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故事情节建构来落实读后续写的思考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章柳

  摘 要:读后续写自进入高考以来就是教师们思考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学生在考场上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快速梳理思路,确定续写的方向和故事的情节。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一套方法,旨在帮助学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建构情节,主要步骤为:解读原文要素和伏笔;确定故事结局和主题;确定三个衔接句子;每段推导两个情节,并结合多元评价帮助学生逐步改善续写情节建构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增强续写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故事情节;读后续写;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228-04
  浙江省英语高考自2016年10月份起出现读后续写题型。该题型把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紧密结合了起来,考查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考试中,也有效区分了各层次考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增强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如何提高读后续写能力一直是学生的难点,也是教师们思考的重点和讨论的热点。
  1.读后续写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在过去的一年中,笔者所执教的两个毕业班属于本校偏理科的中间层次班级,高考平均分分别为99.9和101.9。就读后续写而言,平时的模拟考试基本上的得分率在9~12分之间,总体而言,英语表达能力较弱。从高二到高三上半学期为止,笔者在批阅大量的试卷和续写作文之后发现,凡是内容简单、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文章,学生的续写文章情节更连贯,可读性更强,语言错误较少,得分就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知道要写什么,整个故事在脑海中形成,落笔就顺理成“章”。反之,如果学生对原文一知半解或者有部分内容没有读懂,对续写没有清晰的情节思路,主题也不能把握,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前言不搭后语,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不知道在写什么。没有清晰的思路也会导致语言错误百出。此外,时间的限制也是学生的一大挑战。可见,学生在读后续写上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在能否快速理解语篇、梳理和架构情节方面。以下是学生在情节设置方面常见的问题。
  (1)续写情节与原文脱离
  有些学生往往对所给文章理解不全、不深,匆匆下笔,又或者理解错误,导致后续情节设置与原文本脱离,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题。如后续故事出现不合理的结局或表达的中心与原文的中心相背离。如原文中心要表达主人公通过努力和家人的支持克服对舞台的恐惧,而学生的续写中心表达了母爱。
  (2)续写文章脱离段首句
  高考读后续写阅卷过程中要求阅卷教师连着首句读后续文章,目的很明确,读后续写的首句必须与所提供的两个段落开头语合理衔接。在学生的续写作品中,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或未能抓住段首句的关键词,自成一段,甚至有学生直接忽视第二段首句,这种与所给的首句脱节的问题会严重影响故事的整体感。
  (3) 所设置情节不切实际或逻辑混乱
  读后续写试题不仅仅考查学生语言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运用生活知识和经验。有些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忽略故事来源于生活,在设置情节时,也不衡量故事的生活场景或合理体会人物情感,出现背离生活常识的描述。如描写一些离奇的场景或把一些人物描写的特征运用到动物的描写上。此外,有些学生把握不好叙事的时空意识,出现不合逻辑的时间或空间上的跳跃,这让读者一头雾水,如:什么时候主人公从医院回到了家中?因为文章并没有交代地点的转移。
  (4)故事情节停滞或重复
  情节的发展通常由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推动,但是很多学生喜欢用大篇幅的对话,如此不但文章情节发展不了,而且内容显得空洞乏味,不知所云。也有些学生会在续写过程中重复原文的情节,而且占据段落的大部分,那么就显得续写没有新鲜感,也缺乏意义。比如原文讲到主人公尝试失败了,学生在续写中写道主人公没有放弃,并描写了主人公用同样的方式再试了一次又失败了,在段末只用一句话带过他知道方法不对,改变方法,最后成功了。那么第二次失败是不是没有必要进行描写,因为从语言角度也好,从情节角度也好,都只是对原文的重复。
  (5) 所设置情节与结尾不能体现文章的主旨
  文学作品中的情,并不是一些生活事件的简单罗列铺陈,而是作家依据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加以组织、安排而成的。读者能否沉浸于作品,很多时候取决于情节和立意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但是很多学生因为没有确定写作的立意,情节设置随意寡淡,最后为了点题而点题,没有铺垫。大量情节随意铺陈,要么就是主次情节分配不均,要么就是设置了不能展示主题的情节,这会使段落内容和主题的升华显得刻意且不协调。
  读后续写不是随心所欲写作,原文以及每段给出的段首句联系紧密,给出了故事基本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要求学生发挥推理和想象能力,在所给段落开头语和记叙文六要素(5W1H)的帮助下完成契合度高的续写部分。续写部分的情节可以在合理范围内多样化,但是需要与原文的故事情节高度衔接,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以此展示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在读后续写教学实践中落实情节构建的四个环节
  以下笔者以2022年1月浙江省英语首考的续写文章为例,展示如何解读叙事元素结构,快速构建情节支架。文章讲述了在一堂心理课上,心理学教授Dr. Henderson安排我们组队完成一个项目,安排给我的队友认真,优秀,但异常严肃,不好相处,与我的个性截然相反。起初我非常不愿意与之组队,队友对我的忽视和表现出的傲慢都使我想要放弃,但是最终为了证明自己并不懦弱,我决定坚持下去。我和队友开始了项目,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项目过程中,队友因为严重的疾病而住院了。
  (1)深度解读语篇,分析叙事元素和结构
  读后续写任务中存在理解与产出的协同效应,首先是学习者与阅读材料的协同,即读者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与阅读材料及其作者互动;其次是产出与理解的协同,即所写的内容和语言与原文保持一致。可见,深度解读原文是续写产出的前提。

  第一,理顺叙事元素,挖掘线索促推理顺理成章。
  为了促使续写情节推理顺理成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顺故事元素并且挖掘文章中潜在的线索,使续写情节的推理更好地与原文契合。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浏览文章并提取叙事元素,让学生了解故事的梗概;随后,教师提出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描写性的语言分析文中角色的个性特征;最后,教师通过问答方式促使学生关注文章中的悬念和伏笔。对文章的细致分析都以表格形式呈现使之更加直观。
  学生对故事结构六要素的梳理能力、对故事发展线索的分析能力、对故事发展细节的想象能力及对情节发展的表达能力是读后续写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的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通过表格方式帮助学生提取元素并整合思路,使思维直观化,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也为续写奠定了基础。记叙类的文章要出彩就必须刻画生动的人物,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挖掘线索就是要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从生动的描写性语言中概括出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挖掘分析,会让学生更能将自己代入角色中,不一样的人物面对同样的问题,态度是不同的,学生有了代入感才会感同身受,从作者角度去塑造人物,从而使续写文章更加符合原文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伏笔,也可以叫作暗示或铺垫,是作者给的线索,以暗示未来将发生的故事。所以一般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对话、描述或人物的态度、心理或反应暗示。伏笔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引发问题营造悬念,鼓励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找到更多关于即将发生的事件的信息。伏笔也是一种让故事更加可信的方法,它可以让读者对故事产生一种合理的预判,对接下来发生的事件有所准备,所以,挖掘原文的悬念和伏笔对下文的情节设置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当然,有时也会给出读者预判之外的结论,呈现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
  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对故事已经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人物性格的分析也使故事中的角色跃然纸上,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勾画出这两个人物的轮廓。这对情节的构思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顺理协同成章,锁定结局促主题了然升华。
  顺理协同指的是顺理关系,协同推进,也就是在厘清了文章脉络线索之后,续写故事要求能与上文呼应衔接。根据以上对文章伏笔与悬念的分析可知,本文主要的要解决的悬念是我们有无完成项目,有无获得好的成绩。对此,教师提出了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为续写的故事设定结局。在这个过程中,对续写的情节也起到了梳理的作用,在怎么样的前提下才会产生如此的结局,这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推理出来的情节建构。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得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两个原本个性完全相反的人,如何通过心理学教师刻意在项目中安排两人合作,通过合作和努力一步步取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不那么优秀的作者赢得了队友的尊重,两人发展了一段友谊。对双方来讲,通过这个项目,在不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师生选择了to be successful and develop a good friendship作为故事的结局体现主题。这样的主题和结局也弘扬了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观。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以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结局是读者阅读所要到达的目的地,也是故事最具挑战性的部分。结局的呈现关系着故事的完整性和创造性。选择怎样的结局又与写作主题紧密相关。主题是语篇的核心,贯穿于语篇的全部内容,是文章的核心。
  第三,衔接两段首句, 确定续写的起点和落笔。
  读后续写题目给出了两个段首句,提示了故事发展的方向,也是为了限制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有衔接才叫作续,从衔接的自然与贴切与否就可以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使续写部分与已给阅读文本的融合度更高,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三衔接:衔接1.续写首段第一句是否承接给定的首句;衔接2.续写首段的结尾部分是否承接第二段开头; 衔接3.续写第二段第一句是否承接第二段给定的首句。
  第四,聚焦一段首句,主位推进促衔接清晰连贯。
  完成了对结局和主题的锁定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第一段的段首句,找出句中的关键词句。确定首句的中心话题,采用主位推进原理,确定续写第一句如何做到与首句的有效衔接,并且提示学生为了使语义更加连贯且符合逻辑,适当增加连接词。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围绕主位展开,提供话语的新信息。
  第五,结合二段首句,啥蜗谓哟僬体完整自然。
  第二段的首句在续写中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结合第二段的首句,首先的目的是确定第一段的结果。其次,要确定第二段的续写第一句应该如何落笔。《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 2017年版) 》在 “语篇知识”部分就英语课程语篇知识内容做了具体要求,如: 学习和掌握 “语篇成分 ( 如句子、句群、段落) 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以及 “新旧信息的布局及承接关系” 等。 那么,读后续写的语篇所涉及的 “衔接” 与 “连贯”,既指续写部分与已给阅读文本的衔接与连贯,又指续写部分自身内在的衔接与连贯。而以上提到的三衔接正是整篇文章衔接的关键。
  (2)结合逻辑推理,敲定情节的推动和发展
  读后续写离不开合理的情节,但情节的发展必须服务于文本的主旨且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脱离了主旨和常理的情节,无论多么的跌宕起伏,都丝毫没有意义。所以,写作故事情节,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需要我们以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方式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推导出来的,一切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
  第一,设置问题驱动,自问自答促情节合理发展。
  在续写的情节设置过程中,学生要考虑自身既是作者也是读者。作为作者如何呈现故事情节;作为读者,在读文章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对下文有什么预设或者想从下文找到什么答案来解释上文的疑问。所以,站在读者角度设置问题进行自问自答,能较好地避免漏洞或上下文脱节的问题,使文章逻辑更加紧密,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第二,反推续写重点,扎紧情节促文章前呼后应。
  情节推动通常可以利用逆向推导。逆向推导即根据我们预先已经设定故事的结尾反推情节,也就是思考怎么样的情节可以导致预设的结尾。并且要考虑情节的预设是否符合人物的个性和原文的风格,再将预设的结尾、推导的情节与两段段首句结合起来,完成整体的构架。
  (3)形成续写初稿,开展写作的自评和互评
  在语篇叙事要素、情节构思梳理完毕的前提下,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整合,遵循续写的主题和结局,进入语言加工和构建环节,独立完成写作初稿。完成之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评价量化表开展个人评价和同伴互评。然后,选择较为典型的学生作品进行呈现,并且仔细点评,再次明确读后续写所考查的细则和各环节要注意的方面。最后,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完善作品。
  第一,激活话题词汇,细化描写促故事生动丰满。
  首先,写作前有效的语言输入为学生积累了语言范本,供学生学习、借鉴、模仿,从而使学生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语言训练。原文中有进行语言的铺设,如原文提到了要完成项目需要做的事情:The project required each team to develop a hypothesis(假设), set up an experimen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d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present the findings. 这就为下文“I”或者“we”如何开展项目提供了语言范本。其次,采用“五所”构思细化人物的行为情感,通俗来讲就是人物的“所做,所看,所听,所说,所想”。即在确定好总的情节的基础上,利用围绕中心词提问的方式,拓宽我们的思路和角度,细化五感描写。常见的问句有What did...see? What did...hear? What did...say? What did...do? How did...feel?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几个问句或者运用全部,借助问题拓宽思路,增加心理、 动作、神态、环境等细节描写,使人物有血有肉,情节引人入胜。借助这种 “五所”构思法,学生在续写情节的描写上就会生动而细致。如本文续写第二段可以对“I hurried to the hospital”之后的所见所闻进行细化描写:The moment I arrived at his ward, his pale face and tired look told everything. What surprised me even more was that he still inquired about the progress of our project.在描写队友的病情严重的同时,体现了他心怀项目的认真执着。
  第二,多元评价反思,有效修改促续写提升优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写作教学更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评价标准或原则具有有效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标准和原则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同时,借助评价表,让学生有效吸收情节构思的各个步骤,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写作的结构意识,要素提取和情节整合等各方面的能力。
  3.结语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学生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逐步完善读后续写的解题步骤,不断操练,逐渐帮助学生解决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的问题,慢慢克服对读后续写的畏难情绪,如此,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不脱离原文的轨迹。在逻辑清晰的情况下,W生才能更加关注语言表达,从而减少语言错误,最终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萍. 运用反向推导进行读后续写情节构架的策略研究[J].教学月刊 (中学版),2020(12).
  [2]赵伐.谈语篇的衔接性与连贯性在读后续写中的体现[J].教学月刊 (中学版),202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0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