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晓红 蔡安辉 安伟科 曹玲

  摘 要 探索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等院校及企业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结合机械类专业建设情况,介绍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化实践内涵的一系列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探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 机械类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探索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式方法,创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机制,能够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加强工程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以湖南理工学院机械类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创建立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规范,使具有较强专业实力的大型企业能直接参与学生教育培养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人才。
  1创新思路
  在实习教学基地建设中,以创新和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更新观念,理清思路,结合专业教学要求,密切校企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管理体制与机制,培育校企双向互动的开放式实践教学队伍,开发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1学校企业联合
  根据机械类专业各行业的特点与需求,科学制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规划,不断加深与企业的人才培养合作,激发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共同建设和开发实践教学资源,高校导师会同企业专家共同讨论完善校内培养与企业培养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升校内教师工程能力,并充分围绕教材、课程、项目、实验等基本要素,把大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建立相对稳定的综合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企业导师队伍。形成学校、企业联合培养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讨校企联合培养的相关问题,强化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共同责任。
  1.2理论实践结合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创新能力,学习致用,学做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问题(项目)为导向,以案例为驱动,辅以工程实践训练和团队合作环境等手段,积极探索“做中学”、“研中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技能,强调探索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开设研究方法课程;通过校企联合培养,以研究企业相关工程实际项目为载体,深入企业参与实践和项目研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解决问题能力。
  1.3学习工作融合
  拟采用灵活的培养机制与教学形式,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逐步形成具有校企联合教育特色的培养模式。工程实践贯穿实践教学过程,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研发,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发现不足,激发研究兴趣,通过学习与工程实践活动交替进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也为学生“靶向”就业创造良机。
  2构建校企联合的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了有别于机械类专业传统办学模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教学体系(见图1),校企互动、开放性、立体式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无论是实践教学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建设,还是实践大纲、教学目的、实施计划等“软件”建设,从实验、实训、实习、设计等内容选题,到实践指导、检查、考核等全过程、各环节,都恪守校企互动原则。
  图1: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结构示意图
  探索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类学生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将培养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一方面,校企共同建立大学生在高校和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明确专业基础学习在高校完成,所有实践环节在企业或在由校企联合设立的创新基地进行,采用校内导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联合导师制指导学生实践。以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由企业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学生在一、二年级以学习基础理论知识、机械制造基础专业课为主,通过社会实践与生产见习,初步接触企业生产。在三年级以学习基本的工程基础知识为主,结合课堂学习内容,通过在企业的课程见习与课程设计以及课外学生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科研素质、工程意识及工程能力。在四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由企业为学生开设相应的课程,提供岗位进行实习,同时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结语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产、学、研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其效果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学生受益,企业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教师受益,高校教师通过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在为企业解决实际生产方面的问题的同时,全面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受益,企业教师参与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既促进了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也使其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和岗位要求,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企业受益,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更有利于企业发现需要的合适人才,减少培养周期,节省人才培养成本。
  基金资助: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青年专项资助课题(项目号:XJK013QGD010),2013年全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建设项目“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号:湘教通[2013]295号)。
  参考文献
  [1] 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路径[J].江苏高教,2013(3):133-134.
  [2] 谢庆娟,邓才彬,唐倩等.在药物分析课程改革中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重庆医学,2010,39(15):2081-2083.
  [3] 陈新.机械类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1):125-126.
  [4] 李霞,陈平.煤炭行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J].中国矿业,2014(9):26-29.
  [5] 金党琴.高职化工类专业“四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教育,2014(13):29-30.
  [6] 刘荣佩,张林洪,史庆南,等.高等院校工程教育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刍议[J].大学教育,2013(6):45-4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6973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