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遗产保护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伟国

  摘 要:我国历史文化悠远,而建筑遗产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城市遗留的建筑特点往往代表了某一时期文化创造的极限。古城镇或者古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缩影,建筑遗产具有艺术、科学、历史等价值,并且还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筑遗产保护的含义,并且对平衡城市发展与遗产保护提出了针对性策略,希望更好的开发与利用建筑遗产,为城市化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建筑遗产;保护古建筑
  城市化进程包含了人口增长、生产要素集中、城市功能完善等特点,建设过程中城市范围不断扩张,建筑外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建筑遗产保护的矛盾。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十分丰富,但是长时间的自然侵袭与人为破坏,至今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数量十分稀少。根据我国24座古城的建筑保护情况来看,很多值得保护的建筑都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破坏。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古建筑保护,加强建筑文化的传承性,是我国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 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
  人类文明从分散到凝聚,衍生地的综合体就是城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与壮大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文明史从城市组成后开始飞速发展,其演变与发展正反映了文明的进步。建筑遗产是人类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具有较强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建筑浓缩了时代的净化,也是时代的见证者,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建筑群体,可以体现出真实的信息与文化记忆。建筑文化是地区与民族的历史坐标,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系与表达,古建筑价值十分宝贵,一旦被破坏将无法被修复,属于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城市建筑过程中往往没有重视历史建筑的价值,为了追求建筑的整体统一性,将古建筑全部推到重建。这种方法虽然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但是古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快节奏的城市发展之中,建设者并没有意识到历史建筑的价值,受到短期利益目标的原因,使得建筑遗产不断受到破坏,导致城市历史与特色消亡,转变为千城一面的城市面貌,减小城市特色。
  古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城市灵魂的体现。在建筑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意义,并且提高居民对城市的向心力,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未来新时期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目标。建筑遗产代表了历史的沉淀,不可再生的特点表明我们需要积极保护这种文化资源,古建筑并不是历史的重担,也不是现代化都市的顽疾,必须认识到建筑遗产蕴含的价值,明确城市建设目标,更好的提高我国城市发展水平。
  2 历史建筑保护进程
  我国古建筑一般采取土木结构或者纯木结构,受到材料的影响较大,除了早期建筑存在砖石结构外,很多土木结构只剩地下残余存在。受到古代传统理念影响,在朝代交替时都会破坏前朝建筑,这种情况导致许多宏大的宫殿无法得到保存。木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在古代中国战争频发时期,建筑非常容易发生大规模焚毁,这也是保存困难的原因之一。
  自中国建国以后,曾多次颁布各种文物保护法,对文物破坏、文物保护、文物管理提供大量法律武器,自从中国成功申请世界遗产清单后,已经具备38处世界级遗产,居全球第三位,为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提供了良好的资源。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历史古城保护,每年都会选取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进行保护,对于一些近代历史建筑,也会进行针对性保护,确保建筑基本原貌与环境不被破坏。
  3 建筑遗产破坏因素
  3.1 建设破坏
  建设破坏十分常见,尤其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区域十分常见,在我国很多城市开展了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房地产等基本建设项目。这些建设项目完全放弃了保护古建筑,为了保证短期经济利益,破坏了很多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建筑遗产。例如学者公认的曹雪芹故居,就因为没有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拆除,虽然故居具备极强的研究价值,并且也代表了城市民宅的发展经过,但是最终只留下一口古井当作纪念。
  3.2 开发破坏
  这种破坏情况与建筑破坏不同,开发破坏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已经了解历史建筑的价值,在进行历史建筑与旅游项目融合的过程中,造成的破坏性开发。虽然在城市建设中了解文物资源的价值,并且热衷文物古迹开发利用,但是并没有专业的开发手段,在开发过程并没有严格遵守保护规则,导致很多文物被破坏。例如长城破坏、敦煌壁画脱落、孔庙被淹等问题,都是因为没有进行专业化处理导致的问题。一些历史名城被过度开发,导致商业化加剧,自然破坏了古建筑的美感,这种情况也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3.3 自然破坏
  建筑遗产会受到自然环境侵蚀是客观存在的破坏问题,例如风化、酸雨、日晒、虫蛀等情况。这些问题必然存在,运用新型防护技术,可以降低建筑受到的危害,延长古建筑使用时间。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并没有重视古建筑保护,这就导致了建筑保护资金过少,无法及时维修、保护文物,最终导致建筑遭到自然损毁。
  4 建筑保护探索
  在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就受到了旧区改造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建筑学者提出了保护性改造原则,从利润为主的盲目拆建,转变为保护为主的旧区开发。在保障历史建筑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二次开发,将建筑遗产的文物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新型改造原则具有很多优秀的案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黎奥塞美术馆,最初在1900年奥塞美术馆是巴黎最高档的火车站,但是60年代初期由于火车升级,月台无法容纳火车,所以法国政府计划拆除火车站台。但是经过建筑保护学者的集体呼吁,奥塞火车站在1986年转变为多功能艺术作品展馆,其艺术内涵堪比塞纳河的卢浮宫。而我国也处于这段转型时期,由最初的飞速发展阶段,转变为和谐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需要坚持以下建设方法。
  4.1 保护为主
  在进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为主,对存在隐患的古建筑需要及时修复,确保建筑原貌不被破坏。历史建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通过专业化的维护与保养,将建筑原貌完美还原,这也是历史建筑保护的基本要素。
  4.2 原貌保护
  一些古建筑群体外观及其特殊,所以在进行大范围保护时,需要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建筑物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更改,其内部格局可以进行变化,但是要维持建筑外貌不变,确保整体环境不被改变。
  4.3 风貌保护
  这种保护方法主要使用在重要文物建筑保护之中,对于文物建筑周边景观进行控制。一般重要文物建筑周边环境也具备较强的历史特点,新建工程必须符合当地建筑风格,并且高度也需要进行控制。将风貌保护范围扩大到城市整体,对于街道、河流的布局与民宅特色相结合,这种保护代表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过渡,保证了古建筑不会被现代建筑吞没,突显出城市特点。
  5 结 语
  我国具有大量木质结构的古建筑,建筑长时间没有得到维修管理,并且保护级别较低,所以在城市化发展下遭到很大的破坏。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价值,并没有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建筑遗产保护十分困难。未来城市开发过程必须重视建筑遗产保护,将城市开发与文物保护达到平衡的关系,使两者完美结合,这也是今后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卫东风.从奥塞车站到奥塞博物馆的启示――旧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解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4):168.
  [2]章见源.见物见人有风有貌――爱护历史文物保护古都风貌[J].北京规划建设,2011(1):69.
  [3]伍江.立新不必破旧――浦东一座老房子的保存[J].时代建筑,2010(3):12~13.
  [4]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一辑[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何学林.中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000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