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驾驶员综合素质与安全驾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华义

  [摘要] 行车安全与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该文从驾驶员的综合素质出发,探讨驾驶员安全驾驶所必需的心理、生理、技能、法律、思想道德和科技等素质,认为只有全面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安全驾驶,从根源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交通安全风险。
  [关键词] 驾驶员 综合素质 安全驾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连续几年井喷,全国汽车驾驶人数量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而相对应的是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频发,我国目前正处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鉴于在人、车、路、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交通安全系统中,汽车驾驶员作为交通参与者处于核心地位,预防和控制道路交通事故应当首先从驾驶员的因素入手。公安部交管局局长指出,据对我国28000起交通事故的分析,人的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占96.4%,由驾驶员违法所造成的事故占74%[1]。本文将分析驾驶员综合素质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探讨提高驾驶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为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实现安全驾驶提出对策与建议。
  1 驾驶员素质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地位及作用
  行车过程中,道路交通环境要靠驾驶员感知,车辆行驶要靠驾驶员控制,交通安全与驾驶员的素质息息相关。汽车驾驶员的素质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囊括了心理、生理、技能、法律、思想道德和科技等素质的复杂综合体。
  违法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者占有较大的比例,据统计,驾驶人员酒后驾车、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等违章操作造成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80%[2]。可见,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是影响整个交通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和决定性因素。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由其心理、生理等因素所决定,而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好坏又取决于驾驶员综合素质的高低,驾驶员队伍整体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交通安全。
  2 驾驶员综合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分析
  2.1 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心理素质是安全驾驶的砝码。汽车驾驶员心理活动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影响驾驶员安全行车的心理特征主要包含人格、注意、环境三个因素。
  2.1.1 人格因素。与不安全驾驶行为相关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感觉寻求、易怒特质等。以感觉寻求者为例,感觉寻求者并不将超速、追尾等驾驶行为视为危险,反而认为这是高超驾驶技能的体现。而攻击性驾驶行为常出现在受到挑衅或感到受挫的情景下,有易怒特质的司机容易产生愤怒的状态,继而表现出该行为。
  2.1.2 注意因素。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分为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两个方面。无意注意是没有自觉目的,也不需要主观努力的注意,主要是由事物的外部特别所引起的。无意注意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还要主观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要求驾驶员关注路面动态与交通指示。
  2.1.3 环境因素。行车环境中各种不同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表现。在驾驶研究中,影响驾驶员安全驾驶的因素中,直接的环境因素如乘客,时间压力,交通堵塞;间接的因素如驾驶行为相关的文化因素[3]。
  2.2 驾驶员的生理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生理素质是安全驾驶的必备条件。驾驶员开车虽然不是重体力劳动,但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承担着很大的压力。驾驶员不但需要有健康的心理,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以及人体各个器官功能的协调和配合[4]。在车速和交通密度不断提高的当下,对驾驶员提出了更高的生理素质要求。影响安全行车的生理素质集中反映在疲劳驾驶与病态驾驶两个方面。
  2.2.1 疲劳驾驶。疲劳是由于体力或脑力劳动使人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引起的。睡眠不足、连续驾车时间过长、气温偏高或偏低、单调的交通环境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疲劳驾驶不仅使驾驶员的心理状态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还会降低驾驶员听觉和视觉的敏锐度,反应能力、操纵能力、动作准确性也会随之下降,造成驾驶员短暂瞌睡或对道路判断错误,严重者导致事故发生。
  2.2.2 病态驾驶。良好的健康状况是驾驶员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但是,驾驶员生病了又不得不服药。由于疾病,驾驶员服用了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这些药物常用、易得,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比如: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也很容易酿成祸患。
  2.3 驾驶员的技能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驾驶技能素质是安全驾驶的保证,突发事件中驾驶员的瞬间反应及果断处置更决定着人和车的命运。据统计,因驾驶技能造成的交通事故占驾驶员原因的40.7%[5]。驾驶员的技能素质包括驾驶基础知识和驾驶操作技能两个部分。驾驶基础知识主要是指驾驶员应该熟知的基本的驾车常识。驾驶员深入掌握驾车基础知识,避免不当操作,能减少或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包括对汽车空间位置判断的能力、综合控制汽车的能力、正确观察和判断道路交通情况的能力、正确使用灯光等装置的情况、安全驾驶行为和文明驾驶意识等。驾驶操作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也是在不断练习和实践中逐渐完善的。驾驶人员只有掌握了一般操作与特殊操作相组合的精华技艺,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环境及其不同的行车条件,才能把握要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变通,达到确保行驶安全的效果[6]。
  2.4 驾驶员的法律素质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法律素质是安全驾驶的重要基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是汽车驾驶员行车的基本准则。驾驶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体现在心理、生理、技能等方面,还表现在对交通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知识的认知与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上。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比如:自2011年5月1日起,醉酒驾车列入刑法,秉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的理念,管理部门对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加大。驾驶员应自觉学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律观念,遵章守法,树立安全行车思想,破除侥幸心理、过度自信心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引导广大驾驶员重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把道路交通安全、道路运输有关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内容纳入驾驶员素质再教育工作,使广大驾驶员熟悉、掌握道路交通安全和道路运输法律法规,遵章守法,从而减少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确保安全驾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646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