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夹缝中生存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生存困境与发展空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莹 万艳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因子女数减少而照料资源不足的影响,城市民营养老机构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对南京市四家私营养老机构调查分析结果看,民营养老机构具有成立时间短,资金来源多元化,机构规模有限,入住率高,护工文化素质偏低且待遇不高,人员短缺等特点。政府要加大对民营养老机构的补贴力度,提高护工待遇,保障护工福利,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社会对养老机构及养老工作的认识,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探索机构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龄化;生存困境;发展空间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4-0091-06
  一、从养老问题到民营养老机构的困境:问题指向、研究设计及方法
  20世纪以前,只有法国、瑞典、挪威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20世纪以后,欧美国家的出生率普遍下降,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实现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再生产模式转变[1](P212)。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经过几十年努力,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势变迁以及人口社会政策的实时调整,我国人口生产模式也逐步向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向度转变,这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的人口问题形势依然严峻并且已由简单转向复杂、由一维转向多维。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已经非常严峻。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10年11月1日中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了1.78亿,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了1.1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3.6%,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87%,分别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提高了2.93个百分点和1.91个百分点。冯?贝塔朗菲的系统理论将所有有机体视为系统,这些系统由很多子系统组成,并依次组成高级系统[2](P152)。通常,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然,老年人群体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变化发展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的发挥。
  当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必须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国家有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心理慰藉等养老服务方面的发展却很缓慢,机构养老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无法满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增强以及多方因素引发的我国养老服务现实危机,这就使得家庭养老的部分职能转移到社会上,民营养老机构应势而生。民营养老机构属于民政部管辖下的非营利性组织,在享受国家少许补贴的前提下发挥增加社会福利的功能。从近几年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实际运作中暴露出来的资金不到位、职工流动性大、缺乏专业服务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使得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前景堪忧、困境重重。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民营养老服务机构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寻求全新的生长空间成为其无法回避的现实难题。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选取南京市四家民营养老机构作为调研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机构老人、工作人员、管理者的资料进行收集。作者通过对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护工细致的访谈,了解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及机构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通过对部分入住养老院的老人进行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于自己所入住的民营养老机构的看法。为有效推进课题研究,我们编写了民营养老机构入住老人调查问卷及工作人员调查问卷,总共制作了调查问卷100份,分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老年人问卷56份,护工问卷22份)。对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我们引入SPSS17.0统计,结合座谈及访谈结果,从可靠数据中得出有用信息,其中调查问卷的评价体系以量表形式体现。问卷的信度分析包括内在信度分析和外在信度分析,用SPSS对即将大范围发放的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可以得出正确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有关民营养老机构现状、老年人需求调查、民营养老机构服务改善的文献研究,引用可以借鉴的内容并与实际调研情况做对比,寻求民营养老服务机构的未来发展出路。
  二、夹缝中生存的民营养老服务机构:举步维艰与艰难探索
  对机构负责人的访谈显示民营养老机构的运营呈现五个特点。首先,民营养老机构普遍成立时间短、机构运营资金来源多元化。四家机构的运营年限均在五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起人口老龄化开始加剧,由于问题恶化的过程性以及传统文化对人们观念的影响延迟了民营养老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民营养老机构是私人投资建设的社会福利机构,私人投资是机构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这种资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机构前期的建设和物资置办上。同时,由于机构的福利性质,国家给予机构一次性补贴或分期补贴,这种具体补贴形式和补贴金额由各地政府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制定。该项补贴和入住老人自行缴费构成了机构日常运营的资金。其他资金如民间募集和社会捐赠所得也是机构运营资金来源的一部分,占据的比例虽小但体现了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第二,机构规模有限,入住率高。民营养老机构由于资金投入需求大以及地域性强而呈现规模有限的特点。其地域性强体现在入住机构的老年人以机构所在的社区及附近社区老人为主。鼓楼区爱心托老所坐落在某居民区内,容纳量为18人次,并且入住的老人均原居住于该社区。形成这种趋势,从老年人家人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住在社区内方便探望。从老年人的角度看,是社区集体认同赋予了个人身份意义。在一个复杂社会中,人们既在地域,又在非地域的基础上建立了他们自己的关系网络。F.Ellen Netting因此认为,社区可以看作是人们与其他人既在特定的地域、又在非特定的地域范围共享的那些空间、互动、认同[3](P119)。老人在社区生活中形成的身份意义及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对老人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看,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代独生子女踏入“上有老,下有小”的生命阶段,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他们不得以将老人安置在养老公寓等养老机构,这成为机构入住率高的主要原因。第三,机构护工福利不高,但流动性小。机构护工福利不高与他们从事的工作以及机构的资金缺乏相关。四家养老机构均未引进专业社工,而护工工作的内容仅局限在照料老人日常起居生活,鲜有老年人专业服务和精神慰藉工作的开展。护工工作经常是与脏、烦、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流动性大也是情有可原。然而这些机构却呈现护工流动性小的特点,其原因跟护工的年龄和来源地有关。四家养老机构均没有年轻护工,护工以45周岁以上的妇女为主,来源主要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妇女进城务工主观上源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客观源于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4](P185)。第四,服务门类齐全,梯度收费。养老机构根据老人的自理程度分为全自理、部分自理和不能自理,收费依次增加。在服务层面包括基本的饮食起居、简单的娱乐活动(如打麻将、看电视),有部分机构还有基础的医疗护理。这是在一个具体的机构内呈现出的梯度收费模式,在机构与机构之间,也根据机构规模和机构内设施环境等出现不同的收费层次。这样,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家庭情况不同层面的需求,另一方面还有利于不同水平的护工就业。第五,机构逐年扩大规模,负责人表示该行业前景光明。随着老人逐年增多,需求扩大,养老机构也不断发展,体现在已有机构规模的扩大和新机构的数量上升。在医疗水平不断进步和饮食起居方式越来越健康的情况下,人的寿命会自然延长,未来几十年中,老人会以每年3.28%的比率不断增多。因此,目前养老机构的市场并没有饱和且发展空间会不断拓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448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