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锦:传承之路渐行渐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 忠

  2010年5月21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中国丝绸协会主办,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南京云锦博物馆承办的“中国・南京云锦全球高层论坛”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举办。此次论坛发表了关于设立“世界云锦日”的上海宣言,拟定每年的5月10日――中国纺织先驱黄道婆诞辰日――为“世界云锦日”。这个日子的确定让此次论坛承办单位的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一班人感到欣慰,多年努力的结果让云锦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之路越走越宽广。
  
  探索云锦在当今时代的“创意生存”
  
  云锦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在历史上就具备“商品形态”,其使用价值与赏玩功能并存。如何把曾经带给人们美好享受的“绚烂若天上云霞”的云锦带回现实生活,找寻出新的生存方式,云锦研究所作了多方探索。
  不断开发新品:他们一方面继续保持传统风格,将各种传统题材、纹样的云锦产品用挂轴、镜框、立屏等多种装裱形式制成装饰工艺品,来满足中西居室、办公、店堂、大厅的装饰要求,另外又在研究传统的基础上,运用传统技艺,取其章法格局等程式,赋予新的内容,探索设计出既有云锦风格,又有时代精神的新图案。如为人民大会堂江苏厅而设计生产的“满地云纹雨花锦”,为五星级饭店金陵饭店设计生产的“金陵绸”,还有“和平友谊敦煌锦”、“妆花暗叠花锦”、“牡丹锦金宝地”、“普天同庆妆花缎”等一系列高级装饰用云锦面料。研究所还连续为列席2004、2006年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的各国名城市长,提供了精美华贵的“吉祥”云锦礼服;2007年,“云锦千年祝福系列――长城”、“云锦千年祝福系列――天坛”两幅作品被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指定为奥运特许商品,面向全球限量发行1万件。
  今年世博会上,他们特别设计推出了20多款纪念品,包括装饰工艺品和手袋、餐垫、靠枕等实用小件。比如有一款以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为主题的云锦装饰画,设计师以深浅不一的清新蓝色勾勒出8个生动活泼的“海宝”形象,围起中间的世博会LOGO。卡通造型云锦让人眼前一亮。还有一幅不到一平方尺的云锦上,惟妙惟肖地织出一座牡丹花掩映的世博中国馆“东方之冠”来,精细入微,配合左上角的世博会LOGO及主题词,颇具收藏价值。
  打造时尚品牌:对于云锦自身来说,如果不能打造出自己的时尚品牌,终究只能为其他品牌做嫁衣。南京云锦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工艺,先天具备了成为奢侈品的基础,造就一个奢侈品牌,不仅可以更好地开发云锦的商业价值,也可以更多地把云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传承下去,把这一民族的瑰宝展现在世人面前。由此,2009年3月,首个云锦高级定制时装品牌――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南京云锦・龙缔丝脉”品牌在北京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高调亮相,并向全球设计师广撒“英雄帖”,为“龙缔丝脉”征选主设计师。去年年底,在云锦“申遗”成功后。“龙缔丝脉”在熙南里廿一会所上演了一场云锦高级定制服装秀,惊艳了各方。此外,南京云锦研究所还于2008年注册了“神宗・御”品牌,专门打造顶级云锦手工艺品。
  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历史上的云锦织造业一直延续采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今天的南京云锦研究所非常注重引进现代科学的管理体制,从对外的保护立法、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原产地域保护,到对内的技术、艺术档案的科学管理、从业人员保密规定的制定、后备人员的培养教育,以及2006年2月通过的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云锦研究所均按照计划逐步完成,至今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现代科学管理体系,为云锦的传统织造工艺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南京云锦研究所还在市科技局的大力帮助下就云锦的工艺、图案、装帧及外包装申报了20多项专利,其中有2项发明专利。
  他们的努力有了骄人的成果,近年来市场逐年扩大,目前产值已达3000多万,总资产8000万,销售收入3000万,利税500万。
  
  留住云锦文化的传统根脉
  
  南京云锦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乃至全球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能够充分体现中国7000年的桑蚕文明,其创造过程始终与中华文明历史紧密相联,显示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中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云锦的织造工艺极其复杂,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织造时,需要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在长5.6米、宽1.4米、高4米的大花楼木织机上默契配合。即使最熟练的夫妻档,一天也只能生产5厘米左右的云锦。这种技艺能否延续,传承人尤其重要,正所谓人在艺在,人亡艺绝。传承人就像火种一样珍贵。近年来,南京云锦研究所特别重视云锦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首先,他们针对云锦织造的完整流程,确定各个环节的传承谱系。在各个工序中挑选出德艺双馨的技术人员,以此完善云锦的传承链条;同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给他们配备素质好、有潜力的徒弟,并给每位传承人发带徒费;适时地组织他们参观、学习、考察、培训,在可能的条件下,为他们评定职称,提高社会地位。研究所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条件好一点、待遇高一点的工作环境,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更大贡献。另外,云锦研究所每年和一些职业学校联合办云锦职业中专班,有计划地培训艺徒。除了培养“工艺力量”外,研究所还计划与南京大学筹办云锦专业的研究生班,从历史沿革、遗产价值等方面培养研究人才。
  多年来,云锦研究所十分注重发掘恢复历史上已失传的珍贵织物品种和工艺技术,积极参与重要文物的修复研究。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云锦研究所从1979年开始同北京定陵博物馆合作,进行小批量的丝绸文物复制。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这批古丝绸的复制工作。其中,经过5年研究复制出来的明万历皇帝孔雀羽妆花纱龙袍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金杯。1986年云锦研究所成为国家文物局古代丝绸复制研究实验基地,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所里设立了“古代丝绸文物复制研究室”和“特种工艺实验复制车间”。陆续复制了一批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保存价值的丝织珍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云锦研究所还在我国古代早期丝绸文物的复制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成功完成了湖北荆州博物馆藏的战国时期著名的丝绸文物“C型大菱纹锦”、“田猎纹绦”等重要文物的研究复制工作。
  
  做云锦文化的传播人
   
  南京云锦,这门古老的织造艺术,被公认为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是人类丝织品文化的“金字塔尖”。如何唤起人们对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视,研究所的同志们作了大量的工作。在申遗工作中,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申报“非遗”的主体,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指南》的要求,认真制订了南京云锦的保护行动计划,在“南京云锦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逐步落实。从而使针对南京云锦的一系列发展政策落到了实处,云锦的学术研究、传承保护、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工作都提升了一个高度。通过申遗,云锦相关知识得到普及,大幅度提高了云锦的知名度。同时也激发云锦艺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推进了云锦抢救与保护的进程。2009年,南京云锦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998年,云锦研究所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12月22日,南京云锦研究所正式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云锦博物馆”,这些场馆每年都要接待大量的参观者,对云锦文化的传播、弘扬意义重大。
  云锦研究所近年来还陆续抽调多批技术骨干对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海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大量调研考察,帮助发掘和恢复了四川蜀锦、广西壮锦、云南傣锦、海南黎锦等织锦工艺。从技术咨询到人才培训,从搜集、整理、研究技术资料,到组织产品设计,一直到传统的织锦生产,为民族地区的传统工艺、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带动其他民族织锦共同走上了振兴之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09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