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福州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芫镔

  [摘要]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的生态系统。研究福州城市绿地空间布局,是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十二五”期间开展城市绿化建设规划,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生态 绿地 空间格局
  
  1研究背景
  福州市位于福建省东部,地处闽江下游,介于东经119°18'~120°31',北纬25°15'~26°39'之间,东临东海和台湾海峡,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西邻三明市,北接宁德市,南连莆田市。福州建城已有2200年的历史,现辖五区二市六县,市域面积11968平方公里。
  福州降雨充沛,水系发达,四周群山拱卫,植被资源丰富,森林绿地覆盖情况较好。据统计,2009年底,福州市建成区绿地面积655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182公顷,公共绿地214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0.61平方米,规划到2015年将达1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9.25%。2009年,福州市城区绿化覆盖率约为39.25%,规划到2015年达43%,但福州市城区一重山生态景观建设、中心城区生态廊道建设、闽江口湿地保护、内河两岸防护绿地景观建设等还需加强。
  2绿地格局评价
  福州市植被覆盖度(NDVI指数)见图1。
  2.1 福州城市绿地现状
  2.1.1 公园绿地建设情况
  福州市现有主要公园绿地、景区45处,公园绿地总面积2149.21公顷。公园绿地总类较为齐全,有市级综合性公园10个、区域性公园6个,专类公园12个,4个郊区公园分布在北峰、鼓山风景区周围。“十一五”期间完成新动物园建设,金山公园樱花园建设,闽江公园南北园及茶亭公园改扩建工程,同时,新儿童公园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此外,推进了大西湖、大梦山景区工程改造,恢复西湖书院,大梦松声等旧景,同时增强花化美化效果,为市民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增添光彩。
  2.1.2 生产绿地建设情况
  福州市原有东山苗圃、八一苗圃、五一苗圃三处大型国有园林苗圃,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区内用地趋于紧张,部分园林生产绿地逐渐改变成公共绿地。而近郊由于交通等条件逐步完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苗木生产用地得到很大发展,目前生产绿地向近郊及闽侯、福清等郊县发展,步伐正逐步加快,由于用地条件相对较好,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2.1.3 防护绿地建设情况
  福州市的防护绿地是建成区各类绿地中比较薄弱的一部分。城市各组团之间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等多方面原因,难以建设大型的组团绿化隔离带,仅依靠闽江、乌龙江的天然生态隔离;中心城区内部各主要片区则主要依赖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凤坂河及其滨河湿地作为生态隔离(滨水绿地已作为带状公园纳入公园绿地建设指标);重要市政设施(如铁路干线)周边的防护绿地建设也较为欠缺,少部分市政项目的防护绿地以结合单位附属绿地的形式建设(如洋里污水厂绿地),其他防护林如高压走廊、卫生防护林带也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的防护性绿地以道路防护绿地为主。
  2.1.4 附属绿地建设情况
  由于历史原因,福州市老城区各类附属绿地指标普遍较低。“十一五”期间,福州市先后完成了上、下店路,大学城校际道路,霞洲路,福峡路,福湾路,乌山西路,江滨大道,南大门高速连接线,华屏路等多条道路的绿化改造、建设工作,形成了城市重要的绿化景观廊道与生态廊道。
  2.1.5 其他绿地建设情况
  福州市四周均为天然的山林绿色屏障,围绕着城区周围东有鼓山风景区,北有莲花群峰,西有旗山国家森林公园,南为五虎山,城市面城一重山总面积为94500公顷。2010年2月,鼓山、于山景区同时获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鼓山风景名胜区还被省文明办、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2006年~2008年“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
  2.1.6 古树名木保护情况
  福州市区范围内现存古树名木已查实登记在册的有59种1455棵,其中鼓楼区27种219棵,台江区11种174棵,仓山区32种438棵,晋安区15种590棵,马尾区4种34棵,另外加上远郊乡村登记在册的共计有83种2923株。截止2009年底,福州市完成了苔泉古榕等14株古树名木的保护性修剪、换土以及同寿园古樟树等7株古树名木专项保护工程等工作,与此同时,第一批古树名木名录已上报市政府审批,并开展了新一轮的古树名木普查建库工作。
  2.2 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福州市在开展绿地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全民共建,规划先行,规范管理,坚持绿化建设工作的科研投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2.2.1 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尚未完善。福州中心城区的绿地建设目前还是以公园与街头绿地等块状绿地为主,而河网水系的滨江带状绿地的建设还比较落后。
  2.2.2 不同行政区的绿化状况差异较大。仓山区由于其原有植被较好,大部分为新建城区,因此绿化情况最好。而老城区台江区由于历史原因,绿化水平最低。从公园绿地的建设水平和分布来看,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主要的城市公园分布在鼓楼区与仓山区,其中西湖公园、南闽江公园、金山公园的建设水平较高,而中心城区的晋安区和台江区绿地形式单一,系统不够完善。
  2.2.3 城市山水空间格局的保护任重道远。福州市山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建筑占用许多滨河湿地,缺少河滨开敞空间与绿化;外围山体屏障缺少绿化通廊引入城市;城区山体之间的景观通道被城市无序建设阻碍,城市轮廓缺乏韵律与秩序,使得福州城区山、水、景观之间缺乏联系,很难体现福州滨江环山的城市风貌。
  2.2.4 城市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不足。福州市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特别是淮安头湿地,是城市中难得的湿地景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尚未深入开展,建设先于规划,使得湿地资源的生态性与景观性作用无法发挥。
  2.2.5 苗木生产保障不足。一方面福州城市开发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城市绿化苗木有极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铺开却逐渐蚕食了福州原有的优良苗圃生产培育基地(如建新镇、螺洲镇等),城市周边未能形成保障有力的大型苗木供应基地。同时,现有的苗圃生产还需从“设计―生产―施工―养管―科研投入―再优化”的全过程进行提升,才能充分利用福州地区优越的植物资源和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保障城市绿化工作的需要。
  2.3 绿地建设思路和重点
  今后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应重点进行城区公园和近郊风景区的建设;结合城区工业的搬迁,加强老城区和新建成区的均衡绿地建设,完善福州主城区的绿化结构,提升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大力开展山体保护与水体保护工作,完善城市山地公园、滨水带状公园建设;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道两侧等系列的绿地建设。
  鼓楼区:加强城市绿地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三山”等重点绿地,保证其绿化通廊与可达性,使之成为真正的公共绿地;努力降低人口和建筑密度,结合城区旧城改造,提高绿地指标。
  台江区:降低城区人口密度,提高绿化用地指标,进一步完善和改造现有公园,形成设施完整、景观和生态良好的城市公园;充分利用滨河滨江的优势,大力建设滨水绿地。
  晋安区:利用北部山体建设综合性城市公园,打造绿化通廊,使周边山体绿地楔入城区;充分利用现有河网水系和林地,建设以自然生态类型为主的城市公园。

  仓山区:保护和利用城市山林,保证各山林绿地之间的视线通廊,建设各山体之间的连通绿带;合理利用现有水系和林地,建设以自然生态类型为主的城市公园。
  马尾区:重点加强沿海沿江防护绿地建设,加强城区北部山林的生态保护;结合老城区、港区的改造,增加小型公园与游园;加快建设各类交通通道的防护绿地。
  荆溪、大学城、南屿、南通、亭江-琅岐等外围组团:结合城市近期开发建设,重点推进公园绿地建设与道路绿化建设,严格控制城市新建项目的绿地率,创建福州中心城区外围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组团。
  根据《福州市闽江以北片区内河景观规划》与《福州市内河综合整治规划》,结合福州内河综合整治工程,重点推进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凤坂河、新店溪、马沙溪、解放溪、杨廷溪、磨洋河等水系的滨水绿地建设。
  3绿地空间格局建设
  根据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思路,福州城市发展按照“一轴两翼双引擎,一核一带多廊道”的模式,实施“东扩南进”;城市绿地系统亟需适应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架构(一主、三副、三轴;一主:鼓台主中心;三副:东部新城副中心、科学城副中心、晋安副中心;三轴: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城市服务轴,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东部滨海延伸的城市东扩发展轴,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城市南进发展轴)。到2015年,拟构建“一环六楔、两带一网、九山三十五园”的绿化系统结构,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点―线―面”结合的完善绿地系统格局。
  3.1 市级公园。市级公园是指福州中心城区规模较大,或在全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公园,主要包含全市性综合公园及重要的专类公园,目前福州市规划的市级公园共35处。
  3.2 组团级和居住区级公园。主要包括区域性综合公园及居住区公园。以500m~1000m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面积一般不小于2公顷。应针对目前绿地分布不均的现状,重点改善中心城东北部公园绿地严重不足的状况。
  3.3 街头绿地。主要是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独立成片的绿地,具有美化城市景观和市民休憩的功能,通常面积以小型为主,在城市建设中可灵活布置。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如空、荒置地绿化、旧房改造和拆除违章建设等,增加更多亲切宜人的街头绿色空间。每处面积为0.5~2公顷,绿化植物尽量采用乡土树种,复层结构,多种季相。
  3.4 带状公园。主要是沿城市道路、滨水等设置,一般呈狭长带状,是城市生态的重要绿色廊道。福州带状公园主要是沿内河两侧,滨江两侧以及主要道路两侧布置,其中沿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闽江两侧滨水地带是规划的重点。带状公园建设主要以绿化为主,辅以小型游憩与健身设施。
  4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意义重大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的生态系统。快速工业化及城市化给城市绿地的生长环境造成了巨大的胁迫效应。但是,城市绿地在维持区域大气的碳氧平衡、降低热岛效应、净化和美化城市环境等功能方面是城市其它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特别是城市森林,有研究表明,城市森林的生物量和生长量远大于草坪、花坛和灌丛,其生态效益(释氧固碳、蒸腾吸热、滞尘减尘、杀菌减菌、降低噪声等)为一般草坪的4~5倍,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强于城市其它绿地类型。因此,开展城市绿地空间格局研究,是城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城市风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独有的“碳汇”功能也将在未来突显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庆费,徐绒娣.城市森林建设的意义和途径探讨[J].大自然探索,1999,18(2):82-86.
  [2] 福州“十二五”城市绿化建设规划(2011-2015),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2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