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寝室文化与“三型”寝室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芳 张路杨

  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寝室文化起到了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其自身价值不容忽视寝室,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寝室生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组成缤纷多彩的大学文化。
  关键词:寝室文化 三型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70-01
  
  有人说大学生活是三点式的:教室,寝室,食堂,看得出来寝室生活在大学生活中至少有着三分之一的分量。寝室,在大学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是学生学习生活、学习、休息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而寝室生活,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与家庭文化的双重变种,它包括寝室内的文化设施、居室布置以及以寝室为单位进行的一切活动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氛围,如果我们对寝室文化做一种静态描述,它含有自己的“文化物资”已形成一个价值系统相对封闭、自足的“文化丛”。由于寝室文化在校园文化这个流动而开放的系统中占据很大的空间位置和很大的时间段落,所以起到一种独特而无法替代的作用。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和强大的育人功能,其自身价值不容忽视,因为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续,社会角色的缩影,对提高学生素质,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寝室建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内容
  
  寝室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寝室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
  1.物质文化是寝室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和基础,主要是指寝室的基本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生活环境的美化,以及室内的各种床上用品、生活用品、家具物品等的摆放和安置。整洁、卫生、优雅、美丽的寝室环境既能满足学生的生活、学习需要,愉悦学生的身心,又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2.精神文化是寝室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师生在学生寝室管理的各项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是在长期的管理与建设文明寝室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为学生所接受的群体精神,它渗透在寝室一切活动之中,是寝室文化的核心、精髓和灵魂。
  
  二、高校寝室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建设滞后。具体表现在:没有形成规模和系统,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内涵。激烈的社会竞争,较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家长对学生高期望使很多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课余集体活动少,同学人际关系淡,甚至出现互怀敌意、恶性竞争等情况,心理问题已逐渐成为严重的问题。
  2.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寝室文化建设应该是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建的系统工程。目前主要侧重思想政治教育,且多是从上而下的被动接受式教育。
  3.定位和引导不够,没有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主导文化、特色文化。受商品经济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人心浮躁、信仰迷失、生活盲从现象。
  
  三、“三型寝室”的内涵及意义
  
  为充分发挥寝室在高校中的作用。我院结合实际推出了“三型寝室”(生活型、文化型、学习型)建设思路。生活型寝室是建设安全、卫生、文明的寝室;文化型寝室是建设独立有自我个性积极向上的寝室;学习型寝室是建设具有交流学习方法、学习信息作用的多功能立体式寝室。其中生活型寝室是三型寝室建设的基础,文化型寝室是三型寝室建设的灵魂,学习型寝室是三型寝室建设的中心。通过这样的思路,营造优雅、舒适的寝室物质文化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四、创建“三型寝室”的主要思路及措施
  
  1.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做到:党团组织进寝室;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制定《文明寝室评定标准》细则;成立学生寝室文明检查小组,不定期抽查,定期公布结果。对好的寝室可实行流动红旗制度,也可授予“文明寝室”荣誉称号。为了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把寝室文明建设的好坏与每位同学的评优、评奖学金、入党及毕业生就业等项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优秀寝室奖励,不合格寝室处罚制度。
  2.加强寝室环境建设,逐步改善住宿条件和宿舍文化设施,增设书柜、鞋架、盆架、壁柜等,安排学生文化活动用房,给学生提供交流、讨论的场所,促进寝室间的交流,为建设文明寝室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
  3.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寝室文化活动。以寝室为单位不定期举行一些学风评比、好书推荐、设计比赛等寝室特色展示系列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活动激发大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逐步形成室优我荣,室差我耻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剑波,李克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与综合素质培养[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2]景素奇,企业如何使就业大学生迅速实现增值[J],中国酿造,2004
  [3]伍晓红,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工作途径初探[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赵金龙,高校寝室文化的调查及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896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