标;在课堂探究环节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驱动式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劳动的内涵,体会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不仅如此,项目式学习还应延伸到课后作业以及活动设计过程中,通过课后项目式劳动有效延伸项目式教学的目标与价值,从而真正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小学生劳动素养以及其他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范逸.基于真实情境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J].现代教学,2022(11).
  [2]管新S.真实情境下的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核心要点构架[J].学周刊,2022(30).
  [3]聂巍.从“跟我来”到“让我来”谈起――依托项目化教学推进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初探[J].试题与研究,2022(08).
  [4]邬丽萍,朱慧征.基于STEAM理念的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以《绿色快乐农耕园》课程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2021(04).
  [5]王璐.小学科学亲子项目式学习劳动课程的开发――以“宅家种蒜苗”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
  [6]陈利平,艾苗.借助项目式学习推进劳动教育――咸宁市崇阳县第三小学教育集团项目式劳动教育浅谈[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08).
  [7]周敏.唤醒儿童心智,培养劳动新人――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06.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