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的加大力度,同时逐渐加大了环境监测的力度。本文首先分析了环境监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然后归纳了当前我国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9-168-1
  1环境监测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信息的捕获―传递―解析―综合的过程。只有对环境信息进行解析和综合,才能揭示环境监测的内涵,直接为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服务。而这些定量化的环境信息,只有通过环境监测才能得到。离开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将是盲目的,加强环境管理也将是一句空话。环境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判断环境质量,或判断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破坏及其污染破坏的程度。这项任务单靠环境分析化学一种方法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和先进的物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完成。判断环境质量,从监测手段上来看,有对环境样品组分、污染物分析测试的化学监测方法;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群落、种群变化、畸形变种、受害症状等生物对环境污染所发生的各种信息,作为判断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生物监测方法。环境监测由多个环节组成,只有把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获得代表环境质量的各种标志的数据,才能反映真实的环境质量。
  2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内在动力比较缺乏。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其时间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很多环境监测的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在事业型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内在动力。
  2.2监测能力不够强。目前,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与监测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监测部门对上级所要求的监测任务的展开工作还不够全面,不能使监测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级二级站的监测力度不够强,三级站的监测能力差距更加的明显。随着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应的也加大了环境监测的任务量,而监测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也比较紧张,难以应付大量的工作负担,以至于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也逐渐下降。
  2.3大型设备得不到充分的使用。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已经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基本上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同时监测工作也不够完善,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的设备购置后并没有经常性的使用,造成了设备闲置的状况。
  2.4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没有良好的人才引入激励机制,无法引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留不住优秀人才。缺乏提高监测人员的激励机制,很多在职的监测员感觉到没有发展,缺乏工作积极性。三是专业素质不高,没有形成激励性的培训机制。加上缺乏长效性的培训机制,尤其是缺乏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导致工作效果差、效率低,难以满足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
  2.5环境监测监管不严。环境监测工作应该公正、严肃的依照相关规定,由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再对环境质量给出客观和真实的评价,对环境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事实根据。一些环境监测站由于当地政府的乏力投入和不足资金,服务性监测都是来自于自己经费的筹备,才能维持监测站的继续运营。由于国内现有的环境监测监督体系不是很完善,没有对数据质量的衡量标准及评价,对于监测工作没有相应的制约能力,从而给环境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和困难。
  3提高我国环境监测能力的对策
  3.1高度重视环境监测。一是政府财政应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同时,应该根据监测项目所需的费用足额下拨专项经费,以确保监测工作的运行。二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环境保护评价、验收、监测,由企业按规定交纳一定的费用。三是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切实转变监测工作职能,改变当前收取服务费而开展监测工作的局面,促使基层监测站将更多的经历放在本职工作上,从而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3.2加强队伍建设。针对监测人才缺乏的现状,应该切实制定人才引进、队伍结构优化管理的相关制度。(1)切实提高环境监测人员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及其他福利待遇等,让这一工作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2)政府应制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用高待遇吸引人才。(3)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将工资待遇与工作绩效进行挂钩,以此充分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确保培训经费、人员、场所到位,将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突击培训相结合,工作与培训相结合,并构建具有激励和约束性质的机制体系便于考核培训效果,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考评和职称晋级,以增强其参与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3.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各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对设备采取开放共享的制度,实现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大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4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认证工作包括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以及计量认证工作。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确认监测实验室的能力,经过实验室的认可后,监测站的数据会得到全国以及更多国家的认可,使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确立了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在计量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计量认证工作,通过计量的认证之后,监测站的各项报告才能够成为有效的决策依据,产生法律效果,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3.5完善监测报告的全面性。所有的监测工作最终将通过监测报告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有代表性的数据,供环境管理机构参考。现有的监测报告形式单一,通常都仅仅是上报繁杂的监测数据,而缺乏分析性。一份全面的监测报告应该在涵盖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给出客观的分析评价结果,或比较分析结果,这样才能使监测报告更具说服力。还应该根据监测结果显示的污染程度和污染原因等本质性问题,出具污染变化的动态说明,提醒环境管理机构及时把握污染现状和预测将来的恶化趋势。
  4结语
  综上,环境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系统性的民生工程,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政府应该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加大经费投入,改变运作模式,确保监测站工作的自主性,提高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素质,从而达到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以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监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温正堂.关于环境监测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1.7.
  [2]程雯雯.浅谈如何做好环境监测工作[J].科技传播,201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230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