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597-02
  骨骼是由几种不同的嵌在钙、磷及蛋白质所形成的坚硬结构中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不断将老骨破坏,以新的物质来代替,因此骨骼是在逐渐不断的更新,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如果骨组织新生缓慢,老骨组织的破坏速度比代替物质生产的速度快,骨骼就变得松软无力,这时就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骼疾病,会使骨骼逐渐变得脆弱,最后很容易就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髋骨、手臂(通常在腕部上方)以及脊椎,脊椎骨折的病人身高会变矮,背部会严重弯曲,造成驼背。每年有许多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只是跌个跤就会发生髋部或手臂骨折,严重时只是咳嗽就发生肋骨骨折,弯腰就发生背部骨折。骨质疏松症通常是经过多年的累积,使骨骼变得越来越单薄、愈来愈脆弱。我们必须在骨骼还没有遭到严重破坏,以及骨折发生前,确认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症。若有,必需赶紧进行治疗,使病情不再恶化。遗憾的是,骨质疏松症是个隐形杀手,通常不会产生任何疼痛,所以患者往往要等到发生骨折之后,才晓得骨质疏松症已不知不觉地侵蚀了自己的身体。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了解自己是否面临骨质疏松症的威胁,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为什么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呢?人体的骨骼会随着我们的发育而变得愈来愈强韧,通常在十八、九岁或二十多岁时骨质强度会达到最高峰。三十五岁之后,随着岁月的增加,而渐渐变得单薄、脆弱。可以通过骨密度测试了解自己的骨质。一个人是否面临骨质疏松症的威胁,要视其骨质高峰期的最高骨质总量,以及之后骨质流失的数量而定。由于骨质会随着人年纪变大而流失,因此老人得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比较高。不过年纪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还有一些重大因素也会影响骨质流失的速度。老年人营养吸收不良,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减少,长期服用皮质激素、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患者,各种原因活动减少者,饮食中缺乏维生素C及蛋白质等,都是骨质疏松产生的原因。这里主要谈一下影响骨质疏松的营养因素。
  1 影响骨质更新的营养因子
  1.1 钙
  骨骼的大部分成分是无机物,钙在其中含量最多。在人体生长发育的旺盛期,骨头需要变长、变粗,其主要构成成分钙质需要及时充足供应;青春发育期结束后,骨的生长并未完全停止,直到骨密度达到峰值。在这一阶段中,每日钙质的足量摄取有利于骨密度的增长和蓄积,帮助推迟骨密度下降的年龄的到来;中老年人骨质的流失是必然的规律,而每日足量的钙质补充,可有助于降低过多、过快骨质流失的风险。
  1.2 镁
  由于镁参与钙代谢的调节、维生素D的合成以及骨的完整性的维持,因此,镁的不足在骨质疏松症的形成中影响很大,人体有60%―65%的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镁的缺失常常减少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并导致骨生长的停止,造成骨质减少和骨脆症,因此镁的不足会加速骨质疏松症的进程,镁补充剂可以增加骨密度。
  1.3 维生素D
  维生素D对于矿物质的吸收和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主要是刺激活性钙在小肠中的运输,减少尿钙的运输和损失,维生素D可以帮助维持正常的血清钙的水平。
  1.4 磷
  与钙一样,磷也是骨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的矿物质,磷可以调节骨形成。但是,饮食中如果磷过高的话,会对钙平衡和骨代谢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防止摄入过量的磷。
  1.5 微量元素锌、铜、锰
  虽然补钙是预防骨质疏松症很重要的因素,但仅靠补钙是不够的,动物实验证明即使钙的摄取量足够,但这三种微量元素长期缺乏同样会使成骨细胞活力降低而破骨细胞的活力增加。研究发现锌缺乏会使成骨细胞的活力、胶原蛋白与硫酸软骨素的合成以及碱性磷酸酶降低;铜是赖氨酰氧化酶的辅助因子与骨骼内的胶原蛋白及弹性蛋白的交联有关;锰参与了粘多糖的生物合成与骨骼中有机间质的形成。
  除此要之外,植物雌激素、牛奶中的乳糖、维生素K等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坚持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与运动锻炼可使骨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因此从童年开始,即应在获取充足钙质的同时,加强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跳绳、跳舞、健身操、太极拳、游泳等效果较好。
  3 不吸烟不酗酒
  吸烟会加速骨质丢失并降低骨密度,酒精能影响调控钙的激素,减少骨的形成,加速骨的破坏。因此,人们应避免染上吸烟酗酒的不良习惯。
  骨质疏松是因为骨质的不断流失,以致于容易在一般的外伤中引起骨折的一种病症。骨质疏松多出现在老年,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但其预防应从幼年开始,从多方面开始。35岁之前,钙供应充足,就能达到较高的峰值骨密度。骨峰值愈高对日后防治骨质疏松愈有利,并可以推迟骨质疏松发生的年龄。多到户外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促进身体健康,预防骨质疏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7524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