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变则通,通则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立红

  2011年新学期伊始,我没有等到接新初一的消息,而是接到学校安排我中途接任初二两个班的语文课的任务。我知道中途接班,难度很大。因为初二是整个初中的关键时期,学生们的变化相当大,尤其是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难以捉摸,弄不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上初三,甚至整个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我接手的这两个班,情况也不一样,一个是好班,一个是平行班,两个班的成绩在同级部中也不容乐观,加上学生和老师的磨合又需要一段时间。我想,既然学校把这副担子交给我,就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丝毫也不敢马虎,没等开学我就提前进行备课。但是事情总是不随人愿。记得开学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我的课堂显得很沉闷,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不浓。好班同学似乎养成了爱动笔,不爱动嘴的习惯,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记得很认真,但思考问题明显不积极;平行班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除了一部分稍好的学生知道学习外,其他同学是既不动笔也不动嘴更不动脑。但我发现几乎所有的同学一到下课浑身是劲,尤其是平行班的同学;还有的同学一到下课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是滔滔不绝,一到课堂上就焉了。有时叫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回答不上来。即使能说的,声音也是很小,显得极其不自信。面对这种情况我知道原因有很多。重要一条就是与要“分数”有关。虽然现在大江南北都在实行课改,提倡给学生的减负。但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下,应试的成分还是相当重的。学校为了追求质量,也是只看重成绩,不是很重过程。同学们在各门学科的“诱惑”下,也养成了天天记笔记的习惯,天天写作业的习惯。有些不负重任的学生,干脆连笔记和作业都不写了,有种“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的气势。说实话我上课向来不喜欢这种“听话”的课堂,我比较喜欢活动的有灵气的课堂。我决定改变我的课堂结构。在诸多的尝试中,我发现课前三分钟活动为我的语文课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效率。接手的第一个学期期中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均获得同级部第一的好成绩,尤其是平行班的成绩,令同行们都大呼吃惊。不过在我看来,令我高兴的不是成绩,而是我发现同学们爱上语文了,爱说了,上课时想从课文里得到点什么了。谈到这里,也许有的老师会问,课前三分钟活动真的有这么大的效果吗?到底有多大的效果我不敢说。我只能说,从我这两年的尝试来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曾经做了一个调查,有95%的学生认为课前三分钟活动有趣味,其中68%的学生认为很有收获。课前活动能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我想它不仅在形式上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在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培养方面也很有实效性。因此我认为课前三分钟活动最起码有以下几点好处。
  1 课前三分钟活动给每堂课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现在的上课模式基本上是预备铃一响,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然后就开始上课。这种模式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学科。此时有的同学也许大脑还沉浸在上节课的内容之中,还有的同学也许还沉浸在课间十分钟。老师上了半天的课思想都还没有拉回来。这样的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实施了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后,效果就不一样了,等待同学们的不是老师喊上课,而是同学们自己的热烈掌声,在同学们的期待目光中活动的同学走上讲台,按照我们规定的内容展示他(她)的劳动成果。然后同学们点评,老师点评。我们活动的内容很简单,可以是读短小精悍的美文,也可以是讲故事、说新闻、讲笑话等等。由于要求比较低,同学们都能完成任务。这样每堂课开始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是很开心的,而且还特别想听听其他同学读的内容,也渴望自己上去和别人比一比,这时候同学们的思想是高度集中的,课堂气氛也是轻松活泼的。接下来只要任课老师能随机应变,衔接恰当,马上就能导入新课,这样一堂课下来,效果肯定不错。
  2 课前三分钟活动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
  大家都知道,语文这门学科外延很广,需要同学们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但实际上很多同学天天为了应付作业,几乎就没有时间去看课外书。我们这个活动可以促使孩子们走出课堂去读书,去看报,去观察社会,去留意社会上的凡人小事。大家今天你说一点,明天他说一点,积累起来就多了。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就谈到《三国演义》中曹操杀杨修的事情。老师们都知道,九年级下册有篇课文叫《杨修之死》,主要分析杨修的死因。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学到这篇课文。而这位同学对杨修之死分析的头头是道,还用《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中的情节证明杨修不是死于“鸡肋”事件,而是各种原因的综合,这些原因都可归结为政治原因,是曹操政治的需要。说的真是太好了,有点像古代说书人的味道。我记得当时同学们听得是津津有味。为什么?佩服这位同学的知识面广啊,同时被名著吸引了,这就是知识的魅力。这说明同学们不是不想学,要和他们的胃口学。
  我们学校是属于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平时忙于学习,在正式场合交流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因此一般上台后胆子都很小,不小的,上了台又说不好;能说的,上了台又不敢说。课前三分钟活动可以慢慢培养他们的胆量,让学生在讲台前努力克服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的很多毛病,抑制紧张的心情,进一步进行表达能力的锻炼,要求学生讲清楚,讲明白,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连贯,叙述完整明白。进而指导学生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掌握讲话的艺术——姿势、手势、神情等等。
  3 课前三分钟活动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语文学科是极具魅力的人文学科,语文的特点决定了训练必须把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实践证明,课前三分钟活动过程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活动时间虽短,但多样化的题材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善美和假恶丑在这里激烈碰撞,一场场不露声色的人格教育课在这里悄然上演。在悲、喜、爱、恨、怒、骂之后,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得以进一步完善。我曾经都被学生读的文章感动过很多次。
  不过在最初指导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活动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计划,只是做一做,看一看,一点点丰富,一点点充实。总之,课前三分钟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环境,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沉闷死板,给学生以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课前三分钟,是一个既平常又深奥的话题,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无论在内容上或形式上,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上,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东西,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摸索,因地制宜,善于变通,综合运用,我想我们语文教师可以高度的重视和认真地开展好此项活动,对学生学语文是大有帮助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3825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