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当前,西部地区正依托自身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推进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西部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特色优势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正成为西部省(市)区不约而同的追求,为此,西部各省(市)区政府也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从2003年起,云南率先设立每年3000多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艺创作基金。
  2005年起,重庆市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拨款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发展。
  贵州省2006年8月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以后每年递增100万元以上,到2010年,将增至2000万元。
  2007年11月,青海省设立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首批856万元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
  甘肃省从2008年起,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
  2008年6月,宁夏从2008年到2010年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8年4月,四川省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又设立文化产业品牌扶持专项资金。以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成果向优势文化产业品牌转化。
  从2009年起,西藏自治区政府将每年安排文化产业启动和文化创作专项资金2500万元。
  2008年10月,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共推出重点文化项目632个,涉及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网络动漫等领域,项目投资总额约2452.8亿元人民币,大会合同资金总额突破80亿元。其中,合同成交总额58.77亿元,集中签订文化产业项目43个,累计总投资达51.2亿元:大会现场交易总额为5700万元,各代表团上报合同意向总额为20.69亿元。
  这一切表明,西部各省(市)区文化产业正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呈现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西部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然而,尽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西部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问题的梳理
  
  首先。产业发展规划缺陷较明显。现在,西部很多省(市)区都先后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较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但是仔细观之。不少规划存在明显的缺陷。
  第一,规划或纲要制定前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不足,造成对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资源、市场以及优劣势等背景和现状认识比较粗浅,影响了规划的实际执行效果;
  第二,在规划或纲要的具体内容方面,对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的论述性内容比重偏大,而对于文化产业的结构、布局等决定规划可行性的内容相对较少。
  第三,缺乏广泛论证。一些发展规划没有经过广泛讨论和论证。规划虽经政府部门发布,但其权威性不是很高,其实施的可行性可想而知。
  近年来,韩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制定了一个思路明晰、目标明确的发展规划。早在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韩国政府便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对文化产业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文化立国战略首先被他们提出来作为国策。韩国政府引导并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将目标瞄准国内需求。而且将文化产品的对外输出瞄准了具有类似的亚洲特别是东亚国家,并迅速取得极好的市场回报。
  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的整合、文化资源的底数、文化资源的开发、文化产业资本的积累都还处在一种初级状态。这种状态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畸形发展。基于这种现实,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尤其重要。
  其次,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经营单位众多,但集约化程度低,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软硬件系统跟不上,市场化程度严重滞后。
  以报刊业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西部所有省市区发行的报刊共计1663种,而北京和上海两地就发行报刊3055种,相比之下,西部不但数量少,质最也较差,实力较弱,性质趋同。从企业的微观层面来看,东西部文化企业之间的资金实力的差距和获利能力上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西部现在有些县级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很少活动,或由于经费紧缺出租以作它用,或由于长年失修无法活动。多数新华书店主要是以发配中小学生课本为主维持现状,有些乡镇连文化站也没有,有的文化站有牌子,却没有场地和管理人员。村级既没有文化活动站,也无文化活动联络员,更无从谈起文化产业经纪人的产生和发展。由于文化设施缺失落后,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市场支撑,难以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战略,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各省区市的文化产业机构都程度不同地有所增加,社会所办的文化产业也发展迅速。但是,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仍然把文化建设归属于政府独家行为,难以接受文化产业的市场经济概念,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多渠道发展西部文化产业的氛围尚未形成。由于大多数文化产业经营主体脱胎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主要还是按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管理运作。机制上的不完善,严重地阻碍了文化企业的发展,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发达国家已经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并形成了一套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
  当前,西部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显然落后,以市场为目标,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考虑,还停留在朦胧状态,用抓文化事业的行政运作模式去硬性规定,实际上抑制了文化市场的发展。
  比如,工艺美术品产业以前是甘肃省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强项,1987年甘肃省工艺美术工业总产值曾突破1亿元大关,达到1.23亿元,出口交货值达到8250万元人民币,居西北地区首位,雕漆工艺品产值占全国同类产品的5.4%。名列全国第七。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总体发展规划,近年来甘肃省工艺美术业发展却极其缓慢。
  最后。西部各类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匮乏。美国和欧盟国家的文化产业之所以较为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注重对文化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用专业人才来支撑其文化产业的发展。美、日、韩等国的文化产业繁荣,可以归纳为一整套围绕着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传播、消费而建构起来的工业化、商业化运作体系的形成。在这个体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人才:创意人员、制作人员、经纪人、营销人员、管理人员等,每一种人才的培养都有其特殊的培养方式。
  目前,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人才危机,不仅表现在人才的总量、结构、素质和层次上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为致命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总体上比较低下,严重制约了

西部民族地区的知识创新。在西部,尤其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领军人物,缺乏像张贤亮、杨丽萍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制约西部文化产业落后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对策的提出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西部各省(市)地区在今后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开发文化资源,加快构建文化市场混合经济结构。
  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文化资源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相对于市场的文化需求也是稀缺的。因此,在开发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就必须对现有文化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一般有市场调节、计划调节、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三种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只能是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即在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下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但是,文化资源并不等于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更不是文化产业,它仅仅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资源供给和保障。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从文化产业生产的第一环节即创新开发文化资源人手,把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作为文化产业生产全过程的重要手段;其次是开发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出受大众喜欢、有文化附加值和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再次是开发生产多种衍生产品,打造文化产业链;最后,利用文化市场和知识产权等将这些文化产品和衍生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里,使各种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获得最大的效益。
  有鉴于此,西部要抓住当前有利的战略机遇期,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产业的有益经验,充分利用西部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依托相关政策,大力构建文化市场混合经济结构,提高综合创新开发文化资源的水平和效益,围绕核心文化资源,借助现代高新技术,将文化产业的链条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同时进行全面扩张,使文化资源的能量和优势迅速转化为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的优势,从而加快西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2、加强市场监管,建立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全的文化市场能够促进各类文化产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当前西部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例如,资金市场、设施市场、人才劳务市场、中介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急需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西部地区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例如,目前西部文化市场存在的侵权盗版屡治不绝。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向市场提供的文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需求是根本原因。没有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其他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没有基础和依据;反之,文化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水平又制约着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发展,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各文化市场门类相互制约的局面。特别是文化要素市场中的资本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的核心,需要有新的思路和举措。西部各省(市)区政府一方面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使市场上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形式丰富多彩、受市场欢迎;内容上健康向上,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
  
  3、科学规划,品牌第一。
  文化品牌的显著特点是既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又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价值。为此,要从全局出发,注重考察那些既能显示西部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又有经济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成份,确定文化品牌运营的战略目标;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和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运作,集中力量培养优势品牌,组建文化支柱产业。
  纵观国内外许多品牌文化产品,往往都是从开发某一文化资源人手的。如美国好莱坞近几年的大片《哈利・波特》、《断臂山》、《钢琴师》等,都是开发畅销小说资源的成功例子。我国的一些电视剧如《亮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色・戒》、和《集结号》等轰动市场的电影大片,也都是根据文学作品资源再创造出来的。
  近年来。云南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云南现象”和“云南模式”,并打造出像《云南映象》、《丽水金沙》这样的文化精品。广西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从2005年推出4年多来已吸引260多万名观众,票房收入达5亿元。新版彩调歌舞剧《刘三姐》于2008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特等五个城市巡演,观众反响热烈。
  可见,正是在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的基础上,这些文化品牌才最终取得极大的成功,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打造文化产业同。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集群。
  与其它物质生产领域的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更强的集群化特征。如好莱坞影城、迪斯尼乐园、巴黎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会、俄罗斯的国家芭蕾舞团等文化经济产业,既宣传民族文化和人文价值观,又创造着巨大的经济财富。我国西部各省(市)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得天独厚的基础。
  例如,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作为一个尚在开发建设中的以旅游文化产业为支柱的城市新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重大文化项目的开工、建设、完成,曲江文化产业集群效应凸显,其文化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显现出井喷式增长。2008年一季度,该区人区文化企业数,展会数量、规模、效益,文化产品产值、效益,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税收等指标平均增速均达120%以上,实现财政收入8400万元,同比增长236.9%;引进外商投资近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92.9%。
  另据了解,四川文化系统2008年s・12地震后重建的79个大项目中,40个属于集群式发展的文化产业园打造。2008年12月28日,“红星路35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成都开门营业。它是一块“创意产地”,会引来国内知名创意机构纷纷入驻;在行家眼中,它是四川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一次尝试,就像北京"798艺术区”一样,会成为产业孵化、产业投融资、创学教育、国际交流的新平台。
  
  三、小结
  
  2008年11月,国务院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规划”,随着该投资规划在民生工程上的逐步落实,国民购买力得到增强,对文化消费必将产生进一步的需求。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了发展区域和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群,这表明在国家层面上,除了强调一般意义的产业形态之外,开始注重地区的差异性,尤其是西部地区,破解了以往文化产业政策“一刀切”的现象。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之后,进一步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必将形成新的文化产业投资热潮,西部各省(市)区文化产业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如何根据当地的客观条件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科学、准确、符合实际的规划和决策,无疑成为西部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2008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彭岚嘉,黄怀璞,彭江嘉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吕庆华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
  [5]顾江文化产业研究,一文化软实力与产业竞争力(第二辑),东南走学出版社,2009
  [6]曹鲲,安俊美,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内蒙古师范走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0-144,
  [7]丹增,论我国西部文化产业的特色发展道路,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4-8
  [8]黄淳,对推进西部文化产业的再思考,云南社会科学,2006,6:123―1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94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