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佳瑶 黄一航 曾皖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结构持续改善,顺利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的转型,并已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社会结构明显优化,科教文卫事业获得蓬勃发展;顺利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的前两步,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两大基本特征――高增长和高波动。
  1、1979-2010年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了年均9.9%的高增速,国民总收入增长了19.7倍,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了9.6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看,以汇率法计算,1978年,我国GDP位居世界第十位,至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
  2、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呈现出了高波动的特征。
  (二)、失业和就业分析
  1、据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199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93年为2.6%、1996年为3.0%、1998年为3.1%,2002年达到4%,2003年上升到4.3%,2004年失业率为4.2%。仅2003年就比1997年底增加1.1个百分点。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1993年为420万人,2003年达到了800万人,比1993年净增380万人,年均增长率近7%
  2、据统计,2007年,我国就业人数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万人,年均增加1270万人,年均增长2.3%。29年间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改革开放前净增就业人数的1.85倍,比2005年原西方七国集团就业人数总和还超出3470万人。城镇就业增加更快。2007年城镇就业人数2935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19836万人,增长了2.08倍,年均增加684万人,年均增长约4%。城镇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改革开放前城镇净增就业人数的2.76倍,相当于2005年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三国的就业总数。
  二、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波动的原因、因素、事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经历了4个经济周期 ,这些经济周期的发生主要是由政府政策的不一贯性造成的。从2000年开始 ,我国已经进入第5个经济周期。
  1.第一次周期(1977――1981)
  (1)特征
  此次周期的峰值出现在1984年,经济增长率为15.3%;波谷出现在1981年,经济增长率为4.4%;该次周期的平均增长率为9.43%,波幅为10.9个百分点。
  (2)波动的原因,事件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全社会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热情。1978年2月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重》,提出于1980年在全国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并由此导致投资规模猛增,财政支出加大,进口扩大。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2.3%成为第一个经济周期的波峰。
  2.第二次周期(1982――1986)
  (1)特征
  波峰为1985年,经济增长率为13.3%;波谷为1986年,经济增长率为8.5%;周期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07%,波幅为4.8个百分点。
  (2)波动的原因,事件
  1984年央行发布《信贷资金管理试行方法》造成信用膨胀,货币发行失控。供求关系体现为严重失衡,需求过热,由于我国投资规模特别是预算外投资不断膨胀,使原材料,能源,交通等处于趋紧状态,1986年国家压缩投资规模进程,实行了“双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1986年经济周期到达谷底,谷值为8.8%。
  3.第三次周期(1987――1990)
  (1)特征
  为上个周期的恢复期,波峰为1988年,经济增长率为14%;波谷为1990年,经济增长率为3.9%;周期的平均增长率为8.36%,波幅为10.1个百分点。
  (2)波动的原因,事件
  供求关系体现为供过于求,市场变为买方市场。1988年居民消费行为发生变化,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急剧增加,增长率高达27.8%,而此时居民的存款储蓄余额的增长率仅为23.7%,居民消费行为的突变造成物价涨幅快速上升,。1988年九月国家再次决定进行调整,实行了“双紧”的宏观调控,1989年GDP增长率降为4.1%,1990年再将为3.8%,比1987年的顶峰11.6%,下降了7.8个百分点。
  4.第四次周期(1991――2001)
  (1)特征
  波峰为1993年,增长率为13.2%,波谷尚未出现,波幅至少为6.2个百分点。
  (2)波动的原因,事件
  1990年国家采取通货扩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回升的措施,一年后我国经济增长在投资的带动下走出了谷底:1991年经济增长快速增长,至1992年GDP增长达到的14.2%的高峰,1993年开始经济增长开始回转,从1992年的14.2%下降到1999年的7.6%,2000年有所回升,增长率为8.4%,2001年又下降8.4%,同比前一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该轮经济周期,中国经济增速轨迹从1993年起到2001年经历了长达10年的下降阶段。
  5.第五次周期(2002年至今)
  2002年,经济增长回升到8.3,2003年上升到9.3,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4.为了防止从局部过热走到总体过热,并导致大起大落,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
  三、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因素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这需要中国政府制订宏观经济规划,努力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发展差距,扶持和鼓励企业产品从劳动密集型,高耗能型,资源型产品向品牌,科技创新型的转变,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参考文献】
  http://www.sina.com.cn 国家统计局网站
  百度文库
  期刊论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胀史 价值中国推荐 2008-03-17 11:37:15 《新财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9661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