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关键词”的有效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对学前教育学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尝试,引入了“关键词”联系教学法,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专业;关键词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学教学现状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学教学工作得不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已陷入了一种“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大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消极,积极性不高,对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认为理论性太强,缺少时代性,枯燥无味,不够实用;部分教师对教学信心不足,认为学生不爱学,学前教育学内容脱离实际而难教,无论老师如何认真的进行教学都得不到学生的有效回应,比如学习过后依然对所学知识了解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其中,不可否认,中职学校学生自身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合作意识不强、缺乏探究动力,这也是导致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的直接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在贵州贸易经济学校的教学实践,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在该校不是重点学科,导致学校在此专业上投入的经精力相对于重点学科而言少之又少,只是配备了教学必备的资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因此,该校的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实施情况更为严峻。本文着重某一可以使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并得以深刻记忆的“关键词”教学方法展开阐述,为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尝试。
  二、“关键词”教学法提出的背景
  为了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笔者首先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学生自身心理原因以及对未来毫无计划可言;其二,老师教学方法的技巧和幽默程度。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迎合学生的本身在教学中增加了大量幽默元素并且尝试了“尽量为学生减轻负担”的“关键词”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的“恩物”以及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是三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三者在记忆过程可以说是毫无联系性的。笔者为了让学生能记住并理解这些重要知识点及其延伸的知识点,对三者的定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下面逐一进行定义剖析(以下定义为笔者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而自己总结):首先,“恩物”是由“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设计的一套包括圆球、立方体、圆柱体等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儿童的发展;其次,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在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上,对儿童施加一定的教育方法或手段,使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的定义解析上笔者引用了“图解法”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起来更为容易),维果茨基虽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但是,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是儿童到达最近发展区,而是后人在总结此理论上而找到了这个教育方法,即“支架理论或脚手架理论”,“支架理论”是指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儿童达到最近发展区;再次,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亦是指由易到难引导儿童逐步得到发展的一种理论。
  对上述“恩物”、“支架理论”、“要素教育论”定义的分析,我们不难找出三者定义中存在的一个共同之处:定义中都提及到了“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儿童发展。我们便可以把“由易到难”作为一个关键词,这样可以使原本毫无联系的三个教育家的理论结合到一起进行教学。
  三、“关键词”教学方法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我们提出了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中三个教育学理论的共同关键词“由易到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想到“由易到难引导儿童发展”,便会立即想到恩物、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支架理论和要素教育论,或者只要学生看到三者中的某一个理论,便会条件反射般的联系到其它两个理论以及和三个理论相关的所有的知识。笔者在贵州贸易经济学校学前教育学专业进行9个班级的学前教育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对5个班级进行了“关键词”方法教学,其他4个班级作为对照组,并针对“关键词”教学法实施前后做了一个简单的比较,该校该专业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基本控制在40人左右,一个学期之后,实验组5个班级近半学生可以轻松回答课堂老师所用关键词教学法讲授过的任何知识,而对照组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回答的人数都在5至8人之间,而能完整回答问题的不超过5人。
  另外,“关键词”教学法还有一个很大的扩展空间,在利用“由易到难”这一关键词时,我们课程的后续阶段的一次测试中考试到了英国的物理学家波兰尼提出的“缄默知识”,而在这一知识中也提及到了由易到难引导儿童发展,自然而然地,笔者便把波兰尼的缄默知识归入到了关键词“由易到难”之下,学生便可轻而易举的掌握这一知识,而不在像之前那样的死记硬背,为学生减轻了负担。通过数据的比较,我们可知,“关键词”教学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轻松达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并理解性记忆住所学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更高程度上使得学生摆脱掉厌学的不良情绪,让喜欢学习成为学生们的习惯。
  我们认为,教师能只是传统意义上古板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而应重新定位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更应该是研究者,不断尝试探究性研究,更要摒弃之前的教育观念,要以学生为中心。归根结底,教师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正确指导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关键词教学方法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6).
  [2]黄全愈.中美教育比较:一个真实的故事[J].金色年华,2010.
  [3]郭言坤.学前教育学教学方法研究[J].世界教育:现代教育化,2013,(7).
  [4]李清涛.对学前教育学的沉思[J].基础教育参考,2005.
  [5]张丽红.关键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教育,2013,(7).
  [6]李立,高帆.关键词教学法对学前教育学教学的启示[J].科学探索,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350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