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及提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帅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应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针对性、遵循教育规律、不断创新进取、严守科学客观原则,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情感态度培养情况、意志品质培养情况与行为规范情况等。并且根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原则与评价内容,针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文化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化多元化是指在多元文化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区域文化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面性特征。文化多元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并非静止不动,它是由文化传播而产生的,最终的结果除了让多元文化相互交融,更多地是使多元文化融合成一种具有多元特色的文化类型。
  文化多元化促使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状态,从而使人们的行为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差异,因此,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倍受争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有利于其提升工作水平,有利于改善工作质量,也为探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提供必要的参考①。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评价原则
  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开展的基石。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此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更应该坚守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与贯彻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中来,评价指标要客观公正,评价过程要实事求是,评价结果要科学有效。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然要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才能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迷失方向,才能保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的作用。
  评价的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文化思潮通过多种途径走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与心智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挑战。
  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评价也应该结合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背景和内容进行。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可借助实效性评价研究深入发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解析思想政治工作效果来探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遵循教育规律。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与必然趋势。一切工作的展开都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也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规律,不可过分强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达到某一高度,而应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适当调整评价的目标与内容,对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客观评价。
  创新进取原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工作是伴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的。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法不断完善,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教育体系日益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也应不断丰富评价内容,不断拓展评价范围,不断完善评价方法。
  创新进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实效性评价的原则。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能保证实效性评价工作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才能保证实效性评价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才能保证其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科学客观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符合素质教育对象,适合人的本质特征,在实践中满足个体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应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科学是指实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内容的选择都应该科学适宜。评价工作具有科学性,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才能保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不违背科学原则。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实效性评价工作不走主观主义道路,避免主观随意性,避免评价盲目性。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地反映出实际工作效果,不避重就轻,不畏首畏尾,实事求是,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情通过评价结果显示出来。
  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评价内容
  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的首要标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评价标准,是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知识传授情况以及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准则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内容,才会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学生学习的理论内容同样也是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思想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使学生摆脱不良信息对自身的错误暗示,有效筛选信息,准确判断信息,不陷入对权威的过分迷信,具有独立客观评价能力,具备健康正确的评价视角。
  情感态度培养情况评价。情感态度培养情况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但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观。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建立在扎实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它作为每个人身心发展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经过成长、沉淀与升华后,才能具备的核心情感体验。情感态度培养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败,情感态度的端正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大学生品质构成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能否积极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且主动地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意志品格培养情况评价。意志品格培养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情感态度培养效果的重要标准。意志品格体现于实践行动中,实践是检验成果的重要标准②。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是否真正地扎实掌握,并渗透入脑海,潜入意识,判断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有所体现,都需要对意志品格进行客观评价。意志品格是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也是情感态度的真实表达,只有将理论知识、情感态度与意志品格综合到一起,才能对行为产生影响,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行为中。   行为方式情况评价。行为方式评价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评价的最终环节。行为方式是人在自身的情感态度与意志品质的支配下所产生的特定行为。“知行合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高要求,我们期望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具备健康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评价的依据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绝非只限于停留在理论上的传授与思想的影响,只有大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的教育,才能在行为方式上指导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不走弯路,使大学生的行为具备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秉持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可耻的行为,成长为具备独立高水平行为能力的有用之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路径
  把握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意识变化。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逃避、隐藏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只有勇敢地面对,深入地研究,努力地适应,才能真正把握好、控制好、利用好。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同时存在,相互交织,激烈碰撞,我们应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方向,坚持主流文化观,主导正确的价值观,继续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成果,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为我所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更加突显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影响。考虑到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教育背景,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讨文化多元化的实质,认真分析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要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胜利,取得富有实效的结果,就应该把握学生思想意识的变化,立足于教育现状实际,研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针对思想意识方面产生的新变化,升级现有的教育方式,采用灵活的教育模式,使高校思想工作目标变得明确且富有针对性,实现高校思想工作目标,取得教育实效。
  坚持符合文化多元化形势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应该一直秉持的信念,它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理念一直定位于以“社会为本”、以“教师为本”,这种以“统一性”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与文化多元化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文化多元化形势下,各种文化思潮交融在一起,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依然秉持原有的教育理念,其不适性就会很快显现出来,工作的实效性将大打折扣。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和谐的方式来开展工作③。“以学生为本”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切实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升工作的实效性。“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为学生增加实践机会,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切实地领会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采用民主、和谐的方式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走民主教育路线,采用学生们认可、社会肯定的教育方式来实现,遵循教育规律,允许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耐心细致地完成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尊重不同学生的不同文化观念,对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特行为加以指导,通过和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标。
  制定适应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目标。制定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目标可以保证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检验尺度准确无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可以细分为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与高尚的审美情趣。这一教育目标是基于计划经济时代提出来的,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思维习惯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已经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社会需要,也就无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制定适应多元化文化背景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应真切反映社会与发展的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多方因素,根据教育环境的改变,对教育目标做出调整,使教育目标更切合实际,更准确合理,更富有实效。
  确定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内容。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种价值观碰撞,各种社会问题频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内容是承载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载体,教育内容的合理与否将对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目标实现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继续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内容的组织要坚持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原则,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当前文化多元化背景的特点,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教育内容富有实际意义,突显现实意义,充分发掘大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得体地运用到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中,将马克思理论中的要点运用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之中,将国外文化中的先进之处运用到大学生开阔思想之中。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突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渗入其中,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内容完美地纳入教育体系内,同时也要将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作为重点。保证教育内容全面性的同时确保教育内容的适用性,同时保证教育内容的先进性,这样才能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为国家培养出合理的高素质人才。
  运用符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方式。当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教育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变革。教育方式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与途径,教育方式的好坏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产生重要影响。鉴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取得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应该探讨更加富有实效性的教育方式。例如,以探索研究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效性将显著增强。社会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教育效果明显,学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平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会总结经验,学会反思自我,并且发挥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与独立性,让学生有一个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将讨论教育方法、案例教育方法恰当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多样的教育方法更能突显时代特征,更能激发大学生的求知热情。讨论教育法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心灵发生碰撞,思想得到升华,情感上达到共鸣。案例教学法是将特定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将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案例引入课堂,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优化契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环境。教育环境会对教育活动的过程产生影响,好的教学环境促使教育目标的实现,坏的教育环境则会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宏观与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变化,环境的变化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对工作的实效性产生了影响。优化契合文化多元化背景的教育环境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教育环境变得混杂,必须深入分析文化多元化的实质,坚持主流的价值观教育,淘汰落后的文化现象,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教育环境。第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微观环境包括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与社区环境。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观环境要求大学生家长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思潮,树立良好的品德,给子女做好榜样,关心子女的心理与思想动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同时,学校也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保护学生不受不良思潮的影响。社区要对正确的文化观进行宣传与引导。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净化污浊的社会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注释】
  ①靳诺:“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求是》,2014年第9期。
  ②李遥:“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3期。
  ③姚亚平:“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实现途径”,《中国高等教育》,2012年第23期。
  责编/于岩(实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342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