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于成龙的家世与家务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籁辰

  一、家世
  
  元末至正年间(1341),于氏远祖于伯达、于建中、于仕贤在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白霜里村生息繁衍。他们勤于农业,行孝乡里,潜心儒业,度过了150多年的漫长岁月。
  于仕贤年近百龄,见孙子于坦中进士而去世。
  于坦之父于渊,曾任卢氏县知县,政绩卓著。生于坦等四子。
  于坦,明景泰庚午科(1450)举人,甲戌科(1454)进士,累官至巡抚。
  明正德年间(1506),其宗族一脉于素家族,迁居到石州北乡距城30公里的来堡村。于素生于恩等四子,于恩生于采等四子,于采生于时煌等四子。于时煌生于化龙、于成龙二子。
  如此子生孙,孙生子,于氏家族日益壮大,祖产却越分越小,分到于时煌手里,家业已不太可观了,但还算得上当地的富豪人家。
  1634年,18岁的于成龙与邢氏结婚。婚后生有三子,三子均有功名:于廷翼是岁贡生,于廷劢是廪生,于廷元是贡生。
  约在康熙初年至乾隆中期百年岁月,于成龙三子于廷翼、于廷劢、于廷元,长孙于准及其兄弟们,告别了祖辈生活了170多年的来堡村,在永宁城(今吕梁市离石区)西莲花池畔,修建了大宅门(于廷翼府)、二宅门(于廷劢府)、三宅门(于廷元府)和外祖父邢家等宅院,开始了全新的坊巷市井生活。
  于成龙长子于廷翼担任过曲沃县训导。康熙二十五年(1685),他在永宁城东关外水榆梁捐义地五亩,供贫穷无地和一时不能尸归故乡的亡人掩埋骸骨。于成龙在广西罗城为官7年,继母尚在,于廷翼在家耕读,上抚育高堂,下抚育二弟于廷劢、于廷元成人、婚配,兄弟间感情融洽。
  于廷翼子于准,累官至贵州巡抚。
  于准的儿子于大梴,累官至广东廉州知府。于大梴生有五子五孙。
  于成龙次子于廷劢生子于汪(候补知县),三子于廷元生子于瀚(国子监监生)。
  二、家务事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于时煌原配田氏生次子于成龙。不久,田氏病逝,父亲继配李氏。
  于成龙视继母如亲母,日日恭顺,继母也很爱他。母子融洽,情感甚笃,阖家和睦。
  明崇祯十二年(1639),于成龙参加乡试,省城太原考场考官公然行贿受贿,徇私舞弊。刚直的于成龙在考卷上痛陈时弊,直抒胸臆。结果正榜无名,勉强考取了个副榜贡生。副榜贡生相当于现在的备取生,不算中举,但可以直接参加会试。会试之后,于成龙以父亲年老为借口,辞去做官的机会,回到来堡村。
  1647年至1651年,于成龙到太原崇善寺开办的学校学习了4年,但1651年的乡试中,于成龙又落榜了,这年他已经35岁了。
  1654年,于成龙兄长于化龙病故,三子于廷元出生,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他的肩上。父亲于时煌年老多病,要人侍候汤药;继母李氏虽健,也已暮年。长子、次子上学,全家开支很大,家资因此受窘。于成龙为了养家糊口,供子上学,整日忙于家务,再无工夫参加科举考试了。
  1658年,父亲病故。
  父亲病故后,1661年,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结业后准备出仕。
  他在天安门抽签,抽到的签是广西柳州府罗城县。
  此县处于山隅,山险水恶,瘴疠甚多。北人到此,水土不服,生还者十不一二。且民风强悍,当地人带刀携枪,械斗成风。头任县令全家被土司杀死,二任县令未任一年而逃亡,之后一直无人上任。
  5月3日,于成龙由京回到家里,继母及妻儿一场哭谏,于成龙心如刀绞,含泪相慰。
  山高路远,于成龙缺少盘缠,只好卖房典地,勉强凑得100两银子(约今人民币两万元)。
  临别之日,于成龙将祖遗田产开明交给长子于廷翼,吩咐道:“廷翼我儿,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了,你治家在内莫想我。”
  于成龙骑驴登程,5名仆人紧跟其后,全家人哭送几十里。
  在罗城,因为水土不服,5名仆人死了2名,另有2名偷偷溜回家了,到1662年正月,只剩下于成龙、苏朝卿主仆两人。
  于成龙在罗城政绩突出,但他也有儿女心、思乡情,曾作《粤西九日》,诗中言道:“闭门却厌登高去,醉里心魂到故丘。”
  1664年,长子于廷翼要去探望,祖母李氏、母亲邢氏均担心他有去无回,真是进退两难。最终抱着“生死有命,富贵由天”的念头,同意他去罗城探父,并让他带去一道族命:于成龙任满,必须去职归乡,守侍老母。
  父子重逢异地,悲喜交集。于成龙才知道家中情形很糟糕,随他到罗城上任的仆人,前后9人,其中逃回4人,死亡5人,既然是随他到罗城,死在罗城,死者家人岂肯失去索钱的机会?于廷翼在家挑着家务,只好变卖家业,加上下跪求情,这才完结人命之事。
  罗城百姓听说于成龙儿子来了,奔走相告,成群结队到县衙拜贺。住了几日,于廷翼见于成龙和百姓亲如一家,百姓朝起问寒,夕至问安,深感欣慰。并且当地瘟疫已消,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更加放心,但族令在身,不得不说。于成龙遥拜亲人,接受族令。但任期未满,只好送子登程。罗城百姓捐款相送,于成龙婉言谢绝。
  1667年,于成龙任满,被两广总督卢兴祖和广西巡抚金光祖推荐为广西唯一的卓异(京察最优秀的官员),升迁为四川合州知州,打破了他回乡孝母、过田园牧歌的设想。
  于成龙在湖北黄州参与平定吴三桂叛乱,立下丰功伟绩,然而他并不居功自傲,也不贪功恋官。1676年,于成龙已经60岁了,背井离乡,远离老母妻儿,孤身在外为官已经16年了。自己年逾花甲,老母已逾古稀,因此他十分想辞官回乡。
  虽多次上书辞职归乡,但因为深得上司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朝廷又在多事之秋、用人之际,所以一直未能如愿。十月,于成龙继母李氏病故。噩耗传来,六十老叟,竟如儿童般哭泣。于成龙含泪写下辞职书。巡抚张朝珍不想放行,恰好数百黄州士兵步行到武昌向他哭谏,要求于成龙留任,张朝珍考虑再三,建议朝廷夺情。
  于成龙身穿孝服,登上黄州城南的七层青云塔,泪洒塔顶,烧文祭奠,遥慰亡母。于成龙夺情留任,养母不能入葬,灵柩一直停放到1682年。
  1681年9月,清军攻入昆明,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平定。于成龙悲喜交集,喜的是国已泰,民已安,悲的是养母已经去世五年,尚未入土。12月,于成龙上疏请假回乡葬母,康熙准假三个月,28日,康熙提升他为两江总督。
  1682年三月初七,于成龙由保定动身,骑着毛驴,不声不响地回到原籍葬母。
  20年前南下罗城,20年后回归家乡;20年前青丝盖头,20年后须眉皆白;20年前典房卖地,20年后两袖清风。由于他一直无私蓄,康熙赐给他几百两银子,以助其安家葬母。
  回乡之后,于成龙将李氏和父亲于时煌合葬于方山县方山乡的河东杏叶沟村口外,又离开故乡。妻子邢氏年迈不便随行,于成龙只带了幼子于廷元去江宁(今南京)就任两江总督。
  1684年仲春,于成龙在江南已广博美誉,但他陷入贪腐官吏的重重包围之中,难以施展政治抱负,再加上疟疾复发,心神惊悸,所以再次向康熙辞职回乡养老,但康熙降旨留任。
  3月,康熙命于成龙振作精神,巡视东海防务。于成龙强打精神,扶病出巡。
  经过一个多月的海上折腾,回到江宁官署,疟疾大作,数日不食,呕吐不止。4月18日晨,于成龙挣扎着爬起来准备办公,但已是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
  幕僚齐跪堂下,抽泣不已。于成龙正襟危坐,流泪重复他的《示亲民官六戒》:“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幕僚垂泪颌首。
  于成龙叮咛将自己的尸骨运回故乡,丧事从简。
  他还想再吩咐善后之事,但已口僵不能言,端坐而逝,享年68岁。
  将军、都统、僚属来到他的卧室,只见床头破箱子里只有旧官服一件,靴带两条,瓦瓮里有米数斗,盐巴豆豉几罐,无不失声恸哭。
  于成龙死后,江宁百姓罢市而哭,持香表去署院拜祭者昼夜不绝。
  于成龙灵柩在南京停了3个月,长子于廷翼到江宁启运灵柩,百姓仍然络绎不绝地来吊唁,于廷翼见百姓给父亲烧化冥币,便劝告百姓:“家父生平不爱钱票,请勿强加于他,往后祭祀莫用纸票。”
  7月左右,于成龙的灵柩运离江宁,于成龙门下诸生士民数万人,步送20里外。江中水流滔滔,江岸众人悲号。
  于成龙被埋葬在方山县峪口乡横泉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185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