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方素描的绘画艺术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布尔古德

  素描的形成源于西方的造型观念,它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这种绘画形式是用来辅助油画、雕塑和建筑的创作手段,具有独立的、潜心创造的个性价值。西方素描的塑造在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学和解剖学的参与下,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其所表现的形体都具有严格的透视和空间要求,通过明暗关系来表现形体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用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以及更多的信息,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色彩,而是十分注重结构与形式,但它又与绘画艺术有着一定密切的联系,相互产生的影像增加了素描绘画的丰富性。
  从历史的角度看,任何学科的形成是随着人类社会物质生产和文化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经历里漫长的历史过程而逐渐完善的。艺术学科中的素描,当然也不例外,起初比较简单朴素,后来逐渐发展深化,就西方素描的演变来说,素描的发展获得了一些较诸其他门类的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恒久生命力,使得其原初的审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焕发和延伸。
  西方素描概述
  西方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素描艺术的高潮: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二次是17世纪、第三次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素描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美术领域内,素描以人文主义的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冲破了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将素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如波提切利与萨托的素描作品,线条精细而富于变化,体面和线条结合的十分完美。而到了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了全盛时期,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时期,解剖学、透视学拉开了素描绘画艺术新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等将素描绘画艺术登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峰之巅,给素描造型奠定了科学形体法则的基础。其中,人体解剖与空间透视的研究,使形体于三度幻觉空间中得到体现,形体轮廓与敏感概括的结合、转折微妙、表现生动,明暗规律和谐统一的卓越建树,将科学的逻辑性和艺术感性的形象性完美地结为一体,让素描成为了文艺复兴整个造型艺术的基础。在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初,西方素描进入了辉煌时代,杰出的大师层出不穷,如:伦勃朗、丢勒、鲁本斯、荷尔拜因等的杰作,已成为西方素描最珍贵的史料和艺术作品。
  17世纪至18世纪素描被确定为艺术实践和研究对象的手段,是素描在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这一过程之初,众多的艺术家们抛弃了兴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吸收了卡拉瓦乔和卡拉齐的健康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由于重视观察自然,素描加深了描绘对象的研究,在构图上更多的强调运动感和不规则构图,并在光的表现上突出强烈的光线效果,冲破了原来依靠形体边缘暗示体积的轮廓线的素描方法,更加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使素描的写实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世纪末期的印象派,在强调色光感觉的新观念影响下,演变出新的素描表现方法,带来了西方素描的独立。乔治・修拉的素描作品明确展示出重新定义,他运用纯粹的明暗调子润饰形体,从明到暗所有色阶领域中施用不同灰色一直画到浓黑,完全抛弃了轮廓线,追求空间的气氛与质量感,但造型是严谨的,可以说修拉复苏了素描艺术的观点。而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则用理性化的概念创造出自己的绘画世界,在他的绘画中,所有的形体都被归纳为圆柱、圆锥等几何体,塞尚的方法直接催生了立体主义的诞生。立体主义在画面中对拼贴图片的使用,进一步模糊了素描与照片、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对现成品的利用被一些理论家认为是三百年来素描绘画中最重要的转折。
  西方素描绘画的空间艺术
  空间艺术在素描范畴内一是指画面的设计结构,二是指在一个二维平面对深度的幻想。空间感从文艺复兴到塞尚开始的现代主义都与它的表现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焦点透视的三维空间和平面二次元空间以其直观可感的形式,在西方素描中得到最为广泛的运用。
  西方素描在绘画空间上很是注重静物和景物分割空间形成的几何形构成,大多是结合焦点透视法,安排一个深度空间,组织有秩序的几何结构和画面,以数学计算式的精确,递减景物大小和在深度中进行画面构成。画面中无论近、中、远景的物象都用清晰的黑线勾勒出来,有相对清楚的边缘,空间的深度和前后关系靠一块块有厚度的平面重叠堆砌而成,然后再根据画面的空间结构的需要,主观的拉长、拉高、拉宽平面,空间通过平面的前后重叠而达到清晰的显现。而后印象主义和立体主义的空间观念,是追求素描空间在内心感受上的主观空间想象,并非客观现实的真实,由此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素描空间艺术表现,这是一种把对象拆散后拼接成空间中全新的物体景象的自由技法。这种技法可以在同一幅画里展示出不同视点看到物象的各个面,这就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用焦点透视法描绘空间的思路。同时,通过多点透视把物象分解重组成几何形小切面的方法,被后来的很多艺术流派广泛借用。
  现代主义的艺术创新,在素描绘画的空间形式上有很多层面都与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是那时绘画空间的现代延伸。至于它们之间存在的画面空间感觉差异和制造出画面前后空间的深度和厚度感,那是由于时代的艺术语言的不同,但对素描绘画空间的认识和空间背后的艺术追求却很相似,都是在同一艺术系统里向着相似的方向探索,在这种形式上自由的运用超越了现实的空间,更加表达了艺术家们所要阐述的意境。
  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
  西方素描视觉审美的雏形,是从乔托时期开始的,断断续续地朝着线性透视、空气透视及色彩透视方面的方向使用发展,到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印象主义艺术,把传统的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发展到顶点。画中追求客观的再现,提倡画家要到野外对景写生,尊重和强调光与色的客观变化规律。同时在这一时期,受日本浮世绘及中国书法等东方艺术对西方绘画的影响,孕育和产生了追求主观表现的现代艺术的萌芽,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应归之于东西文化的交融,西方素描的视觉审美观已开始逐渐缩短,并朝着融和的方向努力发展。
  就素描的艺术创作与对客观物象关系而论,西方素描受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视觉审美上注重具有光影层次、透视、凹凸、色彩变换的高度写实形象,追求造型的准确、质感、光感、体感。虽然从印象画派以后,西方素描开始重视表现性,注重主观情感作用,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西方素描仍然属于一种再现自然的艺术创作观念,在视觉审美上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艺术,得益于自然科学,如物理光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色彩学等科学研究。特别是在“摹仿论”、“反映论”、“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下,这一规律更是得以共识。从绘画形式上看,西方素描的形式特征包括了空间和物象的简化、大量空白的运用、前后空间的渗透和物象内外空间的相互开放、平面性与深度空间的结合、素描秩序感的运用等等,其传达了一种静观审美的态度,这恰好反映了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相统一的观念,这种氛围暗示出静观的意境便是一种哲理性的审美意识与感悟。
  结语
  在素描绘画中,艺术家们始终把西方素描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来看待,也正是这样,对西方素描发展历程的审视与思考,即可从康定斯基、塞尚到毕加索等艺术家那里开始寻求素描艺术语言的拓展和创新,从梵・高充满表现主义激情的线条到波洛克的绘画杰出典范,便可看出,西方素描的概念和绘画之美已经在实践中为造型艺术带来了伟大的生命力,奠定了科学形体法则的基础。
  作者简介:布尔古德,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艺术系主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069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