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梁志红

  摘 要: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力与品质发展,为此,各种创新化的教学手段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生活化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生活化教学法高度贴合学生生活经验与成长特点,能够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理解,从而获得显著的学习成效。本文就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其教学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215-03
  生活化教学法作为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实施背景下被提出的一种创新手段,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贴合学生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现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以及提升综合发展能力。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与手段,在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1.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
  (1)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依然是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照本宣科式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在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获得有效的激发,从而使其在教学课堂上没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率的提升。
  (2)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凸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被充分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导致学生在长期的被动学习中失去了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人差异从而实行个性化教学,导致学生无法获得针对性的引导和提升。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便不甚理想。
  (3)德育活动设计过于形式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以及更好的形成相关品质,教师通常会组织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但是在活动的设计上却存在形式化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活动形式单一,没有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来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第二是活动主题陈旧,并没有充分契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来设计活动。如此,在形式化的德育活动设计中,教学效果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
  2.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意义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兴趣才是学习上最好的润滑剂,只有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对学习充满热情,才能让其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量。而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放松,同时又能挖掘其求知欲和探索欲。生活化教学是学习和生活结合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课本内容,还要引导其结合实际生活落实所学的知识,即以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前行。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均为个体,并非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从生活乐趣出发相互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灌输式和填鸭式等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如此,其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只有注重教育创新和改革,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更好地发展。生活化教学即一改以往只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课堂的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记忆知识,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因此,要想开展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就要充分融合课内外知识,即在生活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赋予课堂更多的活性,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状态。
  (2)应用原则
  第一,教学理念要立足生活。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即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都是由教学观念所决定的,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要立足生活。具体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课堂教学过程要具有动态性。在教育教学的逐步改革下,人们的知识观念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变得更加开放。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学工作者注重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切勿让教材给学生带来束缚,要不断创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并将生活中所见所闻当成学习素材,在家庭、社会等各个层面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发展更符合时代发展下的新要求。其二,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师生互动和交流。只有实现师生活动交往,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过程。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的教学理念要适当放宽,即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充分落实好教学本质观念。
  第二,教育目标要回归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始至终都要落实好教学目标,让其成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引导。然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总是流于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生活化教学下,让教学目标回归生活至关重要。其一,教学工作者要以分永砟钌柚媒萄目标,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水平等均有所不同,只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客观差异性,将教学目标设置得更有层次性,才能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发展和提升。其二,教学工作者要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应性,即从社会现实发展要求出发,制定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利的教学目标,同时满足学生在生活学习上的需求,让其真正成长为服务于社会的高素质人才。
  (3)应用策略
  第一,构建生活情境。在学习上,兴趣是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其才能够更为积极主动地探究该门学科的知识点内容,也才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学习效率与质量。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想要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效,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在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成长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有趣生活情境的构建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生动有趣生活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包括多媒体、微课等。

  以“买东西的学问”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在于引导学生观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和引导学生进行购物交流,让学生初步识别食品包装信息以及让学生认识到商品购买过程中的学问,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购物以及感受购物过程中的乐趣。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生活情境的构建,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化学生知识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人在商场购物时候的场景视频,以此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购物经验共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视频中的购物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购物的时候会不会查看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你们在购物的时候是如何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呢?如何才能够选到物美价廉的商品?”针对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将积极回忆自己的购物经历,同时结合视频中的情境内容进行思考,并得出自身的答案。最后,教师需要结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有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查看物品包装信息,以及如何正确地进行商品选择。如此,在这样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多媒体生活情境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激发,同时学生的学习质量将得到提升。
  第二,分析生活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为促使学生更好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引入一些生活案例,从而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知识点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生活案例的分析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从而有效彰显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成效。
  以“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同时树立遵守规则的意识,并懂得维护规则与改进规则。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规则来导入案例分析。如结合交通规则导入以下案例:在马路上一个人骑电动车载着两个人,不仅没有戴头盔,还逆向骑行,这个时候交警同志将其拦截下来,对其进行了一番教育,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处罚。针对这一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交警同志为什么将其拦截下来,其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很快就有了答案:“其违反的交通规则有三点,分别是超载、未佩戴安全头盔以及未按正常行驶方向骑行。”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需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同时进行更进一步的延伸:“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在交通规则中,我们还需要遵守哪些规则以及如何遵守?”面对这一延伸问题,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看看那个小组所获得的讨论结果最为全面、细致。如此,通过案例的分析与进一步延伸,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地进行研究,从而获得理想学习成效。
  第三,演绎生活角色。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发展不够全面,所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会经常性地表现出较为迷茫,从而不能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进而也就不能获得道德品质的良好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积极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生活角色演绎,以此促使其更好地体会相关角色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教学知识。与此同时,生活角色演绎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高效、高质地学习。
  以“家人的爱”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从而体会家人之间的浓厚亲情,并学会感激家人和回报家人的爱。针对这一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演绎,包括演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让学生在换位思考的同时切身地感受与理解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很多时候,由于爸爸妈妈过于严厉导致学生误以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这样一种片面的、主观的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而通过角色演绎,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体会与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尽管爸爸妈妈很严厉,但他们永远是最爱自己的那个人。如此,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方式,可有效完成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化理解与感受,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四,生活问题引导。课堂上积极的师生互动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有效活S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课堂上的师生积极互动加以高度重视。而想要促使师生之间在课堂上展开积极有效的互动,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引导是非常有效的一种促进手段,即以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师生交流,达成高效课堂。
  以“弘扬优秀家风”一课为例,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以及帮助学生理解优秀家风是民族进步、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并让学生树立弘扬优秀家风的良好意识。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优秀家风弘扬实践。针对这一重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以生活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高认知,并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交流,从而借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深化学生的思考,促使学生获得理想学习成效。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依次向学生提出以下生活化问题:“同学们,在你们所生活的家庭环境中传承有哪些优秀的家风?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优秀家风?优秀家风对人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对国家与社会又有哪些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如何去传承与弘扬我们的优秀家风?”在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了这一系列的生活化问题之后,教师需要积极融入学生中,与学生展开探讨交流,同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积极互动。
  总之,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并促使学生获得能力与品质的双重发展。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生活化教学法加以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的进行应用。具体而言,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分析生活案例、演绎生活角色、生活问题引导以及组织生活实践等方式加以落实。如此,在有效实行生活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促使学生高效、高质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获得更为良好的未来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云.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尝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8).
  [2]林敏.生活化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22(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13.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