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徐羽蓝

  摘 要: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新课标内容和基本理念以及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助力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发展。基于此,本文先简要分析了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着重探讨了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3)01-0195-03
  在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观念,将教学思路从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转化为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注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平衡发展,使数学教学真正与时俱进。为达到如上目的,教师在平时应当积极响应新课标号召,加强学习各种位于时代前沿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优质的数学课堂,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事半功倍,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最大化发挥出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
  1.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与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秉持现代化的教学眼光,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视作完善数学教学的一项根本性任务,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思维培养贯彻落实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思维品质”这一概念有着一定的内隐性特征,很难被人们所察觉。广义上来讲,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个体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狭义上来讲,它一般指的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过程,也就是说人脑会处理个体听到、看到、感觉到的事物,将思维外显化,这种处理能力就是所谓的“思维品质”。数学思维品质主要指的是个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展示出来的一系列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有着一定的灵活性、独创性、深刻性、敏捷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围绕这四大特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关系着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反映着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
  2.聚焦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改变原题条件,提升学生思维灵活化
  灵活性是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拥有灵活的数学思维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围绕具体的数学量展开一系列的联想与思索,结合某一条件,触发相关的条件,进而高效地探寻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依据数学思维灵活性的表征样态,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变换题目的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对一系列的数学条件展开联想与组合,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
  “解决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可通过对问题中给予的数学条件实施变式处理,引导学生在辨别条件之间的变与不变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到“变中的不变”,从而对数学思维的灵活性产生更为深刻的认知,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这里以一道数学题的教学为例:“修一条公路,已修与未修长度的比值为1:3,修300m后,二者的比值变成了1:2,求这条公路的长度。”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尝试对题目给予一定的改编,最终为学生出示了如下的例题:“修一条公路,已修完了全长的1/4,再修300m后,就可修得全长的1/3,求这条公路的长度。”笔者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的方式,想到这道题与之前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有着一定的关联,从而指导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对改编后的题目,学生有着极为饱满的实践热情,纷纷结合过去所学的知识,列出了正确的算式,这说明学生对改编后的题目有更高的接受度。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分析原题中的这句话“再修300m后,已修与未修长度的比值会达到1:2”,提炼其中的等量关系。学生经分析,不难看出这句话中实际上隐藏着一个重要的等量关系,抓住这一等量关系,就可列出一方程:(x+300):(3x-300)=1:2,最终解得这条路长3600m,而后笔者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公路总米数在这道题中属于“稳定量”,将题目给出的条件“已修与未修长度比为1:3,再修300m后,已修与未修长度比为1:2”转化为如下条件:“已修长度为未修长度的[13],再修300m,已修长度为未修长度的1/2”,指导学生将公路全长视作“1”。
  通过列式解出答案,完成这一教学过程后,学生普遍对解答这道题的思维过程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心得体会,同时在比较异与同的过程中,也对数学语言的丰富与变式题的价值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变”中包含着“不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本质,这体现着学生思索数学问题、提炼数学知识与解题技巧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维品质的外显。可见,这种以改变条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2)设计数学情境,强化学生思维深刻化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主要指的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能否透过外在条件,感悟数学知识的本质,提炼出相应的数学规律,甚至预见事物发展的主要进程。依据思维深刻性的这一表征样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别开生面、别出心裁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投入具体的情境中,在感悟情境的过程中逐渐领会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更为深刻的数学学习体会,获得思维品质的成长。以下,笔者简要介绍了几种可被教师应用的情境创设策略。
  第一,O计形象性数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多侧重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育尚不健全,因而很多学生都表示对数学学科存在学习困难。教师可通过创设形象性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瓶颈,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顺利发育。

  例如,“计算1/2+1/4+1/8+1/16”,在教学以上题目时,很多学生都会反馈无法通透地领悟问题中包含的一系列复杂、抽象的数量关系。常规解题思路下,学生通常会对各个分数实施通分,找到分母公倍数,最后分子相加得出结果。为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锻炼学生的解题技巧,教师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形象化情境,引导学生绘制几何直观图形,从而快速得出答案,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绘制正方形,在其中画出“1/2”,再画出“1/4”,以此类推,最终画出“1/16”,直观地得到题目的答案。经历这一学习过程,学生会发现数学知识并非艰深晦涩的,而是妙趣横生和充满趣味的,这十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成长。
  第二,设计生活性数学情境。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熟悉的事物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助于其进行理解,教师也可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亲近感,使学生更易把握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与性质”有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使用生活情境为学生设计如下的题目:“小王与小李阅读同一本故事书,小李读完了这本书的3/5,小王看完了这本书的4/9,求谁看的页数更多?”教师再指导学生使用画图比较法、中间比较法与通分比较法三种方式解答此题,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思维,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为深刻。如在画图比较法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情境中给出的条件,绘制条形图案,将[35]与[49]标注在图案上,经比较,得出小李看的页数更多。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为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设计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判断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依照批判性思维的表征样态,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常言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一系列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而言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例如,“小王在看一部长篇小说,共400页,第一次看了1/4,第二次看了1/5……”在教学以上题目时,教师就可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体而言,教师可将题目的设问遮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为这道题附上结尾,自主设问,形成数学问题。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不同学生对这道题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学生会提问第一次看了多少页,有的学生则会提问第二次看了多少页,也有的学生会提问两次总共看了多少页……这些问题反映着学生对原题的不同理解,也是学生质疑精神的体现。在课堂中,笔者收集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将所有问题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这些题目都是使用乘法来计算的?再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解题方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指导学生探寻解答此类题目背后的规律,直至学生形成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教师也可通过改变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品质。比如,直接为题目附上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再指导学生判断哪一种解题方法正确,哪一种错误,在学生判断出哪种解题方法错误后,教师又可引导学生对错误的解题方法给予改编,使其转为正确解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品质。
  (4)改变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
  所谓独创性思维品质,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敢于打破常规、另辟蹊径,寻求反常规、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品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使学生从小懂得创新的重要性,成长为符合社会需要的青少年。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思维独创性的表征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例如,“学校有一长方形花圃,宽20m,现在因为需要扩建公路,花圃的宽度必须减少5m,如此便令花圃的面积减少了150m2,求花圃在扩建公路后的面积。”针对以上这道题,教师就可引导学生使用独创性思维品质,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一击解决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绘制几何图形,再指导学生使用常规方法进行解答,即列出方程,算出答案,待学生解答完毕后,教师可这样点拨学生:这道题还可以如何思考?指导学生反复观察示意图,从中抽象出相应的解题思路,学生经思索,很快恍然大悟:宽20m就是4倍的5m,因此可将题目转化为将长方形平均分4份,求其中三份,如此便形成了更为简洁的解法,此种情况下,学生实际上是在脑海中完成了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是多维的,亦是创新的。
  在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解题心得后,教师可以再为学生出示这样一道变式题:小明家有一长方形菜地,长、宽分别为50m、40m,目前村里要修路,正好要路过菜地,因此要将菜地长、宽各缩短5m,求修路后,菜地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常规情况下,学生常会使用“大面积减去小面积”的方式解答此题,在完成上文所述的学习活动后,学生会想到使用画示意图的方式,简单、直接地解答此题。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将不规则的图形分为了两个或三个长方形,随之想出很多种不同的解法,这体现了学生对转化思维的理解,也体现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过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了明显的进步,在后续的解题活动中,普遍能够打破常规思维的桎梏,对题目展开多视角的思考,这也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关键性任务。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在此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多学习课程改革倡导的各种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数学问题、改变解题思路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灵活、深刻、批判、创造等思维品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使学生尽快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代青少年,回应新课改号召,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推陈出新、稳步创新。
  参考文献
  [1]熊淑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新尝试[J].读写算,2022(11).
  [2]夏宗金.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内涵及培育策略[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2).
  [3]王一鹏.提升思维品质 凸显核心素养――关于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思考与探索[J].新教师,202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44611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