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正视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风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昕

  我们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的讨论往往集中于找原因和设计解决方案方面,而对这一现象本身缺乏充分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时期才会出现。事实上,即使是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同样有可能周期性地出现,这种现象的存是在与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所具有的内在风险联系在一起的。而目前,国内对于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风险问题却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等教育投资并非总能够使投资者获益
  
  一方面,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等人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往往要超过对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以及对不同的个人而言,人力资本投资却并非总是能够确保投资者获得超过投资成本的收益。作为一种重要的私人人力资本投资,广大高中毕业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同样遵循这一规律。
  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个人及其家庭在高等教育方面的私人投资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成本、机会成本以及心理成本三大块内容。高等教育投资的私人收益则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由于上大学而比没有上大学时所获得的终身工资性报酬增加值。当然,高等教育投资还会带来一些心理收益,比如更高的社会声望、更美满的婚姻、更高的艺术鉴赏力等等,但由于这些东西过于主观,很难衡量,所以通常不予以计算。总之,私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合理性取决于这种投资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在不同的经济时期,即使是同等质量和年限的高等教育投资,也会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相同质量和年限的高等教育投资也会有着不同的成本,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的收益。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投资并非总是能够使投资者获益。
  
  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者必须对风险进行评估
  
  正是由于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因此,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者,即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们就必须对这种风险进行评估,以做出相关人力资本投资决策。但是,他们在预测高等教育的投资风险时,可能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就是,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付出和收益回收之间是存在时间滞后因素的,即投资是在读书期间完成的,而收益回收却要贯穿受教育者的整个职业生涯。
  正因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长期收益进行预测难度很大,因此,高等教育的私人投资者们往往用近期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作为预测未来的依据。在决定是否进行高等教育投资以及投资于什么样的专业时,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的决策依据,往往是当前的劳动力市场。但是,当这些人大学毕业之后真正去找工作,从而准备开始回收自己的投资收益时,劳动力市场很可能已经不同于当初做决策时的劳动力市场了,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可能会使当初他们决定的就业方向出现就业困难、薪酬水平下降的情况。事实上,我国就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如前些年劳动力市场上的计算机和财务会计人才从短缺到过剩。可以说,我国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高等教育投资存在短期风险的一种表现。并且,只要国家的经济形势在不断发生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波动总是会存在,那么,高等教育投资的这种短期风险就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即使是在完全市场化的高等教育体制下,情况也同样如此。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617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