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敬伟

  一、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企业往往采取赊销的方式来扩大销售。应收账款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在达到扩大销售,增加利润的同时,企业产生呆账、坏账的几率也随之增加。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大量的应收账款会挤占企业的资金,延缓资金周转的速度,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严重的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直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赊销前的控制不严格
  企业在赊销前,基于风险管理的要求,首先应该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估。但在目前条件下,我国企业的售前资信评估薄弱,缺乏规范程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出于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招揽顾客。无形中,对赊销客户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的评估等都被置之脑后,在不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况下,盲目的进行赊销,从源头上已经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2、我国的商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初级阶段,商业信用体系不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法律保护也比较薄弱,赊销企业即使想对潜在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因整个社会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信用档案,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往往不能获得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没有办法完成对潜在客户的资信评估。
  3、企业内部控制的不健全导致应收账款催收不力
  应收账款形成后,企业应该及时进行清算,催收,并定期与对方进行对账核实,并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冲减坏账准备金。现实生活中,因为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再加上催收难度大等原因,一般企业往往没有部门和个人愿意关注应收账款,对应收账款疏于管理,导致应收账款累计越来越多。
  4、企业对业务部门的责任不明确,考核不科学
  从一些企业内部绩效考核指标来看,企业的考核制度不尽合理,考核指标设计不科学,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业务员多销,以销售额作为考核业务人员的指标,营销人员的工资与本人的销售额挂钩。这种考核机制造成的后果是:企业应收账款越来越多,坏账的风险显著提高;表面上看,企业的销售业绩不断攀升,账上有高利润,但实际利润和现金流却不断萎缩。
  5、企业领导管理水平低,监督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不懂财务管理,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管理中缺乏立章建制的思想,没有制定完善的赊销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定有制度,但不抓落实,有章不循,规章制度形同虚设。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沟通,特别是财务部门不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账目,销售业务与核算业务脱节,造成财务账面应收账款余额长期挂账而无人清收,导致应收账款账龄老化,金额逐年增加。
  6、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企业催收账款时,最主要的依据是双方订立的书面合同。实践中,为了扩大销售,经营者不按《合同法》规定的条款签订书面合同,特别是对老客户,往往碍于面子,只通过口头协议的形式达成交易,当发生纠纷时造成举证困难。另一方面,在我国,司法诉讼的成本较高,程序繁琐,地方保护主义等原因,也使一些企业尝尽了讨债的苦头,宁愿坐视应收账款变为呆账、死账,也不愿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健全信用政策,搞好资信评估,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形成规模,把应收账款可能带来的损失从源头上予以控制;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制度,积极催收,防止新的呆账、坏账发生,把坏账损失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坚持信用评估制度
  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同时配备专业的信用管理人员,专门负责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管理。信用管理部门可以由财务副总领导,协调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信用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包括: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的信用程度做出合理的评价,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科学制定客户的信用额度,执行应收账款监督等。
  2、 建立客户管理档案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价
  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基础工作。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客户档案,通过收集其信息,对客户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企业信誉等进行客观、深入地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的结果来评定其信用等级,并建立赊销客户信用等级档案,对不同资信客户不同对待。
  3、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信用风险。企业制定信用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信用标准指客户获得企业的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包括对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最长赊销期限、赊欠手续等方面的规定。客户如果达不到企业的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企业在制定信用标准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客户的资信程度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其次,企业要分析客户的经营规模、负债结构、产权比率,以此作为赊销额度、赊销期限的判定依据。再次,企业还要考虑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以争取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最后是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能够采用较低的信用标准扩大赊销规模;反之,则要提高信用标准,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违约风险。
  (2)信用条件:信用条件是指在接受客户订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比例。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回收货款,对在规定期限内还款的客户可以按适当的比例给予现金折扣。制定折扣政策时,主要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和丧失的折扣成本之间的差异,如果提前收账带来的机会收益大于企业付出的折扣成本,则折扣政策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36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