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泥鳅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爱明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简述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养殖条件、苗种来源、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其相关病害与防治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泥鳅养殖户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泥鳅;养殖技术;日常管理;病害与防治
  中图分类号:S966.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泥鳅是一种低脂肪而高蛋白的水产品,被称为“水中人参”。其属于鲤形目的鳅科,为一种底层温水性鱼类。最适生活水温在25~28℃,当水温高于30℃或低于5℃时,分别进入淤泥中度夏或者小冬眠。泥鳅抗逆性强,呼吸方式有3种,可以通过鳃、皮肤和肠进行呼吸。昼伏夜出,如果水中氧气不足就会浮上水面吞空气进行肠呼吸。泥鳅食性广,可以采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硅藻等小型藻类、腐殖质和植物碎片等。在泥鳅幼苗阶段(<5cm),其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随后转变为杂食性,人工养殖条件下采食配合饲料。其个体小,成体平均重量为10g。一般情况下,当年其可长到商品规格,即10cm长和10g重。泥鳅的性成熟发生在一冬龄,自然繁殖发生在春季水温18~20℃。其产卵期从4月底可持续到8月份,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达到产卵最盛期。雌鳅产卵量与其个体大小有关,10~15cm的雌鳅产卵量在7000~10000粒,20cm的雌鳅能产卵25000粒。受精卵在水草或者石头上孵化。泥鳅营养丰富,可食部分比重高,在国内外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其还是一种营养性中药补品,能够壮阳利水、补中益气。
  1 养殖条件
  国内以池塘养殖为主,这就要求池塘水源充足,在保持适量淤泥的基础上维持良好的水质。池塘以东西走向的长方形为宜,优点有:日照时间长,利于水中藻类等植物生长,提供自然饵料;在东南风的作用下,加速水面溶氧;池塘施工效率高,养殖操作方便快捷。其宽应为长的3/5,并且池底应有一定坡度以方便清池。商品鳅池塘的面积在1000~4000m2为宜,而苗种的培育池则应该在500~2000m2之间。池塘深度为1~1.2m,水深应保持在0.3~0.5m,若使用配合颗粒浮性饵料则应使用浅塘,若使用硬颗粒商品饲料则可以加大水深。总体而言,水深过大不利于泥鳅生长,因为底层容易发生缺氧且浮游生物数量减少。为了防治泥鳅逃逸,应该在池塘周围设置密眼网等防逃设施,网下端应埋入池底硬土下30cm左右,水面之上高出40cm。
  2 苗种来源与鳅苗放养
  2.1 苗种来源
  如果想要实现规模化养殖就必须考虑苗种的稳定供应问题,这就需要配套的泥鳅鱼苗繁育基地或者泥鳅鱼种培育基地。养殖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建设自己的苗种养殖设施,或者从专业的人工繁殖机构获取苗种,从而保持鳅苗的稳定供应。目前,很多养殖场依靠收购自然采捕苗种,苗种来源复杂且质量得不到保障,成本居高不下。
  2.2 鳅苗放养
  鳅苗运输采用塑料袋充氧的方法为宜,到达目的地后将装有鳅苗的塑料袋放到培育池中使得2者水温缓慢接近,避免温差带来的鳅苗死亡,最后开袋灌入池水让鳅苗游出塑料袋。鳅苗应该暂养网箱中放养一段时间,以每个鸭蛋蛋黄饲喂10万尾鳅苗为宜。在鳅苗池进行清塘后,加入适宜深度的水并施加肥料,当水中轮虫密度达到5~10只/mL的时候投入鳅苗。为了避免鳅苗生长不均匀的情况,鳅苗批次和规格应该相同,一般投放密度为每667m2为60万~80万尾。避免中午进行放苗操作,应该在早上8:00~9:00或者下午16:00~17:00的上风处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鳅苗进入养殖池塘时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为食盐水(浓度为2×10-6~3×10-6)或漂白粉溶液(浓度为8×10-6~10×10-6),在10~15℃的水温下浸洗20~30min。
  3 泥鳅养殖日常管理
  泥鳅对肥水需求大,在施加充足基肥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水中藻类的数量及时施加有机肥,每100m2可以施加50kg的鸡粪或者鸭粪。池塘水分保持黄绿色,透明度约为15~25cm。可以适量放养中上层鱼类,如鲢鱼和鳙鱼,避免引入底栖鱼类。饲料的投喂量应该根据泥鳅体重和水温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当水温>30℃或者<10℃时泥鳅摄食量减少。在投喂饲料时应坚持“定时、定量、定质与定位”的原则:投喂时间固定,8:00~9:00、14:00~15:00和19:00各投喂1次;饲料投喂量一定,投喂量应该根据水温与饲料残留情况科学计算,原则上夜间投喂量应占到总投喂量的50%~60%,保证饲料在1h内被吃净,且阴雨天应减少投饵量;定质则是指饲料的品质应该得到保证,营养均衡且没有霉变;定位则是指饲料应该均匀撒播在食台上。在日常管理中,重视水温调节与水体交换工作。在夏季为了避免水温过高,应当采取降温措施:增加水池中水的深度;在水池上加盖遮荫棚;向池中交换水温较低的水;投放适量的漂浮水生植物。观察水面情况,若有浮头现象,应及时加注新水且启动增氧机,减少肥料用量。为了保证泥鳅安全过冬,在增加水深的基础上施加牛粪等提升水中浮游生物的密度。
  4 泥鳅相关病害与防治
  在泥鳅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切记以下3点:用药量要精准;用药后密切观察,发现用药后异常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换放新水;坚决杜绝违禁药物。气泡病容易发生在幼苗阶段,发病幼苗肚皮鼓涨,于水面漂浮,除了清池彻底和加强日常管理,在其发病时使用食盐溶液泼洒并提高水体pH。白尾病发生时,可以使用漂白粉溶液泼洒,使其浓度达到3×10-6,并使用五倍子浸泡液泼洒促进病灶愈合。其他常见的泥鳅病害还有赤皮病、水霉病、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和三代虫病等。
  参考文献
  [1] 李荣春,侯玉兰,王松刚.当前泥鳅养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养鱼,2013(4):89-89.
  [2] 赵全东,刘铁钢,郭军.北方泥鳅健康养殖技术[J].黑龙江水产,2012(6):17-20.
  [3] 王亚军.泥鳅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34.
  作者简介:冯爱明(1968-),男,汉族,淮安市清浦区人,任职于淮安市清浦区农技推广中心。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4981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