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后现代建筑理论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岚

  摘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现代建筑热在西方建筑界兴起,给世界建筑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后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和原因,以及他对现代建筑的影响。但是由于其理论具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并且中国建筑师对其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设计出来的后现代建筑,给中国的整体建筑品味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影响了中国建筑的正常发展,所以在对西方建筑理论引进的时候,必须充分的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和文化传统,更好的理解其精神而不是表面,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后现代建筑理论;中国建筑;影响
  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形式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的基本观念变化不大。工业革命之后,世界建筑观念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产生了现代建筑,而生产力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是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现代建筑在建造的时候主要依靠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比如说水泥和钢筋的运用,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传统材料的依赖。但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交流,于是在建筑中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理论。
  一、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风格特征以及其局限性
  (一)后现代建筑理论的产生
  在建筑界中,现代建筑运动的首要原则是,在建筑规划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功能,并且根据功能的实用性,进行比较理性的规划和设计,平面立面都应该简洁、通风和采光也应该比较好,现代建筑产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随着人口膨胀,带来的居住方面的问题。虽然其满足了人们对于居住的需要,但是带给人们的却是比较单调,没有审美价值的景观。人们物质要求满足之后,往往会考虑精神方面的需求,于是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一些西方国家产生了满足人们精神和审美方面需求的后现代建筑理论。
  (二)后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人们由于对以往千篇一律建筑的厌倦,为了满足精神和审美方面的需求,而产生了后现代建筑理论和一系列的建筑。其风格和现代建筑风格出现了一定的断裂,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六点:一是其历史主义特征比较明显;二是后现代建筑具有明显的直接复古主义;三是,后现代建筑地方特色比较明显;四是有一定的文脉主义;五则是具有一定的玄想和隐喻;最后则是,后现代式空间特征比较明显。
  (三)后现代建筑本身的一些局限性
  后现代建筑的局限性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渐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强调装饰性
  设计师在进行后现代建筑设计的时候,过度的强调其装饰性,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其对古典主义的折中处理也有过度的运用通俗文化。这些运用的装饰性比较强,能够让很多人觉得非常喜欢,但也会使一些无所适从。现代建筑能够产生和发展主要原因便是在于其实用性,而不是装饰,而后现代建筑则过分的重视装饰的使用,长此以往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反对意见。
  2、装饰细节和既定符号的使用,容易过时
  在建筑中,装饰细节和一些既定的符号很容易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对于建筑而言,若是时代特征比较明显,很容易随着时间的退役而过时,很容易落后于时代的潮流。现在,社会发展速度比较快,人们往往会追求时髦,而不过时的只有那些经典建筑,装饰符号比较少,时代特征不明显,这也导致了后现代建筑的衰落,其优点也正是其衰退的弱点。
  3、过度的滥用了通俗文化符号以及历史符号
  后现代建筑在建设的时候,比较可以的给建筑的装饰和形式分出高低,在那个时代能够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心理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后现代建筑却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手法依然是以前的,折中历史符号的使用,也让一些比较珍惜古典文化的人难以接受,于是其衰退便成为了必然。
  4、商业推广过度
  国际式风格形成以后,建筑发展便离不开商业推广,建筑商必须通过自己的风格来吸引客户,从而获取利润。那些前卫特征比较明显的建筑作品往往不适合商业推广,而后现代建筑推广过度,大大缩短了其建筑风格寿命,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建筑商已经很少再进行后现代建筑风格的推广,认为这种风格已经落后于时代潮流,从而被淘汰。
  二、在中国建筑发展中,后现代建筑理论的影响
  中国建筑界研究后现代建筑的开始时间是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期,那个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很多建筑师都研究了后现代理论,并且进行了实践,给我们国家的建筑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主要是在我们国家还不真正的了解现代建筑含义的时候,后现代理论已经宣布了现代建筑的死亡,这也让很多建筑师认为后现代建筑理论是特别先进的,并且后现代理论的注重形式、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以及对传统的推崇大大在我国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但是,我们国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现代建筑这个时期,所以对后现代建筑批判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依据,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的严重,比如说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考虑的不够合理,创作思想和准则比较混乱,各种形式主义滥用。
  (一)后现代建筑理论对我国复古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建筑自身的复古主义特点比较鲜明,主张使用各种装饰来满足人们视觉上的需求,在创作风格方面更是比较自由,借用、夸张、嘲讽都运用了进来。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形成了很多比较鲜明和独特的特点,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的适应性和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并且这些特点也应用到了现代建筑中来,形成了比较独特的特征,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建筑理念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后现代建筑理念的涌入让我国的很多建筑师都对建筑产生了误解,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建筑上加上特定的民族符号,建设出来的建筑便是后现代建筑,这种误解的产生,对于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后现代建筑理论抽象简约以及符号拼接对我国建筑的影响
  所谓的符号拼接可以理解成把一些传统的,人们都理解的东西进行变形和抽象化,赋予其一定的含义,并将这种符号运用在建筑创作中,给新建筑赋予一定的传统意义。这种办法的运用和以往的点缀法有一定的不同,更加注意提炼和抽象,并且这种方法人们能够很好的进行理解,在近些年我国进行传统商业街修建的时候经常被运用到。   抽象简约则是对以往的艺术形式进行一定的抽象简化和提炼,而抽象简化之后,得出来的结果,可以没有以往艺术形式的形态,但是却不能缺少神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现代和传统之间的矛盾,比如说在进行百姓设计的时候,可以保留一定的传统神韵,对以往复杂的入口进行简化,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不但有时代特征还有淳朴亲切的传统氛围。
  这两种办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同一种手法的两个不同方面,其使用都是把以往的艺术形式或者东西进行简化和抽象,让其更好的符合时代的需要,这种思想也给我国建筑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后现代建筑理论,对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些影响
  在对建筑本身的传统意义进行探索的时候,必然会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后现代建筑理论中的隐喻和象征也让我国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精髓进行了一定的挖掘,比如说西安的阿房宫宾馆进行建设的时候,没有一味的仿造古代阿房宫的样子,而是对其文化进行了挖掘,表现出来的是其独特的气质,让人很容易想到秦汉时期的高台风,其中的菱形饰块也很好的体现出来建筑本身的地方特征,而汉陶的使用则完美的将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结合在了一起,促进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
  三、在中国建筑行业中对后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反思
  后现代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代建筑千篇一律的情况,但是其实践的普泛化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很多建筑师理解后现代建筑的时候比较肤浅,这也导致了很多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喜欢到处拼凑,导致很多后现代作品的空间分布比较杂乱,无法实现和谐统一,模仿的痕迹比较明显。对于我国建筑行业而言,继承和发扬传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不应该仅仅重视装饰和文化符号的运用,而是应该思想更加的灵活有创作性,能够正确的认识建筑发展理论的多元化,避免滥用后现代建筑理念的情况。
  就建筑史发展而言,后现代建筑的本质是对现代建筑的修正和扩展,应该属于现代建筑这个大的流派。若是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仅仅是注重传统而没有考虑到建筑学本身的一些规则形式和基本的原理,这样很难促进我国建筑品味的提高,最终也会损害我国建筑的长远发展。后现代建筑理念涌进中国之后,很多建筑师都觉得很新鲜,但是大多数的建筑师都没有能够正确的认识其精神,在设计的时候仅仅理解一些设计手法,出发点选择缺失错误的。所以,我国的很多“后现代建筑”都没有真正的应用后现代精神,很多的建筑师在这种理论传入中国之后,只是滥用传统文化,误读了后现代建筑理论。
  后现代建筑理论传入中国之后,我国建筑行业也出现了复古主义泛滥的情况,在建筑物设计的时候,设计了很多没有实际用途的小亭子,虽然这也出现了一些好的作品,改变了建筑单调的现状,但是也有其消极作用,由于理解比较粗浅,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创新,一味的迎合大众趣味,滥用复古主义,很多建筑中,用钢筋混凝土进行木头的模仿本身就是不符合传统精神的,这种情况,给传统精神的发挥和研究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推崇传统的时候,也必须将其和现代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对传统精神进行深入的挖掘,发展中国特色的建筑才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结语:
  虽然世界范围内不乏后现代建筑的优秀作品,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大多数的“后现代建筑”都是进行了一些表面的修饰,并没有真正地将后现代建筑的理念运用进来。我们国家在发展建筑行业的时候,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适合我国建筑的发展形式,才能真正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墨青.“传承”与“开拓”——浅谈地域性传统建筑理论精髓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的影响[J].四川建筑,2008(06)
  [2]朱博.浅谈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后现代”建筑的发展[J].华中建筑,2008(02)
  [3]李军.古典主义、结构理性主义与诗性的逻辑——林徽因、梁思成早期建筑设计与思想的再检讨[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2(01)
  [4]张帆.伊东忠太《中国建筑史》评述——兼与梁思成、林徽因的早期中国建筑史研究比较[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3(01)
  [5]余小荔,袁媛.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J].现代装饰(理论),2012(08)
  作者简介
  李岚(1979-),女,汉族,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硕士,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020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