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措并举,提高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北师大版)前两单元的内容兼具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自然常识,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对上述内容比较陌生,因而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必须多措并举。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如下措施,即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抓住教学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归纳和温习等。
  关键词:品德课程 研究探索 教学举措
  北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中安排了三个单元的内容,其中前两个单元(六年级总第四、第五单元)分别是《永恒的愿望》《地球真美丽》。《永恒的愿望》有2个主题:1、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2、迈向和平的世界。《地球真美丽》有3个主题:1、共同的家园;2、环绕地球看世界;3、做一个地球卫士。 纵观两个单元的内容,应该说教材知识联系较紧密,兼顾了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自然常识等。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接触并不多,地理知识也相对贫乏,在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少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达到人文性与知识性的统一,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是很值得执教者探讨的问题。
  首先了解一下这两单元的教学目标。一是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感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平对于人类生活与发展的重要价值,培养憎恶战争、爱好和平的意识;感悟到人类对生活、对地球永无止境的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的态度,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培养珍惜和感激地球的情感,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二是能力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从各种渠道搜集历史和现实中的相关资料,进一步学会以多种形式采集、整理、选择、表现信息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地图、地球仪获取知识;三是知识目标。了解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了解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初步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自然常识,知道世界不同国家、不国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习俗,懂得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其他生命,学会保护和珍惜生命。 为了达到上述各种目标,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抓好预习和课前的准备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全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来消化教材,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师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即做好课文内容的预习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最基本的要做到把课文内容读一遍,思考课后问题;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如《永恒的愿望》中《回顾20世纪的战争风云》,主要是讲述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实。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课前搜索一战和二战暴发的诱因、重大事件,相关国家的基本情况等;其次是从地理的角度进行预习。利用世界政区图、地球仪等,找到一战、二战相关国家所在位置,分别了解两场战争的主要情况。再如,学习《迈向和平的世界》这一课前, 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史,了解联合国的基本情况,中国在世界“维和”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史和北京奥运会的相关情况;世界红十字会的发展史、著名白衣天使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等。第五单元《地球真美丽》主要是通过课前观察地图、地球仪了解相应的地理知识。我在课前自己作了充分的准备,也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和相关内容的搜索,因此,上课时师生配合较默契,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
  二、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由于教材内容多,上课时间少,要面面俱到地讲解,像语文课那样详细分析课文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突出重点内容。如《回顾20世纪的战争风云》的重点应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要事件,也就是课文后要求填写的表格内容。学生阅读课文中有关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简介,再把师生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信息内容与大家分享后,教师再略作点拨,就可以解决这一重点问题。《迈向和平的世界》的主要内容是二战后世界如何“走向和平”,关键词是“联合国、维和、奥运、红十字会”等。其中重点提到中国军队赴国外维和情况。通过阅读《我代表中国》这篇短文可了解到中国维和军警的艰辛,体会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相聚在五环旗下》的解读,重点了解奥运会的发展史、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中的出色表现。在《地球真美丽》这一单元中,通过阅读课文内容认识地球这个人类和动物的共同家园;通过观察地图、地球仪初步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分布,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环境、不一样的生活”;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情况,各大洲主要国家的特色文化,如德国的格林童话、丹麦的安徒生童话、俄罗斯的巴蕾舞、巴西的足球等。《做一名地球卫士》,重点是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了解空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懂得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道理。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品德与社会》内容丰富,课文内容牵涉面广,如提到一战、二战,必然涉及到很多国家和有关人物、事件;讲到环绕地球看世界,必会涉及到各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环境及人文情况,如果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除了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在网络上搜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在课堂上,也应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讲述有关事件和人物,像一战、二战的重大事件,各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等。我在讲到安徒生童话时,让几位学生讲述自己学过的篇章和大体内容,学生觉得有机会在品德课上表现自己丰富的“语文知识”,感到非常自豪。在学习《环绕地球看世界时》,我让一些对地理知识有兴趣的学生上讲台指着地图“讲课”,让那些对地理知识一无所知的同学感到惭愧和新奇,因此也在认真地听同学进行讲解。对于课文内容,我也多让学生个别读或者集体读,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读后,也多让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同学作答,再由老师补充。如讲到巴西这个国家时,在读完一段关于巴西足球的文字后,一位学生在我的启发下,主动提出了一个问题:巴西有哪些著名的足球运动员?有一位同学马上作答:“贝利、罗纳尔多”,于是喜欢足球的同学也就讨论开了。有些内容的学习还可以通过辩论、小组“对垒”、游戏活动等形式进行,使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兴趣,更有效果。
  四、注重教学效果的检验
  为了让每一节课都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会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根据课文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如《永恒的愿望》前后几课的内容是有密切联系的――“一战、二战、和平、安全”,讲“一战”必联系到“二战”,以“一战”和“二战”的起止时间、诱因及重大事件进行对照,以免出现知识混淆的情况,强化知识印象。 二是每节课结束前进行知识归纳。如《认识我们的星球》一课,在即将下课前我通过投影世界地图,让学生边看地图边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具体位置,这样的归纳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强化了思维训练。三是课前进行上一节内容的回顾。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对上一节内容的温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从非洲到欧洲的过渡,从安徒生的故乡到巴蕾舞故乡的过渡、从“双头鹰了望的国土――俄罗斯”到“北美大陆”,再到“南美洲”的过渡,我都注意在新课学习前进行上一课教学内容的回顾,以便翻新记忆,让学生更有底气地进行新课的学习。四是上课期间随时提问。《品德与社会》与其他学科相比,其知识面较为宽泛而趣味性不足,难免使学生容易困倦而走神。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课时随时提问,让一些走神的学生作答,答不出来时再让其他学生作答。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我在讲到《做一名地球卫士》中环境保护的话题时,发现一些同学不专心听,我便突然提了两个问题:我们本地的环境保护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市里面开展了一项有关环保的工程叫什么工程(城乡清洁工程)?大家互相看了一下,有个同学略作思考后作出了较满意的回答,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学到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前两单元的内容丰富且联系紧密,知识涉及面较广,只要注重课前准备,抓住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地进行知识归纳和温习,就会取得较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
  陈东亮,1959年生,男,本科学历,汉族,小学高级教师, 从事《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1573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