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鉴宝专家“变废为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可耕

  历丙戌年新春,福建省拍卖行文物书画鉴定顾问、福建省收藏文化研究会鉴定委员会副主任陈赞尧接受笔者采访,谈起自己50多载收藏历程时,幸福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拜师学艺收获匪浅
  
  陈赞尧介绍说,自己在收藏、砚雕、鉴宝等方面有今天的成就,得益于年少时对书法艺术的喜爱。在上世纪5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陈赞尧就开始收藏自己喜爱的书法家的碑帖,后来逐渐发展到买些墨宝、图章、寿山石等用于学习篆刻。
  由于父亲在印尼的这层海外关系,六七十年代无论陈赞尧如何努力工作,在政治上始终被视作“另类”。他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决定选择利用工作之余钻研古玩字画这项当时最冷门、也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陈赞尧先后拜师于原福建文物店鉴宝专家朱梅峰、竹刻名家冯力远、书法家陈子奋等名家。通过学习、收藏,陈赞尧的鉴赏力得以不断提高。
  
  独具慧眼“变废为宝”
  
  陈赞尧的近200件藏品中不少是早年间从废品收购站中廉价购得,他认为藏品需互相交流、买卖,一番吐故纳新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真品、精品、新品。现代收藏还需讲究经济效益,因此他不提倡充当“仓库保管员”。
  上世纪70年代,位于福州台江的小桥花鸟市场,不仅汇集花鸟,还有许多古玩等工艺品。有一回,陈赞尧来此“觅宝”,发现出售花圃的摊位有一个栽月季的香炉很特别,便花3元钱将整盆月季买下,然后和花农商量,为便于携带希望将月季花寄存在这,自己带走花盆(香炉)。这一举动引起了周围的人围观,有人认出了陈赞尧,觉察到他看上的一定是个宝贝。第二天,陈赞尧又到花鸟市场,那个花农才得知自己竟然是用明代龙泉的香炉种了月季。
  有一次,陈赞尧和太太到岳母家去,路过福州仓山一条小巷中的废品收购店。同往常一样,陈赞尧告诉妻子等他一会就进店了,在一大堆的瓶瓶罐罐中,一个四方形的花瓶引起了他的注意,相问之下,店主很随意地说:“5元钱。”陈赞尧二话没说就买了下来。回到家后,陈赞尧告诉妻子:这可是清朝中叶道光年间“雨过天晴四方太极瓶”,价值10万元人民币以上。
  
  小有名气的“鉴宝专家”
  
  渐渐地,边钻研边收藏的陈赞尧开始小有名气。1974年,陈赞尧在福州刑警大队工作时接到一个任务:福州有一吴姓商人走私田黄石被查获。据当事人交代,被查获的走私物件中有一件是林清卿的“夜宴桃李图”田黄石,还有一件是宋朝“镂空白玉香熏”,需到吴姓商人家中去没收,第一位被派去的警员无功而返,陈赞尧便被指派去配合海关、法院、公安等部门验货。
  进入吴姓商人的家中,陈赞尧凭着一双慧眼,很快在一堆寿山石中认出那件林清卿的精品。同时还在另一堆被查抄的破烂堆中,瞥见一片竹刻。当他捡起来时,身边的同行却说:“破竹片有什么好看的。”而陈赞尧凭着多年对书法的研究认定这是文物。果然,这片竹刻是清朝乾隆年间尚均刻的“洗马图”。
  
  砚刻作品深受港台收藏家青睐
  
  陈赞尧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致力于砚刻艺术的钻研,辛勤耕耘了近40载。
  他的砚刻艺术,在继承传统砚刻技法的基础上,注意借鉴如商周青铜纹饰、秦汉瓦当、先秦砖刻、六朝照像、宋元明清瓷器造型纹饰等其它门类的艺术手法,融会贯通。
  陈赞尧的砚刻题材广泛涉及人物山水、飞禽走兽、花卉草虫等。他还大胆地吸取了寿山石雕的“薄意”刀法,并将陈子奋的白描写生造型方法融入自己的砚雕艺术中,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香港、台湾的砚刻收藏者纷至沓来,求“砚”若渴。迄今为止,已有1000多方陈赞尧砚刻作品被港台砚刻收藏家收藏。1990年3月,“中国书画及古董展销会”在香港举行,其中一套系陈赞尧80年代作品《百图砚》一经展出引起不小轰动,被行内人士誉为“实为罕见的艺术品”。
  
  十一年鉴宝万件
  
  1995年,福建省拍卖行在福州成立,在行内已大名鼎鼎的陈赞尧被该行聘为文物书画鉴定顾问。
  陈赞尧称,自担任福建省拍卖行文物书画鉴定顾问11年来,鉴定的文物在1万件以上,还从未“走过眼”。他认为,鉴定文物要从艺术、历史、价值三个方面来综合判定。
  一次,有位外地藏友打来电话告之陈老,自己藏有一件唐朝的铜镜想请他鉴别。陈赞尧让这位藏友通过电话的那端将铜镜敲击发出声响后,果断判定这枚铜镜并非唐代。
  2000年后,自觉年事已高的陈赞尧不再从事砚雕而转向绘画,主攻白描。如今,这位七旬老人仍不知疲倦地在艺术之路上耕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19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