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四川民族自治地区发展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四川民族自治地区主要包括阿坝、凉山、甘孜三州以及马边、峨边、北川三县。三州三县因自身资源、所处环境等问题,在螺旋上升、总体向好的大趋势下,又呈现出各不相同的发展特点。
  综观四川民族自治地区总体发展:
  经济增速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
  2012年,四川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继上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1、0.5、0.6和0.7个百分点以来,持续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藏区GDP增长13.2%,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
  农业稳定增长
  民族自治地方立足特有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农牧业,特别是畜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农业稳定增长,增幅持续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产业增加值31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增长4.9%,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比民族自治地方高0.2个百分点。
  工业增长较快
  今年以来,受需求不足影响,尽管全国、四川省工业增速放缓,但在藏区加快发展的推动下,四川民族自治地方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民族自治地方全部工业增加值6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3.0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增长25.6%,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比民族自治地方高7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加快
  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民族自治地方依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动了服务业加快发展。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接待游客5694万人次,增长29.1%;实现旅游总收入330.9亿元,增长34.0%。全年服务业增加值4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增速比前三季度快1个百分点,比上年快0.5个百分点。其中,藏区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随着国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惠民政策力度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上年快5.5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4.1亿元,增长13.2%,增速比上年快0.2个百分点。民族自治地方的51个县(市)中,甘孜县、新龙县和稻城县投资成倍增长,分别增长3.5倍、1.5倍和1.2倍。同时,随着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完成,汶川县、茂县、北川县等重灾县投资比上年减少,分别下降16.9%、30.0%和18.9%。
  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藏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9亿元,增长15.9%。
  财政持续增收
  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55.7亿元,增长21.9%,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增长16.4%。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支出712.3亿元,增长18.9%,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2012年,民族自治地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3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增长14.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34元,增长18.0%,增幅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其中藏区增长25.6%,增速比四川省平均水平高11.4个百分点,比民族自治地方高7.6个百分点。
  (作者:四川省统计局何玉霞)
  阿坝
  灾后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良好
  在汶川映秀镇,“5・12”后在广东省东莞市的对口援建下,文化旅游产业恢复迅速。其中,在二台山、枫香树村和秀坪社区三个地块,总投资15222万元,新建62栋、597户,建筑风格以川西和羌寨风格为主,成为把传统建筑特色与当代居住模式相结合的独具风貌的山地住宅群体。而震后的大型遗址如长11米、高8米、宽3米,称之“天崩石”的大爱磐石、漩口中学遗址、百花大桥遗址等都成为灾后具有历史意义的旅游区域。
  在阿坝茂县,借灾后对口援建的新机遇,打造出了一系列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产品,如茂县的民族地毯、羌族刺绣和羌族服饰等工艺品;羌乡古寨为代表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上保护较为完整的叠溪地震遗址等。
  2012年,阿坝州文化旅游产业按照《阿坝州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阿坝州藏羌民族文化风情走廊工程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以九寨沟文化产业园、映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园区(映秀东村)、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为依托,打造差异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产业带。
  以精品景观、精美村寨、精致农庄为发展方向,统一规划、优先重建、优先发展、优先振兴,坚持“旅游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旅游发展思路,加快推进旅游业由短程过境地向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转变,灾后旅游产业恢复发展取得的骄人成绩。
  2012年,阿坝州全年旅游人次和收入达到2100.57万人次和181.03亿元,分别增长43.5%和46.1%。阿坝州各大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69.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0.99亿元,较2011年同期分别增长28.7%和23.4%。
  (供稿阿坝州统计局)
  凉山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2012年,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列入四川省“十二五”循环经济示范单位。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一年生产钒铁1.88万吨左右,这与攀钢集团在攀枝花一年的产量相当。但在攀枝花采用的是钠化焙烧工艺,在西昌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采用的是钙化焙烧工艺,每立方米工业废水后者比前者降低70元的处理成本,一年以40万立方米工业废水计,被称为“西昌生命线”的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一年可节约工业废水处理成本2800万元。   2012年,凉山州以创建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契机,坚持以做大总量提升实力、注重质量优化结构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实现由资源粗加工型向深加工型转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2012年,凉山州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53.4亿元,增长1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38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5.6亿元,增长17.4%,高于全省平均速度1.3个百分点。主要措施和成效表现在:
  招大引强,加大重大项目支撑。以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和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着力点,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锦屏、官地水电站投产发电,钒钛、稀土、铅锌、黄磷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大型项目竣工投产,全年新进规模以上企业2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5%。
  壮大规模,促进支柱产业发展。黑色和有色金属采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和电力五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97亿元,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68.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
  优势优先,大力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亿元以上总产值的企业达到212户,比去年增加19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126.2亿元,占全州的93.5%。其中:38户重点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4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5.5%,对规上工业产值贡献率为13%。
  提档升级,突出工业园区建设。全州已建有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6个,其中西昌钒钛产业园、成都凉山工业园、会理有色产业园被列入全省100亿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供稿凉山州统计局)
  甘孜
  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甘孜州特色种植基地面积接近100万亩,总产值18亿元,无公害蔬菜、俄色茶、高原油菜、酿酒葡萄、核桃、花椒等甘孜特色产业,在农业科技合作平台和农业科技进藏区的平台帮助下,充分发挥其优势,大大提高了居民的人均收入,“仅酿酒葡萄一项就可让农民人均年增收上千元。”
  2012年,甘孜州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更加重视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与全省差距逐步缩小。
  2012年,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560元,居全省市州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7元,差距较上年缩小114元;比2011年增加2522元,增长14.8%,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3个百分点。
  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突破4千元,达到461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391元,差距较上年缩小168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040元,增长29.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9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市州第一。
  (供稿甘孜州统计局)
  马边
  基础产业建设步伐加快
  “从前路不好走啊,马边到乐山非常困难,更不要说山上的路了,好多山里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有到过。”马边县68岁的陈大爷回忆说,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全县出境仅有一条沐(川)马(边)路,由于公路质量很差,从马边到乐山行车要10多个小时。而今,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内基本上形成了以省道S103线为主骨架,辐射县乡村的公路网,100%乡乡通水泥路,100%村村通公路。
  2012年,马边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0109万元,总量居全市第9位,同比增长23.46%。
  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393万元,同比增250.88%,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9%。第二产业投资完成148543万元,同比增长12.9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5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63173万元,增27.23%,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27.45%。
  通过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县内交通、通讯、教育、卫生医疗、农业等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12年实现等级公路通车里程667公里,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客运周转量10758万人公里,增长14.81%;公路货运周转量21519万吨公里,增长54.85%。民用汽车拥有量3078辆,增长4.09%。2012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8711万元,比上年增长19.12%;固定电话用户13383户,比上年下降13.5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55万户,比上年下降2.36%。年末互联网用户总数7348户,比上年增长19.46%。
  (供稿马边县统计局)
  峨边
  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经济快速增长
  2012年8月18日晚20:00《走进峨边(黑竹沟)》大型文艺晚会在峨边县东风新区隆重举行,周华健、陈慧琳、梁咏琪、黄圣依、张卫健等明星悉数登台演出。这是峨边县为发展峨边旅游业,特别是打造彝族自治县黑竹沟旅游开发产业而进行的大型宣传活动,极大促进了峨边旅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同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峨边立足本地经济地理和资源环境,结合民族贫困地区实际,以彝区综合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制定了打造“黑竹沟百里旅游文化长廊”的战略思路,景区近100公里,涉及11个乡镇86个行政村,聚居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彝汉同胞。
  实施“百里长廊”战略,催生了黑竹沟景区、迷都大酒店、温泉山庄等33家宾馆和25家饭店。同时,积极打造“甘嫫阿妞”彝族文化品牌,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甘嫫阿妞”艺术节,成功邀请央视“同一首歌”大型明星演唱会,宣传展示了彝族文化风情,吸引了广大游人。
  2012年,峨边旅游接待人数达98.6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1.4%,其中宾馆饭店接待人数36.5万人次、增长18.5%,景区和农家乐接待人数26.85万人次、增长62.3%,旅游总收入4.46亿元、增长38%。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通讯、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居民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2012年,峨边第三产业增加值7.5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上述涉旅行业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3.5%,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高2.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供稿峨边县统计局)
  北川
  特色农业连片推进
  “一个南瓜都有三四百斤重,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都长在树上,红薯、土豆挂在空中长大,‘葡萄架’上一串串垂下的却是红彤彤的圣女果,管道里长出绿油油的萝卜、白菜,蔬菜像人类一样住进了‘摩天大楼’”。北川维斯特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嫁接”令当地农民们大开眼界。而将科技融入传统农业将会成为北川农业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将会为北川的传统农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2012年,北川羌族自治县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特色化和文化旅游精品化“四化联动”,顺利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而在农业方面,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标,北川县进一步凸显农业发展特色优势。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266万元,同比增长4.4%。做到“三个抓好”抓好高山蔬菜、魔芋等特色种植业发展。全县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高山蔬菜6.2万亩,产量达到6.4万吨;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6万余亩,产量1.9万吨。突出抓好茶叶、经果林、中羌药材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全县茶叶基地5.17万亩,产量0.03万吨;果园面积1.8万亩,园林水果产量0.38万吨,食用坚果产量0.11万吨。抓好生猪、白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发展。全年猪出栏22.1万头、羊出栏23.1万只,分别增长40.8%和53.5%。全县畜牧业产值达64279万元。
  (供稿北川县统计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537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