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加强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庞洪芬 苑 辉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双重属性的教育,更加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培养。本文针对如今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藉此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字:高职院校 素质教育 对策
  作者简介:庞洪芬,大学本科,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商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苑辉,大学本科,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教师,主攻会计方向,副教授。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但是有些学校过于强化教学内容的功利性,忽视了素质教育,导致高职教育偏离了目标。突出地表现为:
  1、强调压缩学时,将专业教学与政治理论及素质教育教育对立起来。当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大量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而且面临着整个学制要缩短的改革。面对这些改革,不少人首先考虑的是减少有关的素质教育课程和学时,与国际上逐渐增加素质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完全相反。
  2、强调实践动手,将实践动手训练与素质教育训练、道德实践对立起来。认为实践动手能力训练仅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技术或技能,与素质教育无关;有的教学计划本来就缺乏素质教育的内容,如果要求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时间和内容,就提出减少素质教育的课程与课时。
  3、素质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落后,素质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内容改革相对滞后。现在多数高职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运用的方式和方法还是旧的一套,与现代学生个性发展、现代网络发展、现代通讯发展不相适应。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比较陈旧,特别是部分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与学生的思想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存在较大的距离,使素质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不断探索新时期高职学生的育人规律,在实施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探索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系列策略。
  1.调整结构,建立合理的高职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的实用性。要开发和编写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使学生尽早参与科技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鼓励大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2.强化师资,确保素质教育顺利推进
  实施素质教育,师资至关重要。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大功夫,引进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举办教师素质讲习班、研讨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理论学习与专题讨论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师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抓素质、上质量的主要落脚点应放在教学工作上。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除了牢牢抓住教学中心地位不放外,还要做好教育、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整合学校资源,全方位营造良好育人气氛。
  4.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强调谋事之前先想人。学校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应学生的教育。学校的一切事情,从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到学生管理、后勤管理,都应未做其事,先谋其人,根据学生实际和特点,实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事事尊重理解学生,时时想着学生,处处体贴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良师益友。
  5.推进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需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并举,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一要进行专业方面的改革,要由强调“对口性”转向为“适应性”;第二要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改革,改变“知识继承型”和“单向灌输型”的传统教学观念,课程的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定位相结合,教学方式注重参与式教学, 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第三,加强校园硬件建设,要积极推进以教育网络化和信息化为主要内容的设备现代化进程,为学生获得和运用信息资源提供先进的手段,充分拓展创造性思维,开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新领域;第四,改革考试制度,现代教育考试手段应注重考核学生捕获、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既要考学生的基本知识,更要考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也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以激励学生开发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注重课程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结合。
  6.搭建沟通平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素质教育
  目前,社会上的人才观、就业观、用人机制等都存在一定问题。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与社会和家庭的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可以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素质教育,推动社会及家长教育观的转变,而且有利于学校迅速地吸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7.成立素质教育指导中心、明确目标、设立督导评估机制
  谈到评价机制,很多人自然就想到“考试”,这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实际上,素质不是考出来的,素质的提高是用科学的教育思想、方法去培养,去熏陶,去诱导,去推动学生主动发展的结果。品德、思想情操、感情、意志、合作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这些都不是通过考试能够提升的。所以,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去提高素质是不行的,还是需要探索素质教育的评估机制。
  设立督导评估机制是素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素质教育的推行,需要“督导”,素质教育的实施,不能离开评估。督导评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机构和部门都不能代替的。素质教育的成败,直接取决于“督政”与“督学”的力度。设立督导评估机制重要的是拟定素质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以自评为主,增强单位、部门和个人的自我约束和调节能力。要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力求客观、准确地评价素质教育的现状和水平,指导和推动素质教育有序、有效地实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92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