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代文学课程是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如今的古代文学教学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如何透视困境、走出困境是当下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有着近百年的历史。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基本知识,提高鉴赏、评析作品的能力,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为将来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打下坚实基础。然而,如今古代文学教学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如何透视困境、走出困境是当下教授古代文学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古代文学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解析
  (1)教学模式的单一、呆板。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古代文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恐怕还是因袭传统的“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课堂教学教师是讲义加板书,学生是埋头笔记,奋笔疾书。同时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以文学史为主,忽略了甚至是放弃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单项的知识灌输必然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丧失应有的兴趣,同时也使得学生失去了品析作品、感受美感的机会。
  (2)生源素质的下降。近年来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素质出现了严重下滑。这也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即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使得学生素质和学识得到最大空间的提升。在实际的古代文学教学中体现出学生对专业知识在认知、理解、运用上的不适应,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一定的畏难心理,这都极大影响了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
  二、走出古代文学教学困境的举措
  1.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手段
  古代文学的教学不应是片面地强调文学知识点的传授,而应注重方法的传授、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其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应是古代文学课的最终目标。
  面对古代文学深且广的特点,借鉴改革前沿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进行了探究教学法的尝试:如结合史料分析的史料探究、对比分析的比较探究、前后知识贯穿的迁移探究及具体作品分析的艺术探究、人物探究等。而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重点强化了知人论世法、意象分析法、结句分析法、生活联想法、逆向思维法等作品鉴赏分析的方法。以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为“群言堂”,“灌输式”教学为“启发探究式”教学,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要课堂形式,在交流中增进学识,在争论中提高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手段上还适量地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尤其是在大量文字的呈现、图表式说明上,多媒体的辅助加大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授课效率。同时多媒体画面和音响效果在古诗词教学中烘托了意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对各种文学要点得到更准确的认知、理解和感悟。
  2.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课程
  古代文学课程有着内容广,跨度大,思想内涵丰富的特点,包括先秦至近代的三千年文学发展史及其作家作品等诸多内容;文学体裁有诗、词、曲、赋、骈文、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文体;涉及到了语言学、文献学、文艺学、哲学、美学、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特征来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优化教学课程。
  (1)对教材的选取应突出经典元素。古代文学教学中对于教材的选取应突显经典性,一是选取具有文化特征的文学思潮作为突破口。如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魏晋时期的建安风骨、唐代文学中的古文运动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典范,是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最完美诠释。二是提取具有经典价值的文学作品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诸如先秦之《诗经》、《离骚》,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等。引导学生鉴赏自然美、灵魂美、人性美,进而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康的性格和正确的人生态度。正如西北师范大学的赵逵夫先生所言:“古代文学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心灵史,提高人文素质,集成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自尊心。”通过对古代文化和文人的解读,课程本身具有的启人心智、教化思想、提升素养的价值也会随之产生,极大限度地达到文学教学中启智、怡情、教化的目的。
  (2)对作品的串讲应突显文体特征。古代文学教学要宏观梳理各种文体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有意识地将文体演变的过程贯穿于教学中。如,晚唐五代之后出现的词这一特殊文体,从产生之初的花间风韵到宋初士大夫的敏锐与知性再到宋末南渡文人的忧愤与凄楚,经历了多次蜕变,形成了诸多风格,这些就要给学生讲清。因为文体的突显会使学生更便捷、更清楚地了解到词发展的特征,有效的缩减古代文学错综复杂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所带来的教学压力。
  (3)课程重组强调多元化。为弥补古代文学教育课时短缺现状,让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现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研究潜能,可适当地在古代文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适量增加选修课和专题课。为了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选修课和专题课的设立应尽量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应尽量避免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的内容交叉。二是选修课、专题课应具有一定的研究针对性,突出科研的逻辑性和专业性。既可针对某作家某作品、某种文艺思潮、文学史现象等做深层次的探讨,又可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3.加强思维训练,注重专业技能培养
  要想真正走出高职高专小教专业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更为重要的命题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乐学、爱学才会有学习动力,才能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若没有学习积极性,缺乏学习动力,也就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能够学以致用是当前高职生对校园教学的最高呼声,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有效的法宝。
  总之,无论采用何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有效的、持之以恒的指导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人格,“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说就是人类的文化史、生存史、发展史。它不仅积淀了人类数千年的文化结晶,更包含了可资借鉴的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说具有丰厚的现代人格教育价值”,而这种内在的价值也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本质所在,在这一点上,它是不可取代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294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