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盛恩

  [摘要] 信用评级是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该文在分析信用风险成因的基础上,从建立指标体系的一般性原则出发,构建了外贸企业评价交易对象信用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运用实例论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外贸企业 信用风险 风险防范 信用评级
  
  信用是一种支付方式和支付能力的反映。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权人的债务造成债权人出现呆、坏账的可能性。当前,随着我国对外经贸发展迅猛,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不断产生,而由国际贸易而引发的信用风险也越来越大,外贸企业拖欠款和坏帐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的坏账率及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都远远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据调查,大多数中国外贸企业的逾期应收账大约为销售额的5%,而在美国,一般外贸企业被拖欠应收账或变成坏账的发生比例约是销售额的0.25%至0.5%[1]。此外,我国外贸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长达90余天,远超发达国家水平(美国企业平均账款拖欠时间为7天),这给中国的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及经济损失。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化解信用风险是每个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
  信用评价是提高信用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信用评价,能提高外贸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加快现代化外贸企业的发展进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西方发达国家外贸企业先进经验来看,通过建立和运用信用评价体系,把各种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加以归集、识别,进行标准化提炼与量化度量,企业的信用风险防范才能提升为标准化、专业化的机制[2]。我国外贸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水平较国外企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我国加入WTO,低风险高收益的高端客户不断被分流,信用风险明显增大。这也要求外贸企业必须正视自身面临的信用风险,更新风险决策手段,建立起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以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差距,提升竞争能力[3]。
  
  1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1.1 外贸风险成因分析
  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应收款项长期居高不下,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情况,究其根源就在于:
  1.1.1 信用管理的观念淡薄
  某些外贸企业为完成控股股东下达的经营目标,片面追求贸易量及创汇额等指标绝对值,而忽略了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等重要的财务指标相对值的作用。在贸易过程中,只要有营业额,即便是风险型的结算方式(如D/P,D/A,T/T等)也会接受,这样最终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大幅度增加,造成大量的坏账[4]。
  1.1.2 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
  外贸公司的客户按照交易频率不外乎分为二类:新客户和老客户。对于新开拓的国、内外客户,不少外贸公司为在激烈竞争市场中求得生存,在没有系统的评估其资信情况下就与其做贸易,结果陷于被动的局面。对于老客户,一直用老眼光看待,错误地认为这些公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5]。而一旦出现未按期支付的警示信号时,仍然无动于衷,总认为这是暂时的[3]。当真的出了问题就只能望而兴叹、追悔莫及了。当前,国际贸易的环境是千变万化的,这就决定了客户的情况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以往合作过的客户其资信状况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仅凭过去的经验而无动态更新的信用管理体系会使外贸企业遭受不小的损失。这从我国证券市场上A股市场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的变化中得到充分的证实。有许多当年的绩优股在1-2年间就变成绩差股,直至最后退市[6]。
  1.2 指标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信用评价指标系统是评价人员从事评价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信用评价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科学、完善的信用评价指标系统是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因此,建立信用评价指标的系统必须在正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才能达到预定要求[7]。
  1.2.1 全面性
  信用评价指标系统的内容应该全面地反映所有影响评价对象的信用状况的各项要素。从理论上分析,该系统应该能准确反映评估对象的特点与实际水平,不但要考核过去的业绩,而且还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但要考虑评价对象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研究周边的环境及其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达到全面评价的要求。同时,还应该把这些因素按影响程度不同区别开来,使其在指标系统中所占的比重不同。每一个具体的因素量化成一个具体的数值。这些指标按影响评估对象的程度不同加权,这样的指标系统既全面、系统,又有一定科学性。
  1.2.2 科学性
  建立信用评价指标系统,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形成体系,互相之间既不重复,又无矛盾;同时,指标的计算和评价标准必须科学,要有一定的依据。整个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充实提高。既要防止朝令夕改,造成指标系统的随意性,又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
  1.2.3 公正性
  信用评价指标系统的建立,要符合客观事实,能正确反映评价对象信用等级的真实面貌,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必须态度公正,评价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根据个人爱好,任意改变指标项目、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对评价结果弄虚作假。
  1.2.4 可操作性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实用性,便于评价人员实际操作,便于设计计算机运算程序。
  1.3 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在参照商业银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信用风险的根源出发,主要从信誉状况、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1.3.1 信誉状况:主要从企业的履约意愿和以往的履约情况分析企业的信誉度。
  1.3.2 企业经营状况:通过分析各项业务在企业整体盈利中所占比例及顾客的相对重要性,发现该企业收入来源是否过于集中,从而使其盈利能力易受市场波动、原料供应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1.3.3 发展前景
  企业的发展前景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反映发展前景的指标主要有:
  1.3.3.1 市场预测。主要从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市场占有率及相应的产品几个方面考虑。考察企业竞争的条件及是否具备竞争优势、企业开拓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市场应变能力、适应国内外先进技术发展的新产品开发能力。通过市场预测估计企业的未来宏观发展走势。
  1.3.3.2 行业前景。主要从企业所处行业及国家对该行业所持的产业政策两方面考虑。衡量企业在产业政策、区域经济规划中的地位,看它是鼓励发展的产业、一般产业还是限制发展的产业[8]。判断该企业在所属产业的发展趋势是衰退还是上升,是较为稳定的产业还是对经济活动敏感的产业。
  
  2 实例分析
  
  外贸企业A与企业B进行贸易,A通过各种途径得到B企业的各指标得分如表2所示:
  
  得到B企业的综合得分为8.01分,换算成百分制为80.1分,根据信用等级,该企业的信用处于良的阶段,A企业不用过分担心其违约的可能信,可以适当延长一些付款期。
  3 结论
  建立的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从发展前景和生产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的履约能力,从信誉状况分析企业的履约意愿,这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是相当全面且实用的。但考虑到企业在收集资料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所以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主要从定性的角度分析,这在某个方面来说可靠性不够,所以,这也是本文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玮.外贸信用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3):71-74.
  [2] 孙康,唐琪.浅议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J] .对外经贸财会,2006,(3):65-67.
  [3] 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J] .国际商务财会,2007,(1):46-48.
  [4] 白云,许冀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J].江苏商论,2005,(7):79-80.
  [5] 杨光.防范出口贸易信用风险的环境与机制建设[J] .统计与决策,2006,(4):68-69.
  [6] 李艳.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7] 孙裕君.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4.
  [8] 刘铮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4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