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阳 高 尧 李苗苗 武 茜

  [摘 要] 文章概述了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模式的现状,并分析了目前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基于用户的服务模式。作者以陕西地区用户为例,提出将用户划分为四类(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根据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整合现有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等,建立为不同用户提供“专有”的文献与知识服务模式。
  [关键词]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服务模式;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G203 [文献标识码] A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服务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是信息服务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服务机构包含图书馆、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情报所)、信息中心(政府、协会、学会管理)以及各类以营利为目的信息服务机构。本文重点讨论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服务模式,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升服务能力,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为本省的科技创新及经济发展做好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1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模式现状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主要从事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传递,为当地的各级领导、政府机构、科研及工农业生产提供信息决策、信息咨询服务。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信息服务业呈现出用户需求多元化、信息传输手段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等特点。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科技信息服务的主导力量势必要适应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发展,尝试开展特色的高层次情报服务,走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目前,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项目很多,如文献阅览服务、原文提供服务、科技查新服务及论文收录引证服务等,正在逐步将传统的“收与藏”服务模式向知识服务模式转变。
  2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一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为当地的科技创新和提高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等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用户需求问题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用户在工作、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所需信息,但浩如烟海的“信息海”增加了用户对信息收集、分析、加工处理的难度;并且高端用户群对信息需求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内容也越来越专、深。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分支的科技信息研究所应积极适应服务对象需求的变化,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适合用户需求的信息。
  2.2 服务人员问题
  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已从传统的文献服务需求转向集成文献服务、联机检索服务、查询服务、文献传递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为一体的信息知识服务,利用网络通过各数据库网站查找所需最新、最全的信息,也可通过各种搜索引擎快速地获得所需文献。随着信息服务环境、信息用户的素质和需求变化,对专业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必须是高素质的且能胜任各类信息服务工作的各类资深专业人才。
  2.3 服务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科技信息服务机构缺乏对信息再开发和深加工的能力,知识服务的加工层次主要在题录、摘要上。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这种信息服务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落后的技术手段和被动的服务方式,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用户的实际需求,从而不能提供更有深度的知识服务。
  3 以用户为本,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发挥资源优势,走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应学习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服务理念与手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首先,系统性的收集服务对象的信息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然后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与技术的整合,最终建立基于用户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模式,着力于对不同的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文献与知识服务。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快速反应机制,为其提供管理决策、科研决策、经营决策等情报支撑,为创新主体提供不同层次的知识情报服务。作者以陕西地区用户为例,将服务对象主要分为四类:政府机构、企业、科研机构及高校,为不同用户群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内容,满足其个性化需要。
  3.1 面向政府机构
  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就是政府机构。目前,政府机构对决策的科学性十分重视,他们需要通过各类综合信息来论证其决策的科学性。科技信息研究所应对政府机构的需求进行长期跟踪,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当前国内外科技、经济和政治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收集、整理、评价和预测研究,最终将分散的信息转换为情报,为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的服务。
  同时,科技信息研究所应为政府机构提供信息分析、情报研究业务的关键技术和工具支持,帮助政府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信息分析、情报研究人才队伍,有效地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建立起情报研究专家团队,开展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知识评价、知识组织和知识分析工作,为开展相关领域科技规划、技术预见、科技与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咨询评估和科技经济政策制定等提供决策咨询支撑和保障。
  3.2 面向企业
  在国家大力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设的大背景下,科技信息研究所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例如,陕西省拥有大量中央驻陕国防军工涉密单位,其局域网和互联网物理隔离,面对科研人员对科技文献信息大量需求,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专门开发了军工内网专题数据库,在海量文献资源中筛选出针对国防军工行业的专题文献,并利用专业的软件开发、数据库等技术建立一整套高效的检索和订购系统,来满足科研人员获取互联网资源的需求。   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应与本省企业建立良好、长期的合作模式,例如不定期开展公益性宣传讲座(包含信息检索的技巧与途径、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科技查新、项目申报等);针对科研、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通过查找本地文献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检索出相关专业资料,通过多种途径(电子邮件、传真、邮寄等)提供给专业技术人员,满足广大技术人员查询技术资料、学术论文的需要,推动了企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利用专业信息软件(如互联网抓取、专利分析等),为企业提供该产业发展现状、技术、竞争对手等大量的综合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竞争能力。
  3.3 面向科研机构
  陕西地区科研机构大量的科研人员,已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与检索技能,自己能够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文献系统和网络搜索相关的文献信息,在研究中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检索需求,因此对文献信息服务的要求比较高。针对这类用户,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3.3.1 基础信息服务
  为他们主动提供课题跟踪、科技报告、科研成果、产品样本、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以及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不断完善信息收集渠道。
  建立跟踪调查系统,定期了解他们的研究状况和方向,及时修订信息服务计划,将最新的数据库、新的信息源,特别是国外的一些重要信息源的使用及时地介绍给他们。
  3.3.2 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
  建立专题特色数据库,帮助科研人员在各种海量信息中快速便捷地获取专业信息,降低科研人员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难度。通过各类文献信息启迪该产业科研人员的创新思路,加快科研攻关进程,实现产业增效。
  3.3.3 共同承担科研项目,提供渗透延伸服务
  与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共同承担课题研究,与用户一起研究开发,提供从项目前期调研、开题立项、项目进展中和成果验收的全过程的文献检索服务,在项目中承担信息过滤、内容分析等作用,针对项目出现的问题,从海量文献中筛选符合课题要求的文献,以多种形式不定期地提供给用户,为课题研究做好信息支撑。
  3.3.4 促进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扩大信息服务范围
  科技信息机构还应为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搭建合作的桥梁,促进技术合作,构筑产学研的合作平台。
  3.4 面向高校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大,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资源建设、软硬件设备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陕西省80%的资源都集中在高校,尤其是“985”及“211”等重点高校自身的文献资源保障率较高。但这么丰富的资源,如果仅为本校的师生利用,就无法达到效益最大化,所以高校应与科技信息研究所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携手为社会用户提供文献服务。例如2004年6月,由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牵头,集成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省内10余所重点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文献资源,搭建的基于网络环境的省级科技文献共享服务系统--“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共享服务系统”,面向全社会提供文献服务。
  4 结语
  各级科技信息研究所作为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要更多地将自身已有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转换为可向用户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坚持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随着用户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服务策略,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与产品,探索出一条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信息服务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71931.htm.
  [2]李勇.提高地市科技情报机构服务创新能力思考[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6):41-44.
  [3]叶辅靖,刘颂,马强等.美国和英国公益性科研机构运行机制比较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65-70.
  [4]颜端武,戴建华,徐丹丹.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现状调查与存在问题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12):14-19.
  [5]王曰芬,李鹏翔.图书情报机构知识服务能力及评价研究(Ⅰ)――服务能力的内涵与构成[J].情报学报,2010,29(6):1087-1097.
  [6]刘雅轩.我国公益型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发展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6, 23(1):44-46.
  作者简介:杨阳(1981.3-),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7559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