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品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明确指出需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强调:“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为此,高等院校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从专业培养,日常课程设计,精品课程选拔等方面加大了重视力度,而且更为严格和规范。如我校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选拔赛中,就比以往增加了一个说课的阶段,以前评委老师们直接随堂听课打分即可。下面是我在这次说课上的说辞: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
  我是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李蔚田博士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物流管理基础》第7章第1节“物流配送概述”这部分。授课对象是国际贸易专业07级1班,授课时间为1个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程序设计3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物流配送是在企业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营活动。它以集中的,完善的送货取代分散的、单一的取货;专业组织的集中库存代替社会上的零散库存,衔接了产需关系,打破了流通分割,很好地满足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实现物流社会化、合理化发展。
  本节课,物流配送概述,则是学生学习第七章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了解配送活动的一个基础。该节以“物流配送的概念”为主题,介绍了各种物流配送的类型,以及物流配送的主要作业流程。从而让学生对物流配送有一个清晰地整体认识,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有关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这部分内容作铺垫。
  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课程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两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方面、情感与思想方面。
  1) 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需要掌握物流配送的定义
  能区分各种类型的物流配送
  理解物流配送各主要作业环节的要点
  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提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情感与思想方面
  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鉴于课程实际应用性比较强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物流配送的各主要作业环节。
  而在配送作业环节中,进行配货时,目前业内采用的两种配货方法:摘取式作业和播种式作业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上,我的思想是“学,以师为领,以生为主”。即老师只是起到一个领路人的角色,通过知识的讲授、问题的点拨,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老师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带领学生进入其一个未知的领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究、动手实践等方法,将所接受的外在感触和经历,转化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本着这个思想,在本节课理论知识讲授前,我会展示一个有关企业物流配送的案例,让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由案例引发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并在讲授物流配送作业环节时,请两位学生上讲台来进行作业活动的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上,考虑到学生大多没有进入物流企业实习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明了地展示配送活动的特点,采用了多媒体图文展示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手段。使知识内容不是由老师照书本传授给学生的,而是由学生积极探究、挖掘出来的,然后内化成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三、教学程序设计(辅以PPT课件展示)
  (注:1-7合计45分钟,另留有5分钟的课堂机动时间)
  最后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这节课,我在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与尝试,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通过设置情境模拟,由传统的理论说教,改为学生主动参与的情境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使学生得以认知、体验和感悟。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并努力实现经济与管理类本科教育由科研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
  通过准备这次说课,虽然说课时间限定在15分钟,却使我从更高一个理论层次去认识了这堂课,为讲好物流配送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说课内容和方式也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在全学院60多名参赛选手中获第3名)。明白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讲好一堂课,必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进行全面把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0360.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