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唤醒沉睡的巨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蒋双燕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这个日趋功利性的社会中,教师要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彻底唤醒这一“沉睡的巨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师生情感交流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15-01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挖掘和体会课文及生活的情感因素,用情真意切来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优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挚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沈复笔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孟德东临碣石的壮志豪情;“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曲之情……如何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去做主动的探究者而最终得到愉悦的心理体验。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二、优化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平时,我坚持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无不以师者纯朴、慈善、严谨、诚信的形象和言行去感染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首先,面对全体学生的是微笑、热情和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是自己学习的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只有主动没有被动,只有紧张没有压迫,只有愉悦没有困惑,从而产生内在的情感动力,能够安定情绪,集中精神投入课堂学习。
  同时,讲课力求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努力使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笑一颦,一个设问或提示,一个拖音或休止,都拉紧学生的视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良好的反馈,又增强了教师暗含期待的情感,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振奋向上的情感。”在师生情感交流、和谐相处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并且,课堂上通过设问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或通过多媒体播放音乐和课文插图,并配以有表情的描述,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都受到强烈的冲击,把学生引入课文所叙述的情境之中。教师在情感交融中“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情趣盎然中学知识长才干。学生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增强了基本技能。因而学生每节课都学有所得,逐步提高语文知识水平。
  三、进行多种形式训练,指导学生表达情感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提供一定的辅助材料,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正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一些课本剧、戏剧表演、都能在学生的亲身经历下进行,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例如《皇帝的新装》、《陈毅市长》等一些生动感人的童话、剧本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课本剧的排练过程是对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的一个很好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
  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球类、拔河,歌咏、书画、征文等;或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对相关的人、事、物、景,从切身体验中产生情感,产生一定的喜爱与厌恶,希望与失望,同情与反感等不同反应。然后,指导学生学会从实践中积累原始材料,学会评价和鉴别美丑、善恶,能够恰当地把自己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总而言之,教师沟通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注意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且进行多种形式训练,在实践活动中唤起学生的情感。读,要读出课文的真情实感;写,也要有真情实感的表达。这样,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个土壤上。”在这个日趋功利性的社会中,教师要把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彻底唤醒这一“沉睡的巨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真正合格的接班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3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