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授人以渔,扶贫扶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全国人民奔向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指明了方向。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难点在残疾人。残疾人小康问题,是制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
  
  一、残疾人贫困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富阳市现有残疾人2.6万人,就业人数为18126人,就业率87%左右,失业率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而且,就业残疾人参与社会各类保障的仅为25.78%。全市贫困残疾人2600余名,其中年人均收入低于1200元的特困残疾人有1902名。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不难发现,现阶段残疾人贫困问题依然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贫困残疾人的数量仍然很大。近年来,通过扶贫,虽然绝对贫困残疾人数量大幅减少。但由于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农民间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相对贫困人数逐渐增多,且增幅明显大于绝对贫困残疾人的减少。另外,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综合能力差等因素的掣肘,已经初步解决温饱的残疾人还存在很大的脆弱性,很容易重新返回到贫困状态。
  第二,贫困残疾人的贫困程度仍很深。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为限,据测算,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贫困残疾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三分之二左右的贫困残疾人处于一般贫困状况。此外,有些家庭虽然通过外界扶助,在生活上有了改善但多为量的变化,还没有达到质变阶段,还无法实现脱贫后的自我发展,仍然徘徊在贫困线边缘。
  第三,精神贫困现象严重。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物质贫困问题,而忽视了精神贫困问题。精神的贫困通常因物质的贫困引起,又反过来加深物质的贫困。据统计,全市贫困残疾人中有85%没有接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文盲人数还占相当比例。与教育程度低相应,贫困残疾人的思想观念也普遍较为封闭、保守和落后。因此,现阶段残疾人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经济贫困,还包括教育文化落后、整体素质低下和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的精神贫困。
  
  二、如何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
  
  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根据“尽快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帮助基本解决温饱的残疾人经济收入稳定提高,逐步缩小与社会收入平均水平之间的差距”的扶贫目标,我们必须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扶贫机制,把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有机结合,确立从“输血型”逐步向“造血型”转变的扶贫方针。
  
  (一)开展救济型扶贫。
  救济型扶贫是指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保障网络,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冲击,而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残疾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主要侧重于物质扶助,属于“输血型”的扶贫。
  首先对残疾人实施康复扶贫,补偿其部分生理功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生产、生活能力。开展“光明工程”,为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复明手术。2003年,全市为白内障患者手术复明227人;开展“助听工程”,利用康复医疗服务资源,免费为听力患者检测,开展听力残疾预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免费赠送助听器。如2003年5月,市残联为30名聋儿免费赠送了助听器,使他们重新回到有声世界;开展“助行工程”,为52名残疾人免费安装了假肢,为下肢瘫痪人员赠送轮椅350余辆,基本解决了下肢残疾人的行动不便问题。
  其次,把特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制度,同时探索新的社会保障形式。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特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畴,做到“应保尽保”。目前,在富阳市4142户低保户中,残疾人有1064名。同时,残疾人在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补助的基础上,市残联给予每人每月增加50元补助。另一方面,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共同助残。结合“春风行动”、“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等活动,通过“帮、包、带、扶”等形式向特困残疾人家庭伸出援助之手。据不完全统计,在2004年春节期间,全市各界共慰问残疾人困难户2000余户,送去慰问金及物品80余万元。
  再次,探索农村残疾人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机制,争取全市80%的持证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努力使残疾人“病有所医”。
  最后,积极开展“助残安居”工程,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市残联计划3年内完成20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建工作,使他们在有衣穿、有饭吃的基础上,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二)开展开发型扶贫。
  开发型扶贫是指以鼓励贫困残疾人自力更生、奋斗致富为宗旨,帮助他们了解市场信息、学习科技技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扶贫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具备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却由于各种客观条件而无法脱贫的残疾人。开发型扶贫属于“授人以渔”的“造血型”扶贫。主要有以下重要途径:
  一是就业扶贫。就业是解决残疾人生活出路的根本。充分发挥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职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稳定福利企业集中就业,充分发挥按比例分散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渠道作用,同时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
  二是推行“到户到人”的参与式扶贫。创办残疾人扶贫基地,以股份合作、松散经济联合体、依托种养大户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带动、辐射残疾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2004年全市共投入30余万元资金,扶持农村种养业基地12个、种养业大户203户。
  三是资金扶贫。一方面加大财政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推行小额信贷,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简化程序,放宽条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四是科技信息扶贫。逐步完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服务体系,为残疾人提供优质可靠的致富信息和技术。
  
  (三)开展文化型扶贫。
  俗话说:“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文化型扶贫的基本目的就是直接以贫困主体的“人”为对象,由“扶物”向“扶人”转变。首先配套优惠政策,在残疾人普及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鼓励接受中高等教育。富阳市出台了对残疾学生小学每人每年补助300元、中学补助500元、中专以上补助1000元的优惠政策,以及对残疾人低保户子女给予减免学费的规定,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残疾人教育水平的逐步提高。其次以文化为载体,使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得到宣传了解,用新的社会规范、观念和道德,冲刷、更新各种陈规陋习。最后,要结合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强的职业培训班,向残疾人传授“一技之长”,切实提高其自身能力。
  总之,残疾人贫困问题的产生和存在有着错综复杂的因素,因此,残疾人扶贫工作无论从指导思想上还是从实践方式上都应针对这种特殊性,把它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加以对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