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常温电解分离锡包铜线的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专利申请号:CN201010298426.1
  公开号:CN101935848A
  申请日:2010.10.04公开日:2011.01.05
  申请人:普宁市长欣五金有限公司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分离锡包铜线的方法.本方法主要解决电解锡过程中电解液的电离平衡问题,使阳极铜线表面的锡迅速地溶解在电解液中变成亚锡离子.亚锡离子在稳定剂的作用下顺利地在阴极得到电子附着在不锈钢阴极板上,达到能够在常温(10~25 ℃)条件下以及电解液静止无须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就可以电解分离出纯度≥99.9%的金属锡,同时得到纯净的铜线的方法.其电解液组成包括:H2SO4:80~120 g/L;SnSO4:5~10 g/L;尿素:8~12 g/L;氨基磺酸:2~4 g/L;柠檬酸:4~8 g/L;高锰酸钾:3~6 g/L.
  专利名称:氯化胆碱型镁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申请号:CN201010254126.3
  公开号:CN101935849A
  申请日:2010.08.12公开日:2011.01.05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化胆碱型镁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含水氯化镁与配体按1∶5~1∶20的摩尔比混合,在100~200 ℃下加热熔融后,在该温度下蒸馏0~3 h,得到脱尽水分的氯化镁配体溶液;再将脱尽水分的氯化镁配体溶液与氯化胆碱混合,在70~90 ℃下搅拌1~3 h后,最后室温下密封即可得到液体的镁低共熔溶剂.其中配体与氯化胆碱的摩尔比为1∶1~3∶1.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消除电沉积过程中水分影响问题,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都优于现行的皮江法炼镁和电解法生产金属镁.
  专利名称:靠近电解铝车间建设铝板带箔厂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CN201010246295.2
  公开号:CN101935850A
  申请日:2010.08.06公开日:2011.01.05
  申请人: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靠近电解铝车间建设铝板带箔厂的方法.建立在电解铝车间使用的电解槽必须是160 kA以上的预焙阳极电解槽,铝板带箔厂包含熔铸车间、热轧车间、冷轧车间、精整车间和铝箔车间.熔铸车间建在靠近电解铝车间旁,电解铝液运输车在熔铸车间和电解铝车间能开启的门之间往复运行.热轧车间、冷轧车间、精整车间和铝箔车间可直接与熔铸车间相连或不相连,且这些车间的取风口要采取相应措施.氧化铝粉尘进入铝箔车间会形成粉尘压入和污染铝箔表面,所以铝箔车间必须采取密闭通风措施.由于铸锭、热轧卷材、冷轧卷材和铝箔坯料都不必长距离运输,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避免了长距离运输碰伤制品,提高了成品率,免除了长距离运输所产生的包装费用.
  专利名称:一种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与高效节能的方法
  专利申请号:CN201010297450.3
  公开号:CN101935851A
  申请日:2010.09.30公开日:2011.01.05
  申请人:中南大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与高效节能的方法.在铝电解槽的电解过程中,采用“五低三窄一高”工艺.主要技术参数为:电解温度为920~935 ℃,过热度控制在8~12 ℃,氧化铝质量浓度为1.8%~2.5%,阳极效应系数≤0.02,槽电压为3.60~3.90 V,阳极电流密度≥0.8 A/cm2.同时,开发出与工艺相配套的智能多环协同优化与控制技术,从而实现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和节能的目的.实践证明,该预焙铝电解槽电流强化与高效节能的方法能在大幅提升阳极电流密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槽电压.
  专利名称:一种阳极板
  专利申请号:CN201020232579.1
  公开号:CN201738022U
  申请日:2010.06.22公开日:2011.02.09
  申请人: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阳极板,由模体、外耳部、内耳部和顶针孔组成.在模体的顶部设有外耳部和内耳部,内耳部的下方设有顶针孔,内耳部的两端为圆弧形.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吊运方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专利名称:一种铅电解阴极板洗涤装置
  专利申请号:CN201020127535.2
  公开号:CN201770783U
  申请日:2010.03.10公开日:2011.03.23
  申请人: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电解阴极板的洗涤装置,包括输送链、移载机构、支撑管架、水管和气管等.该装置利用不同输送链的速度差,扩大阴极板的间距.采用移载机构将极板从一条输送链转运到另一条输送链.采用成组可调式水喷嘴及气喷嘴对极板进行洗涤和风干处理.是一种能够提高铅阴极板洗涤质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减少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王元荪供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71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