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乳腺癌筛查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童建国

  【摘 要】 目的:探讨和研究乳腺癌筛查的意义和现状。方法:结合临床对中国知网(CNKI)中所收录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并作出总结。结果:乳腺癌的筛查工作十分必要。结论: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一种全球性疾病,也是妇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年龄层的女性,做好乳腺癌筛查工作能够尽早的发现此类疾病并作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筛查;临床现状
  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癌性肿瘤之一,和宫颈癌同样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杀手,有统计显示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发生率的10%左右[ 1 ],而且随着近年来环境和社会的改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出现的上升,甚至有超过宫颈癌的趋势,成为了临床上所不容忽视的一类隐患[2]。因此此类疾病的筛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就此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关于筛查年龄
  1.1 20岁乳腺:乳房的发育是在8至12岁开始的,16至17岁时基本成型。纤维腺瘤是乳腺肿瘤中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其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18~25岁之间,属于青春期年龄段女性的常见乳腺肿瘤,此类疾病的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有学者研究表明雌激素分泌增多会提高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乳腺纤维腺瘤发生恶变的概率很低,恶变情况多是发生于哺乳期,多数发生恶变的患者具有病程长、年龄大等共性,但是具体年龄和病程对其发病概率的影响尚没有具体研究证实。
  1.2 30岁乳腺:以乳腺增生为主。乳腺增生是成年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在30岁以上的女性中,5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此疾病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有少数的乳腺增生会恶变成乳腺癌,所以不能大意。
  1.3 40岁乳腺:小心乳腺癌。在我国,乳腺癌的高发年龄是40至60岁,乳房检查可以帮助我们早期发现乳腺癌,可将身体的伤害降至最低。因此,高发年龄段应为首选对象。近20年来,国内乳腺癌发病的急增,其中老年乳腺癌的增幅更大,据统计,60岁以上妇女虽仅占女性人口的15.2%,但却占乳腺癌新发病例的31.2%,所以,实际上乳腺癌发病近年已出现了逐渐“老年化”的倾向。故筛查年龄一刀切在59岁以下,显然是不合适的,乳腺癌其发病在50岁时始达高峰,即使至80岁高龄,仍有发病。据美国的经验,老年妇女筛查可降低死亡的风险高达32%,远高于50岁以下的15%。因此,给乳腺癌高下筛查年龄的上限,不免有失偏颇。
  2 关于筛查间隔
  据国外乳腺X线摄片筛查的经验,需每年1次,连续4年,才能达到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偶尔做一次筛查是不能降低死亡率的。这样就存在每次筛查方法的敏感性。以目前X线摄片为例,其敏感度随年龄及乳腺的致密度而异。大部分范围在77.3%至94.1%,从而决定了两次筛查间隔期为一年的方案。
  3 关于城市及农村
  根据中国恶性肿瘤登记年报(2010年)城市的年发病率为51.24/10万,而农村仅为19.61/10万,京沪等大城市则均超过70/10万。虽然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的病死率为31.9%,城市的为20.2%(2010年)。因而,农村乳腺癌筛查也应予以重视[2]。
  4 关于筛查方法
  4.1 手检。大部分乳腺包块是自身无意识的触及,而后到医院就诊,因此,向公众普及乳腺的健康知识显得尤为必要[3]。在做乳房检查时,应该用中间3个手指的指腹紧贴着皮肤循环按摩检查,手指与乳房之间不能隔着衣服。乳房自我检查分3个步骤:第一步,视诊。站在镜前,裸露上身,双臂垂于两侧,观察自己乳房的外形、皮肤、乳头。第二步,立位自检。首先将自己的左手举起放在头后,再用右手检查左侧乳房,然后交换。第三步,卧位自检。身体平躺在床上,肩下垫小枕头,将左手放在头后,右手检查左侧。
  4.2 超声技术。国内外近来寄望于更好的无损伤的超声技术。
  4.3 乳腺DR。根据多年实践,乳腺摄片与B超检查结合,可提高对乳腺癌的检出率。目前宜建立一梯度筛查的技术方案,采取分层筛查最后确诊的方法较为经济实惠。
  5 小结
  2011年美国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调查结果表明[4]美国乳腺癌发生率占女性新发恶性肿瘤的30%,排名第一位,而在国内统计来看,乳腺癌同样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近年来发病率有着逐渐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做好相关的筛查工作,尽可能的预防和早期治疗此类疾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燕,孙强,周炜洵.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学报,2011,33(1):80-82.
  [2] 孙轩,曹旭晨.乳腺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天津医药,2011,39(1):90-92.
  [3] 郑书楷,黄志华.乳腺癌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68-69.
  [4] Kote-Jarai Z,Eeles RA.BRCA1,BRCA2and their possible func-tion in DNA damage response[J].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1999,87(7):10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337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