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守护生命的摇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哲生

  被原油污染的海水与沙滩,大量死亡的海龟,以及在油污中挣扎难以展翅高飞的海鸟,当这些画面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时,墨西哥湾在人们心目中美好形象尽失,反之成为“生态灾难”的代名词。
  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在连续多次“堵漏”失败后,终于发展为“美国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
  而就在国人隔岸观火时,2010年7月16日,辽宁大连新港发生输油管道爆炸事故,原油泄漏进入渤海湾,给我们留下切肤之痛。
  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所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将对海洋造成多大的污染,至今依然是个谜团。
  海洋污染事件的频发,敲响了海洋保护的警钟,提示人类在向海洋索要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真正价值。
  
  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趋海化”――向海洋的聚集过程。据统计,如今,世界上3/4的大城市、70%的人口和70%的工业资本聚集在距海岸100公里左右的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吸引力源自其较好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与优美的环境条件以及“造陆”获取的廉价土地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指出,“海洋利用”与“海洋保护”在常规意义下是一对矛盾。他举例称:大量陆源污染物质入海,导致了近海区域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为扩大陆域面积而围海造地,造成了对海岸湿地与自然岸线的破坏;海上油气开发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并具有生态破坏的高风险;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衰退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而这些影响一旦发生,其负面作用将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高会旺说。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表的研究报告称,在对1989年3月2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峡湾的原油泄漏事件进行持续研究后发现,20年的时间仍不足以消除那次重大石油泄漏事故的后遗症,威廉王子峡湾及周边的许多地方仍覆盖着大量的石油。
  “目前,人们在开发海洋中实施的保护更多是尽量减少污染物的入海量和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然而从生态系统的角度看,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的。”高会旺谈到,近年来,日本九州大学的柳哲雄教授提出了“里海”的海洋利用与保护思路,基本观点是通过人类在开发活动中的主动措施来实现人类和海洋的双赢,维持或构造出高生产力和高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这一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双赢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毋庸置疑,鉴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人类开发海洋的脚步不会停止,“然而只要坚持‘开发保护并重,保护为先’的原则,就有可能实现人类和海洋的双赢。换言之,在海洋环境与生态系统保护中更加强调依据对现有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的认识,人们可以主动构建一种健康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高会旺呼吁。
  世界的经验值得浙江镜鉴。翻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可以感受到浙江渴望“建设一批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的热切期盼,但更有一个严厉的限制:所有的一切,必须“在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
  “要做到这一条,首要的规则就是有序开发,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浙江省海洋经济办公室主任张善坤表示,有关海洋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的范围正在进一步明确,并制定产业准入目录,严查违法填海、违法排放等行为,力图通过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方式,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海洋经济的加速发展,必然会加快人口的趋海移动。沿海产业带未来将会聚集更多的人口,新的城市也会成长。但是,发展海洋经济应更多地关注如何保障农民利益和生态环境,关注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一些台风、海潮较多的地方,更要把开发与防护更好地结合起来。
  据悉,2011―2013年,浙江省政府将制定《关于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意见》;建立沿海各级海洋生态环保专项资金和海洋生态损害补偿赔偿资金制度;在台州、绍兴开展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改革试点。
  浙江也意识到,在可预见的新一轮新型城市化的进程中,一边是人口与产业高度集聚的城市,一边是适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片原野粮田。即便是围涂成陆,也要使这些新空间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增进对海洋的了解和认识
  
  浙江舟山是全国赤潮监控的重点地区。据2009年浙江省海洋环境公报,2008年这片海域发现赤潮9次,累计影响了2400多平方公里的海水。然而,正是这类频发的海洋危机,在舟山多数渔民头脑里却是空白。
  高会旺指出,当前海洋保护出现的诸多危机,与人们太不了解海洋有很大关系。“因为不了解,对海洋的伤害不以为然;因为不了解,对海洋污损事件缺乏应对措施;因为不了解,对保护海洋缺乏自觉性。所以,增进对海洋的认识,是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前提。”
  高会旺表示,许多人对海洋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介绍海洋的广袤与潮起潮落的运动特性。事实上,海洋有其自身的属性和丰富的生态系统特征,它既不是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也不是能够容纳一切废物的廉价“垃圾场”,它更需要的是,人类在深刻理解其演化规律基础上对它进行悉心呵护。增进对海洋的认识,既包括进一步推进科学家层面对海洋基本规律的探索,也包括公众层面海洋意识的提高。
  海洋意识是人类对海洋的自然规律、战略价值及作用的认识和反映。据悉,美国自2002年起已经建立了13个“海洋卓越教育”中心,它们在提高美国中学生与大众海洋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国际合作的步伐也逐渐加快。2010年3月,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与美国多所知名海洋研究机构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海洋卓越教育”的研讨会,探讨借鉴美国经验推动海洋科普教育的有关问题及可能性,希望高校不仅在海洋科学研究,也能够在增进全民对海洋的认识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据介绍,未来几年中,浙江将重点建设海洋科教基地。发挥群岛型城市特色与优势,高水平推进建设舟山海洋科学城,构筑我国新兴的海洋科技研发重地。加强浙江海洋学院、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吸引国外优秀海洋院校到舟山合作举办海洋类院校,支持国内优秀海洋院校在舟山建立涉海专业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基地,提升海洋高等教育水平。
  
  “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
  
  百川归海,海洋环境尴尬,寻根溯源,都是陆地上的人们经意或不经意犯的错。
  陆地污染物入海是造成海洋污染的直接原因。2009年中国海洋环境公报公布的结果显示,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较上年有较大增长。实施监测的457个入海排污口中,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2009年,浙江监测了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6条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和34个入海排污口。一年下来,6条大河将总量约196万吨的污染物带入了大海,接近八成的入海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放,在12个重点入海排污口中,有8个排污口的邻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为“极差”和“差”。最令人担心的就是污水中的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有铜、汞、镉、钴、锰等,炼钢铁、造船、造家电,都离不开它们,这些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很可能含有重金属。重金属污染区域一般只在排污口附近,它毒性不小,能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
  贝类海鲜们并不怕重金属,但它们有个习性很可怕:它们呼吸的时候会滤出海水,留下海水中的杂质,日积月累,生活在重金属污染水域中的贝壳体内,重金属越积越多。人吃了这样的贝壳,就麻烦了。任何一种重金属都能引发头痛、失眠、健忘、精神错乱、关节疼痛、结石乃至癌症。
  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问题是,大气沉降也是海洋中陆源物质的重要来源。对于微量元素,如铅、镉和锌,全球大气输入大于河流输入;铜、镍、砷和铁等,大气与河流输入大致相当。
  可见,“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不仅应该包括对入海河流、直排口的监管,也要包括大气污染的治理。
  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倡导下,国际上于1995年启动了“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旨在应对人类陆地活动所引起的对海洋及沿海环境的健康、繁殖及生物多样性的威胁。高会旺表示,鉴于目前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污日趋严重,因此“海陆一体化”的环境管理首先必须落实“达标排放”,同时加强“总量控制”的推进力度。
  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同志介绍,浙江省将实施海陆污染同步整治计划。未来几年里,全省将全面推进近海陆域工业、生活、种植业、养殖业等污染防治和海洋污染同步治理工程,严格涉海工程项目环境监管,建立健全海上重大污染突发事故应急体系。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曾两次在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中出现,即1998年的“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与2004年的“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希望以此来唤起全人类对海洋保护的重视。
  我们希望每一个公民都能意识到:海洋是亟待保护的宝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260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