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中国传统古建筑屋顶的营造意境之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函

  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大屋顶包含着中国特有木构架的梁架体系、斗拱、曲线和檐口折返,平缓的曲线和天际相交的柔和轮廓线体现了深厚的中国文化。与匠人们精巧的构造手法相比,更能体现中国古建筑的大屋顶曲线之美的则是以形态与人文理念的手法营造意境之美。
  屋顶曲线的营造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屋顶均以木梁架为骨架,上面覆盖青灰瓦或者琉璃瓦,并形成柔和的屋面曲线和屋角翘起。屋顶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庑殿、歇山、录顶、悬山等,而每种形式又可以分为单檐和重檐,并也可组合多种形式。在建筑立面的“三段式”中,屋顶与屋身台基之和比例是1:1,可见其在结构中的受重视性。这种营造的“大屋顶”形态是中国古代建筑外观形式上最为显著的标志,被称誉为中国建筑的冠冕。屋面曲线在唐代建筑可见平缓的屋面曲线,宋代之后逐渐走势陡峭,保持直至明清。屋檐的转角处不是水平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称为“起翘”;檐角向外挑出,称为“出翘”。屋脊曲线在汉代石建筑和明器中正脊已有升起,唐宋元时期正脊翘起比较生动,明清时期又恢复平直状态。达到了屋顶在基本形制确立的前提下使屋顶的种类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以形态方面考虑,屋顶的四周翼角起翘则是为了产生如鸟的羽翼一般的轻盈感,这也减轻了屋身体量的厚重感,达到了形式美体量平衡的效果。
  屋顶所成的曲线基本都是由上收分,下方分开,形成上窄下宽的立面形象。从体量上分析是这种“几”字和“人”字的形式就容易产生稳定感,而从意象角度来说是有如从天而降到地面绵延的感触。而无论历史朝代如何变换,屋顶的造型都是属于辨别阶级属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宫殿屋顶、官式屋顶以及普通平民住宅的屋顶的形态与构造手法都有其明显的规定与限制。这个时刻的屋顶就不单是建筑的一个实体部分,而更多象征着整个社会的阶级分层与伦理道德。
  屋顶的意境之美
  蒲震元对于意境的定义是指特定的艺术形象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以及可能触发的丰富艺术联想形象的总和。根据他的这种说法,那对于中国古建的屋顶所营造的意境简单地理解就是,强调表现为会因不同的屋顶样式而给人的感受不同,例如重檐庑殿顶的庄严雄伟,歇山顶的旷达飘逸,攒尖顶的清丽娟秀。一切的意境之美源于建筑本身存在的召唤而形成。中国建筑的屋顶创造是有情有理,在理性的主导下散发出浪漫情怀。传统工匠很擅长在屋顶创作中美化结构枢纽和构造关节的同时,注意文化性的语义和情感性的象征。屋顶上的脊兽在原本就只是功能性构件的美化,在失去功用后仍然起到装饰的意义,但是却更多蕴含所期待的祈福意义。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平郊建筑杂录》里提到的建筑意,是在建筑客体中由形体来表达出建筑的精气,建筑不单有诗情画意,还有一系列人生哲理、时代精神、历史沧桑、伦理观念、民族意识等其他文化意蕴。意所承担的内涵情意,在建筑审美者那里再次升华,引起特殊的性灵融合,神志的感触,并能激发起审美主体潜意识的“感慨”。屋顶通过屋脊、吻兽等实物意象的表达,在自然界虚物意象组成情景交融的特定意境。欣赏中国建筑屋顶所营造的的境主要就是虚境的“空白”,虚境起到诱发想象的作用,形成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引发人们再创造想象的诱惑力。屋顶的曲线有着与空旷的天空有延伸的意境,这也同时起到美化屋顶的畅神作用,引发人们产生情感性哲理性的遐想。这种历史积淀达到了超越实体的深意在于将一种文明的底蕴与传统表达出来,而不再是拘泥于在建筑所界定的单一空间中。
  思考与展望
  笔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的建筑之美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古典建筑的意境之美。学习与研究本国的传统古建筑,不仅是了解自身的文化与文明,而最重要的是以史明智,如何传承并从中寻求和找到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方法和手段。当今经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成就将丰富文化的古老国度面临选择和疑惑,是单纯基于传统还是应当完全面向未来。中国的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在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面对着选择,中国的城市被卷入时代旋涡,像是老房子和商品房开发区的取舍扬弃、规划城市特质怎样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怪圈、历史与未来的衔接、传统与潮流的割裂等问题。这些问题统统可以在物质手段之外通过对于中国传统古建的精神文化的重新整合来去解决,而民族自信的缺失是整个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障碍,如何在自身创造的过程中发挥民族自信的积极作用尤其凸显。现代建筑设计中最为缺乏的就是带有强烈中国特有符号且能极大满足现代人高要求的建筑物,继承大屋顶所营造的意境之美也不是单从古代建筑物照搬而来,而是通过建筑设计师对于自身的民族文化与文明的一种感知,创造出可以引领潮流的中国新建筑。但是,只通过改造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涌向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他们西方那种具有浓烈自由奔放色彩的建筑外形,而更应该是值得思考的是一种心态或是价值取舍:国人更愿意接受外来建筑形态所带来科幻色彩的刺激,而不是选择本土最具原始含义的建筑形态。笔者认为,其实在建筑师不断探索的道路上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而言,返璞归真只是时间的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069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