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复习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栗雁

  2013年的中考试卷在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体现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考查能力的特色。中考试题和以往比较难度有所增大,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信度、效度及区分度,有利于高中学校对学生的选拔,有利于师生明确对今后数学学习的备考方向。现对试卷进行初步分析,希望对广大师生有所启示。
  一、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2013年中考数学试题涉及的内容包括,考察全面,布局合理,具体分布如下:
  1. 从命题范围看考点考试内容基本涵盖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
  主要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数与代数有第1、2、4、6、11、16、17、18、23题,共53分,图形与几何有第3、5、12、19、21、22共43分,统计与概率有第7、13、20共20分,综合与实践有第8、9、10、14、15、24共34分。
  2. 从命题思路看方向
  (1) 试题保持稳定,但稳中有新,稳中有变,对教学有指导意义。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全面,紧扣考试大纲。试题起点低,充分考查学生对于数学基本思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适于不同的学生发挥各自的水平。试题贴近生活,考察应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2) 试题打乱了有简单到复杂的传统排序,在选择题、填空题及解答题中都有难题,如选择题第5题就是考察圆的几何题,并不是一眼就看出答案,而选择题第9、10、填空题第14、15更是具有相当的难度,变过去最后一道压轴题把关为现在的多题把关,题目难度起伏变化,这对学生调控自己考试情绪心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试题的编拟力求出新,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着重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例如选择题第3题三视图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对圆锥的考察以往侧重于侧面积或全面积的计算,而这次考察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再例如选择题第9题,考察了数学史上的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对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的是第八行的第三个数,如果学生看出了规律,但只会用笨办法一行一行的一个一个往下推,则耗时耗力,最后其他的题目没有时间做了,显然不能适应考试的要求,较好的方法是快速看出每一行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的规律,而第八行的第三个数等于第七行的第二个数减去第八行的第二个数,这样比较简便。
  3. 学生在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1) 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理解、分析、转化、归纳不过关,在选择、填空、基本解答题中失分过多,造成数学成绩的不理想。数学成绩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填空、基本解答题的得分,而不是最后二道题的得分。
  (2) 运算能力差。一些学生平时不想笔算、心算,一味依赖于计算器,加上考试紧张,造成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出错。
  (3) 解题规范性差,缺少必要的说理过程,推理缺乏逻辑和规范,想当然。卷面不整,书写不规范,影响了考试成绩。
  (4) 考试心理薄弱,过分紧张,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特别是在较靠前的位置就遇到了没有把握的题,就非常紧张,乃至影响到后续题目的解答。
  (5) 时间把控不合理,不懂得合理舍弃,由易到难。学生往往在一道题目上耗时太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使解出来,其他的题目就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分析、解答了。还有的学生走到另一个极端,不能充分考虑,每一道题都是想个大概,浅尝辄止,没出来就放弃了,撒胡椒面,平均用力,没有有的放矢,结果成绩也非常不理想。
  二、复习建议
  1.依托课程标准和课本,落实三基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和试题的根本,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中考数学的源头,要充分发挥课本作为试题来源的功能。以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的变化为题源,以课本中的概念定理公式的应用、推广为题源,以课本中的课题学习、阅读材料为题源是常见的三种命题方式。所以在复习中不能脱离课本,另起炉灶,而应以课本为基础,再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夯实课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有效的拓展。
  2.全面复习,自建知识网络
  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梳理知识,使散状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网络化。这些内容若完全由教师完成,则不宜内化为学生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既是一个重温知识、重温课本的过程,更是一个强化、提高、归纳的过程,一个把课本由厚读薄的过程。这些归纳的知识常以学生熟悉的框图、表格形式出现,既便于记忆,更便于应用。
  3.重视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过程中,更要重视和培养学生的纠错习惯。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个错题集,对于曾经做错的题,要记录下来,并且再反思、再认识、再提高,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应用。
  4. 分析题源,明确方向
  研究中考试题的来源,可为中考复习指明方向。中考试题的来源主要来基于以下几方面;
  (1) 源于课本。课本是实体的基本来源,是中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多数试题是在课本原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发展、变化而来的。
  (2) 源于生活。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顺应了新课程发展的要求,是中考试题的命题方向。常涉及的源于生活的题有应用题、数据的统计应用、解三角形问题等。
  (3) 源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点。为了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更好的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在中考中着力考察学生对于初高中数学的衔接知识掌握的程度,这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主要有代数式计算、方程、函数、图形变换的应用,抽象符号的理解应用等,尤其是函数的应用。
  (4) 源于数学史及现代数学发展的成果。如单位分数、莱布尼兹调和三角形、计算机程序框图的理解计算等。
  5. 抓好训练,提高速度
  复习中时间有限,一定要用好这些宝贵的复习时间。强化解题能力技巧的形成,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逻辑条理等,要做到规范熟练,注重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准确性、书写的规范性。对于选择题、填空题的特殊解法要专门训练,使学生在考场上能熟练运用这些特殊解法,常见的有特值法、估算法、排除法、图像法等。
  6.重视考试技巧的培养
  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克服学习中贪多求快、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坏习惯,平时养成经常思考、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做到容易题规范不粗心,复杂题有兴趣和毅力,培养灵活的数学思想能力和方法,特别是联想能力、转化能力。让学生养成从易到难的解题习惯,首先要把该拿的分都拿上。遇到一时一点思路都没有的问题,应该先放下做别的题,等到绝大多数题都解完以后,再从最有把握突破的问题重新开始思考,思考的方法一般先看它属于那一个专题,过去是否做过类似的题,尤其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如何转化,常用的方法都有哪些,针对这道题哪一种方法最好。
  7.加强考试心理的调适
  学生在考试中不可能不紧张,适度的紧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水平,但过度的紧张就适得其反,容易题解错、抄错数字、看错题的大有人在,在较靠前的题不会做就一下子慌了神,影响了考试的情绪和心理,所以要使学生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我易人也易,我绝不大意,我难人更难,我偏不畏难”的考试必胜信念。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五中学83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5774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