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早期阅读演绎别样的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袁晓燕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早期阅读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能开发幼儿的语言,亦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我们应善用各种媒介,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笔者在日常工作中是这样做的:
  一、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陈鹤琴老先生在《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使儿童喜欢阅读……”良好的环境就是一位无声的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相关的语言知识,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1.阅读环境:温馨而别致。
  走进幼儿园的教室,我们经常会发现,图书角的书籍或摆放杂乱或破损严重或灰尘累累,可见许多教师把图书角作为一个摆设,认为几把椅子加几本图书就是一个图书角。其实,这样的环境不仅失去了图书角的积极意义,而且不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布置一个温馨而有别致的阅读角,让幼儿静下来。
  2.阅读规则:简单而醒目。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前提。在开始早期阅读的最初,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制定读书的基本方法,如按页码读、按顺序读、每一行从左向右读、每一页自上而下读等,学习正确翻页,认识章、页等,找封面、封底、故事名称等,然后“轻拿轻放、有始有终”这些标语用简洁而醒目的图标张贴在图书角的墙壁上。
  二、丰富阅读材料,拓宽阅读渠道。
  单调的几本图书,并不能保持幼儿的阅读兴趣,教师要丰富阅读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些有趣又好玩的阅读材料。
  1.自制的放大书。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首先是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在图书角,教师和幼儿围坐在柔软的地毯上,教师和幼儿一起看教师自制的放大书,在一起看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让幼儿思考,启发幼儿去自主地观察理解,改变幼儿阅读的无目的性,以此来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
  2.有趣的罐子书。
  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图书角里总有几本书破损且无法修补。这时教师可以剪下书中的小动物或小植物等,张贴在圆柱形的罐子上,制作成有趣的课旋转的罐子书,让幼儿边玩边讲故事。任意组合的故事素材,使幼儿对创编故事有了极大的兴趣,从而发展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别致的墙壁书。
  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年龄小,认字少,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如果强迫幼儿打开书本看,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将有插画有情节的图书张贴在墙壁上,制作成别致的墙壁书。幼儿置身于一个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无意识的阅读比强迫性的阅读更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4.新颖的情节书
  在幼儿时期,直观思维、直觉行动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更能让幼儿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发展思维,使其在亲身的感知、操作中获取图书信息、拓展阅读空间。
  例如在阅读《小红帽》时,提供书上的景色卡和不同于书上的动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想象故事情节。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小红帽的朋友多了,对付大灰狼的办法也各不相同。这样的阅读,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三、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种从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培养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是关键。
  1.幼儿跟读法。
  在开始学习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前面读,幼儿用眼看着、用手指着、用口跟着读。跟读有几种形式:①顿读,即幼儿跟着教师一字一字地读,该方法适用于单个的汉字,配上相应的图片;②顺读,即幼儿跟着教师一句一句地读,该方法适用于简短的诗歌;③轮读,即教师和幼儿之间交错阅读,字字交错或句句交错,改方法适用于幼儿园高阶段,这时孩子有了长时间的阅读,并认识了大量的汉字。
  2.词眼导读法。
  在给幼儿讲故事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不断地给幼儿提出贯穿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如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应该提问幼儿:“谁口渴了?”幼儿回答说“乌鸦”,那么“乌鸦”就是关键词,此时提高声调用疑问语气再次问:“谁口渴了?”同时出示“乌鸦”的词卡,幼儿在口说“乌鸦”词,眼看“乌鸦”图,手指“乌鸦”字中,加深了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先背后认法。
  先背后认法,即在关键词导读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背熟简短的故事,这样先有了对故事整体内容的把握;再和幼儿一起通过用手指文字的形式,使字音和字形重合,完成辨字音、认字形的过程。在幼儿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的基础上,教师还把阅读的内容直接交给幼儿,让幼儿独立阅读,遇到生字时,再由教师帮助幼儿解决。
  4.内容猜测法。
  内容猜测法,即让幼儿自己独立阅读,当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教师不再帮助幼儿扫除阅读障碍,而是要求他凭借语言的内在联系和故事的逻辑关系进行大胆猜测,读出字音,让幼儿不要怕读错。这种方法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运用内容猜测法时,要注意两种原则:一忌文中生字过多,这样幼儿读起来困难重重,会冲淡阅读内容,降低阅读兴趣;二忌阅读停留表面层次,教师不强调重点,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5.语言训练法
  除了上述教给的阅读方法外,教师还要给幼儿勇于表达的机会,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走进他们的阅读世界,让幼儿能在和谐自由的氛围内进行愉快的语言交流。
  例如在《乌鸦喝水》的故事中,“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这时教师可以提问:乌鸦可能到哪些地方找水喝?他遇到了哪些人呢?可能会说些什么?在与幼儿交流的时候,教师要顺着幼儿的思路,一视同仁,对幼儿的新问题、新发现、新思路,表现出欣赏,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如有幼儿不太乐意,不应强求,在后来的阅读中用更积极的语言去引导他们。这样一来,幼儿的阅读兴趣更高了、语言表现欲望也就会变得更浓厚了。
  四、家校联合互动,延续阅读过程。
  幼儿阅读持续兴趣的培养,家校联合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要始终把父母和幼儿园的互动摆在重要位置上。
  1.教给阅读方法。
  在平时的家长会以及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中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孩子阅读中的不良习惯,并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方法,比如:放学路上的沟通、睡前的阅读、与大自然亲近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亲子共同阅读优秀的儿童图书,不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满足感,而且更多的情感的交流和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在亲子共读中,孩子和家长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2.亲子阅读建议。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阅读的兴趣,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①去书店买书。
  幼儿的图书不在于多,而在于定期更新。经调查发现,现代家庭中书架上的书有两种极端现象:有的家庭书架上的书只适合大人看;而有些家长尤其重视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一次购买了大量的书。但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开始看到很多书觉得很新鲜,阅读起来容易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时间长了,就会对那些书产生厌倦的情绪。因此,我们建议家长买书要适度,一次不能多买,也不能不买,平均每月买一、两本。
  ②去图书馆看书。
  在节假日,家长不妨把握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去图书馆看书是一个既方便又省钱的办法,而且图书馆的良好氛围可以更好地陶冶幼儿的心灵,各种各样的书籍可以满足幼儿旺盛的求知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511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