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陶瓷雕塑技法介绍及其使用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辉明

  摘 要:我国陶瓷艺术博大精深,拥有丰富的陶瓷制作经验与技巧。本文通过s研究我国陶瓷雕塑的技法,探讨这些雕塑技法的运用规律,在发扬我国陶瓷艺术的同时探讨陶瓷雕塑获得成功的原因,为陶瓷雕塑提供参考。
  关键词:陶瓷;雕塑技法;运用规律
  0 引言
  我们中国以拥有陶瓷制作而闻名于世,我国在很早以前就拥有了优良的陶瓷制作产业。所谓的陶瓷雕塑技法是指在陶瓷创作中创作者对于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方法。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牙雕等不同,瓷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所雕塑的作品必须要经过高温烧制。经过高温的烧制,即使在塑造过程中没有任何破损的精细瓷雕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要想塑造烧制出完美无缺的雕塑作品,必须考虑在烧炼过程中的干燥收缩问题,防止变形开裂及黑点气泡等缺陷。
  1 陶瓷雕塑技法介绍
  瓷器成形所需的模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雕等工艺操作统称为瓷器雕塑,根据工艺的差异大致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与堆雕等。
  1.1 圆雕与捏雕
  圆雕在陶瓷艺术中习称为雕塑。如在中国有名的宋代湖田窑的陶瓷制作中圆雕多运用于日用瓷中的壶钮、瓷枕底座以及各种陈设瓷和儿童玩具的形态塑造。在中国的陶瓷产品中,圆雕是非常普遍的,并常以捏雕的方式进行表现。如闻名世界的广东石湾,枫溪,福建德化,河南洛阳等地的陶瓷雕塑等都是用瓷土塑造成立体形象,然后配合釉色的施用而烧成,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捏雕俗称捏花,属于陶瓷雕塑装饰,是指用手工将柔软的泥料捏成各种形象后将其粘于器皿的恰当的部位,用此技法制作出的产品留有手捏痕迹,精巧细致,并很好的保持和发挥了材质自身的美,显示了一种生动、逼真的审美风度。捏雕的制作均以手工塑捏而成,不管是植物的花瓣、花蕊,抑或是动物的羽毛等。捏雕彩饰的上彩方式有两种,高温颜色釉和高温成型后再上釉,也可以将两者结合使用。
  1.2 浮雕
  从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的运用手段来看,浮雕接近绘画,属于平面雕塑,这与立体的圆雕不同。浮雕依据表面凸出的厚度不同,又有高、低浮雕之分。一般高浮雕的凹凸在圆雕二分之一以上,低浮雕的凹凸在圆雕的二分之一以下。在我国的陶瓷雕塑中,浮雕常见于日用瓷的装饰,且以划花、篦花、“半刀泥”刻花和模具压印为主要表现手法。如景德镇的湖田窑宋代陶瓷。
  1.3 镂雕
  镂雕也称通花或镂空,是指按设计好的花纹,以镂空为主,结合圆雕,捏雕,堆雕等技法,将坯胎或其表面的花纹镂空后,将彩饰贴到上面。这需要以浮雕为基础,将其背景镂空。镂空的装饰种类繁复,常见的有各种规则的几何图形,其排列次序千变万化,通过镂空的形状及排列的变化可以达到很多不同的装饰效果,具有独特的规律美。镂刻是镂空核雕的最关键的创作阶段。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意、形、刀的有机融合,同时灵活的运用浮雕和透雕的表现方式,赋予作品丰富的东方艺术语言。利用造型中疏密方圆长短的变幻表现出陶瓷作品独有的韵律,极富东方含蓄内敛的艺术效果,成为世人珍爱的珍品。
  镂雕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要注意与生产工艺的适合。镂雕要求纹样的相互连接,类似于剪纸的图案,镂空的面积不能过大,形状以简洁为主,不可过于繁复,以规则的几何形状为佳,以避免坯胎在烧炼时变形。
  2 陶瓷雕塑技法使用探讨
  无论是以现在还是以前的审美眼光来看,中国的陶瓷雕塑都是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的,这些艺术内涵源于人在不同类型陶瓷产品中灵活的运用了各种雕塑技法。
  2.1 雕塑技法与功能的结合
  陶瓷雕塑技法是在满足实际功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在陶瓷的生产过程中,雕塑可以看成是一种装饰手法。圆雕强调的是三维立体空间感,在宋代景德镇湖田窑中它的运用尤为普遍。如在日用瓷中,任何突起的配件均可采用这种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美的表现技法。在罐盖上的半圆形条状盖钮既具有形式美感又便于手提,还可在中间的孔洞内穿上绳子以增加提拿时的稳固度。
  为使陶瓷即具有三维的空间美感,又不会因形体的凹凸而导致使用不便,浅浮雕便成了日用瓷中最常用的装饰方法,这在碗、杯、盏的制作中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近似于平面的雕塑技法配合青绿色的釉层后,根据积釉的深浅的不同会表现出黑、白、灰等各种不同的颜色,浓淡交互辉映,呈现出一种玲珑婉约的艺术效果。器面花纹清晰,手感平滑光润,观之赏心悦目。这种雕塑技法表现,可用于花朵、瑞兽以及简单的几何纹样的雕塑。浮雕与圆雕的配合可以满足某些特殊产品中的需求,如瓷枕的底座需要使用圆雕来塑造,而枕面却需要用刻划这种浅浮雕技法来保证其实用性。浮雕与圆雕的完美配合可以显现出产品造型面貌的丰富多样以及功能的实用。
  镂雕技巧常见于在香薰炉的制作。香熏炉的顶端分布的精细小巧、匀称均衡的孔洞一方面产生了玲珑剔透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烟雾排放的需求,在保证功能的基础上,又使熏香的烟气徐徐的在空气中弥漫,整体产生一种虚虚实实的对比,在使用过程中会使人产生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2.2 雕塑技法与釉色的结合
  在陶瓷制作中,雕塑技法要想完美的表现出来需要与釉色很好的结合。在宋代景德镇陶瓷雕塑中几乎全部采用了一种称为“影青”的釉色,这是一种独特的青白釉,观之如湖水般清澈,像晴朗的天空一般纯净。“影青”的颜色白中闪青,色泽素雅,运用在强调三维空间的雕塑产品上造型曲线变化万端,可凸显出瓷器在不同角度上的光线变化。青白釉在有积釉处颜色深,在寡釉处颜色淡,当雕塑的形态与青白釉结合后便会自然的产生色彩上的柔和变化,彰显出宋代理性美中独特的内敛和含蓄。
  2.3 与消费对象结合
  陶瓷制造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价值,通过销售获得利润,因此需要根据消费者的差异来合理运用不同的雕塑技法,制造出不同的陶瓷制品。
  (1)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差异决定着陶瓷的制作需要使用不同雕塑的技巧来表现。如女性使用的产品常采用捏雕的技法来彰显出装饰的柔美纤细,用印花的雕塑技法来展现纹饰的精美繁复。针对男性而生产的瓷器常采用刻划的雕塑技法来彰显出男性的阳刚简约。
  (2)年龄差异。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同。雕塑家们经常采用看似随意的手捏技法来制作儿童的玩具,这种手捏成型的制作方式在不经意间透漏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感觉,符合儿童的喜好。而针对成人而制作的产品则需尽量表现出产品的严整与工巧,比如在杂器的制造过程中,为达到这样一种审美心理,配饰的制造便需要采用一些较为规整的雕塑技法。
  3 总结
  圆雕、浮雕、镂空在陶瓷雕塑中是比较常见的雕塑技法。圆雕雕塑技法以捏雕、模塑为代表;浮雕雕塑技法以刻划、印花为代表;镂空雕塑技法以圆形、方形孔洞为代表。以上几种雕塑技法配合釉色的运用使我国出产的陶瓷作品即雅丽秀质,又独具天真活泼的艺术特征,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推崇。除此之外,我国陶瓷雕塑之所以能够获得世人的青睐,主要还在于陶瓷制作家能够根据不同的产品的不同选择对应的雕塑技巧,使产品的使用功能得以突出的基础上表现出东方人特有的内在审美观,造就了我国陶瓷耐人寻味的艺术感。雕塑技法这项传统技艺值得我们去研究,发展,完善,用现代的审美观和文化去创造新的理念,去发掘这一技法的精髓,创造出更好的艺术作品,弘扬我国的陶瓷文化。
  参考文献:
  [1]陆军.雕塑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艺术百家,2008(24).
  [2]程飞,刘爱文.论陶瓷雕塑成型工艺对艺术造型的影响[J].景德镇陶瓷,2009 (02).
  [3]余祖球,梁爱莲.清代景德镇陶瓷雕塑[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38(02)
  [4]余祖球,梁爱莲.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雕塑[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4,38(04)
  [5]张景辉,龚保家.论陶瓷雕塑商品性与艺术性的关系[J].中国陶瓷,2004,4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21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