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荣华

  摘 要:高职类院校从创办到发展已经有了数十年的历史,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办学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为了使其发展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政府公共职能应该对此加以约束,给高职院校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保证其产学研规划在合作方面能够具备高度的融合性,实现利益的共享,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关系,进而使得其教育发展得以推动。
  关键词:高职教育;产学研;创新;协同发展
  研究所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和行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是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两大主要类型,与研究所的合作其主要目的在于将研究创造构想出来的“框架”通过科技制造水平构建为“实物”,并将其投入生产实现科技兴国的目标,达成经济效益的创造和共享;而高职院校与行业之间的合作则是为了在社会工作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并加强高职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高职院校的发展前景,主要就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协同机制以及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等五个方面展开讨论,由此提出以下探讨。
  一、激励机制的构建
  1.教学教育研究方面
  产学研工作的开展中,高职教师占有绝对权威的地位,前瞻性和科学性是创新意识迸发的前提,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一定要在改革力度上下足功夫,在结合各个院系教学实际效果的前提下对其改革内容展开研究和指导,理论价值是探究结果的首要具备条件,像一些国家级或省市级别的规划课题都需要在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达到这一目标才能够有资格向院或省教育厅研究课题管理部门进行申报。为了调动教师对教学教育研究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改革课题立项后即可得到上级科研单位所划拨的科研经费,经费大小由该科研单位确定。本院校在激励制度构建后,产学研教学改革项目的提出和探究效率都有所提升,实现了教师教学教育研究积极性的调动,有利于产学研项目的发展。
  2.科学技术研究方面
  产学研的课题主持人在笔者所在院校中,比较提倡由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教师职称达到中级或以上以及科研或教学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上及较为丰富的教师担当,首先是为了保证科研课题的价值,其次能够提高课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青年教师团体组成的教研组可以为院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并在教研探讨的过程中锻炼自我,进一步激发自身潜在的教研积极性。
  教研项目派发经费的分配和使用基本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学院所提供的经费应该与各上级审核单位像国家、省市所提供的经费保持纵向匹配;(2)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可以以课题组代表人的身份横向向学院借用部分费用,其内容可以是课题立项、教研活动、通讯必须等,借用期间,学院不得收取管理费用;(3)国家、省市所分配的纵向经费中的5%必须要以现金的形式交付给学院,并收纳到学院的活动教研基金中;(4)教研项目立项有所经费数额可占到到账经费的20%,而课题劳务费用金额则可占到开支到账经费数额的25%;(5)教研项目结题后,剩余的课题经费可转换为劳务费用提取。除了上级分配的经费以外,院校可出台相关的教研奖励政策,教师在某方面,像一些论文、专著登刊,专利申请,科技进步等相关或类似的荣誉获得时,院校可按照各院系的奖励制度来对教师进行嘉奖,从而使得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得到全面的调动,有利于产学研活动的开展。
  二、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1.风险的定义
  教育事业随着人才市场需求的扩充而不断发展进步着,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高职院校的近期发展不容小觑,特别是当下各高职院校正处于产学研运行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阶段,风险管理制度的组件和实践调整与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在绝大多数人的眼中,高职院校里所出现的“风险”就是一些意外伤害或是突发事件,其实不然,这些只是风险管理制度中所囊括的一部分,完整的高职风险管理制度是在其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隐藏的一些“危险因素”,比如预期偏差发展、发展速度超前、发展状况受阻以及发展困境等等,这些都是受到高职院校风险管理机制约束的主要因素。
  2.风险机制构建的主要内容
  风险的识别预警、评价分析、应对处理以及后期的监控持续是风险管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所谓风险的识别预警是指在产学研的实施过程中,对可能遇到的教育风险进行预期判断,以某些风险信号和征兆为判断依据,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风险的评价分析则是结合院校发展中可能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风险信号进行评价和分析,从案例中确立本院发展风险的类型、程度、性质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等等,并在此过程中为后期处理做好规划或准备;风险的应对处理是指在对风险已经有所预期或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有所分析的前提下,针对特定的风险作出有效的处理方案,以消除风险为目的,尽量减小由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将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的后期监控持续,顾名思义,就是保持对产学研开展过程中出现风险的警惕、控制以及监察的状态,风险管理机制的内容中,该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动态、反复是该环节的主要特征,正因如此,风险管理机制才能够保证高职院校的产学研活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3.构建方法
  (1)持续发展要以预警防范为前提。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是风险管理机制的基础,在该预警机制中,高职产学研活动进程的发展状况能够时刻处于监测状态,因此在风险发生时,该机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信号,抑制了其发展偏差的产生,避免了盲目发展状况的发生。
  (2)发展速度的平衡,传统思想的改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无限制的,对于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的发展更是如此。教育资源、经济供给能力以及发展环境的限制都是在院校发展前就应该加以考虑的限制性因素,若产学研活动的发展速度超出了这些限制因素的可承受范围,那么在成效方面反而会适得其反。要想产学研盲目发展的现状有所改变,就必须从传统思想的转变入手,再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发展的可持续性。   (3)协调发展,以平衡推进为宗旨
  高职教育在当代教育还是占有比较明显的教育优势,而就目前高职院校产学研发展的状况来看,不管是从客观方面或是在地域区别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实这都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发展现象,除了社会关注和政府资助的原因以外,高职院校本身也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加以规划。基尼系数的思想和方法是比较好的参考标准,通过这种管理体系的参数比对,预先规划出院校或地域之间的教育差距,这样一来,政府或相关部门在进行后期规划时能够有所参考进而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
  可靠的利益机制规划是确立高职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共同体存在的重要基础,在产学研合作的前期,应该与合作方就利益分配的问题进行协商,针对利益分配的比例和分配原则进行讨论。初步商定并确立利益分配的机制后,通过中期的运行实践来加以调整,合作双方可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换,最终通过调整核定后制定出能够让合作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用法律承认的有效途径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合作利益分配方面的科学性。
  四、协同机制的构建
  早在2011年,我国的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就联合推出了《高职院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在该规划内容中,协同机制改革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开展的核心所在,并由此引发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思想,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创新能力。协同机制构建的环节中,首先要确立企业、校方、专业相关行业、社会中介机构、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等主体要素,人才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所起到的主要功能,其他主体要素的辅助原因在于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其有着相同的发展目标,在这样的认知状况下,可由政府出面,加强院校与其他主体要素之间的沟通,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机制的构成和完善。
  五、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
  在高职院校产学研活动的开展,院校的信息服务体系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制定出与本院校产学研机制相匹配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资源是该体系构建的基础,而现代信息处理及时则是其体系运转的纽带,体系的核心则主要依靠于院校信息服务人员的素养和职能使命感的方面。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想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除了保证本院校信息检索和搜集技术的与时俱进外,还要将本院校信息服务的对象延伸到与院校师生有合作关系的行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层面上。服务平台的扩大虽然在某程度上增加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但是也能够更快更好地解决信息用户的需求或疑问,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产学研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身所在院校在产学研活动开展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做法,简要的就以上五个机制或体系的构建作出讨论。笔者坚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机制一定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常小勇.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1(2).
  [2]熊荣生.建立于巩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0(7).
  [基金项目:本文受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职院校产学研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ZK3068)支持]
  (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4206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