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规范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存刚

  摘 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不单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也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本文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规范;化学复习;细节
  无论高考还是平时测验,由于化学用语的表达不规范使考生失分的现象十分惊人,如将硫酸铝钾的化学式写成“KAlSO4”;如何检查某溶液中含有Fe3+很多学生是这样表达:加KSCN溶液;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等等,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但却会而答不全,会而答不对,而导致不必要的失分。高考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总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
  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规范能力的养成关键是在新授课中,高三学生已有一定的化学知识,对错误也是根深蒂固,再谈规范已为时过晚。笔者通过实践认为:若教师在高三复习课中重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规范教育将为时不晚。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总结出他们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而且高三复习时间紧张,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
  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表现为:
  1、错别字方面: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方面: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乙醇脱水生成乙烯,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发现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①C2H6OC2H4↑+H2O ②C2H5OHCH2=CH2↑+H2O ③C2H5OHCH2=CH2+H2O ④CH3CH2OHCH2=CH2↑+H2O ⑤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易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要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大多同学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为培养学生的规范能力,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得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教学语言示范化,使学生有样可学。具体来说有以下做法: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摩尔水是18克”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摩尔水分子的质量是18克”。又如有的教师在说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明,化学教师注意严格的化学标准语言表达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作出正确的操作示范,而且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
  2、教师在板书时要规范
  ①规范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表达确切的科学涵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符号,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的,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
  ②规范,完整写出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是对知识的梳理,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而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要么嫌麻烦,有意或无意的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却不能将知识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根据语法启动理论,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突破典型的问题。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创造各种有利情景,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动手写,动嘴说,以提高说,写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技巧熟练化学用语。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做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它又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学习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表达模式。比如,怎样描述物质的性质,怎样叙述实验操作步骤等。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教师认为讲清楚了,学生肯定会了。其实学生只知意思,而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从严要求,营造各种环境,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在课堂上要求“写”,课后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究错,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回头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4、巧用“错本”,给学生“练”的机会
  错本,是教师将学生所犯的错误摘录出来的范本。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可改编成选择题等形式,作为例题或练习给学生练习,让学生能深刻认识到错误。
  例在讲PH试纸的使用时,教师结合学生以前练习的错误,编了这道题:
  测定白醋的PH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B。用玻璃棒蘸取滴在试纸上C。用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D。先将PH试纸湿润,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E。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许白醋滴在PH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四、抓本质,提能力,培规范――突出实效性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记忆负担是较重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含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和现象结合起来,以丰富联想为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从而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366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