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建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污染河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水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河道治理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方法分析。
   【关键词】河道治理;存在问题;方法分析
  
   前言
   一直以来,河道治理都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除了要满足生态环境和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需要根据城镇的发展进行规划,对城乡供水、房产开发、旅游等行业提供服务。只有紧密围绕经济发展,对各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才能认为河道治理好,避免水土流失。所以,要提高河道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的研究,提升河道治理水平。
   1、目前我国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危害
   1.1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目前,我国河道水体恶化现象十分严峻,许多城镇河道水体质量低于Iv类标准。一方面,城镇河道水体流动性差,缺水客水,导致被污染的河道无法及时循环更新;另一方面,我国众多的中小河流位于乡镇和农村,由于监管的缺失,这些水域往往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众多居民区聚集,但排污管网与设施并未配套,污水收集率低,大量的农村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即被排入了河道中,中小河流变成排污沟,另外城镇中小河流多濒临农田,氮磷营养丰富的农业面源污染被肆意排入河道,导致污染加剧,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1.2自然地貌被改变,河流功能简单化甚至完全丧失
   自然河道受到人类的强烈干预,河流形态几何化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河流景观多样性消失。河流中各种水生动植物对水温、有机物浓度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适应能力,由于堤岸采取了硬质化的护岸材料,使得原有的动植物栖息地消失,并且导致水流速度减缓,环境状况恶化,失去了城镇河道本身的景观价值,原有的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也丧失,城镇河道演变成简单的泄洪沟和灌溉沟渠。
   1.3河道自净功能受损
   自然河道具有良好的自净功能,丰富的好氧微生物能快速分解污染物,但重污染河道的水体都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好氧微生物无法良好的生存,河道自净功能严重受损。并且部分不恰当的水利工程破坏了河流原有的自然净化能力,如大量修建的闸坝使活水变成了死水,人工修建的护坡工程破坏了河道周围天然湿地,降低了河流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和净化能力。
   1.4大量中小河道被填埋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经济的发展,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不断扩张,导致许多中小河流被缩小甚至填平,使中小河流数量、面积急剧缩减,而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存在。河流的萎缩致使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和河道景观被破坏甚至消失,缺失了河流这一重要的生态载体,生态系统变的更加脆弱,而且河道行洪断面的缩减,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发生。
   2、河道治理应采取的对策
   2.1统一规划建设
   河道其上流、下流,尤是其左岸和右岸,都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在对河道进行整治过程中,为减轻对附近区域的影响,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需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建设。
   2.2采用生态堤岸型式
   在条件运行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生态堤岸。传统的混凝土、浆砌块石会阻断岸坡土壤与水体的交换,不利于动植物生存,使河道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堤岸可保持一定的透水性,植物根系可在其中生长,在保证行洪排涝要求的前提下,能更好的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堤岸有生态格网、生态混凝土、生态网垫、生态袋等多种型式,应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择优选取。
   2.3确保生物的多样性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注重恢复原有的河道生态状况,尽可能保护各种生物的生存空间不被破坏,有效的维持河道中原有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就要求在整治过程中避免全部铲除原有植被再重新人工种植,尽量保留已有的树木和较大植株的水生植物,这样才能使生物种群和水生生物的生息空间得以复原,从而恢复生物的多样性。
   2.4控制水污染
    为保障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必须严格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质。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尽量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河道,对于排入河道的废水,其必须满足相关排放标准,河道接受的污染物不能超过其自净能力。
   2.5适当扩大水面率,改善城镇环境
   当前城镇中多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生态性较差。所以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尽可能多的保留水面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河道,不能因为建设用地紧张而随意占用河道。保持适当的水面率,完善城市水循环系统,不仅能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对于区域内的小气候也有一定的改善和调节作用,为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场所,同时保证城市拥有足够的蓄滞洪水空间,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2.6充分利用本土生物物种
   长期在当地繁衍生长的本土生物物种一般更适应当地河道的自然环境,有利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改善水体自净能力。对于需要引入外来物种的,要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避免本土生物被排挤消失,破坏原有的河道生态系统。
   2.7营造具有自然、朴实风格的河流景观
   自然形成的河流,拥有最为丰富的河道形态,水环境景观朴实简洁,优于一般人造景观,所以应注意保留河道的天然美学基调。
   3、河道治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因地制宜,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合理确定河道上下游、左右岸的防洪标准。避免全线采用“铜墙铁壁”,要给洪水一定的蓄滞空间,能有效的降低洪水位,确保主要保护对象的安全。对于一般的农田区域,短时间的进水并不会带来大的损失,而全线建堤防后,大幅逼高洪水位,一旦某处溃堤,损失会更加严重。    尽可能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对河道沿线的湿地、浅滩、河湾、水跌等要加以保留和恢复,以提供更多科类的生物栖息环境。天然的河道形态具有更好的生态性,动植物种类丰富,人们也更亲近自然的形态。这些自然的河道状态一旦被工程所破坏,就难以再恢复,人工设置的河道总是带有工程的痕迹,生态景观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
   3.2要充分考虑亲水休憩空间。水是生命之源,人具有天然的亲水性,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要为人们亲近水体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少采用远离水面的高挡墙型式,在城镇段,更要在临近水面处设置亲水平台,供人们休息、观景、娱乐。
   3.3 使用新的生态理念对河道进行治理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随治理观念不同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也不相同。对河道进行治理时,一般都是采取疏浚河道、加固堤坝等措施,但是,这种方法进行治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加,生态河道治理被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相互协助,对生物、工程和行政进行协调,确保河道综合治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3.3 将植物措施和堤坝建设结合起来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通常使用土石质堤坝。使用浆砌石进行堤坡的修筑,并适当地进行绿化。在绿化时,主要进行道路绿化、堤岸绿化、景观境绿化,要和城镇绿化联系起来,创建河道环境的优美。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有效的提高,同时对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对自然环境有了更多的渴望。河道治理工作一直是作为水利工程来进行的,现在也已成为环境工程的一部分。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采取适当的生态措施,在满足河道行洪、通航等要求的前提下,更好的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改善河道水景观,使人们在闲暇时可以更好的接受于自然,对于实现人水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冰,高巧辉,夏旭东.城市河流及其生态治理规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6(12):23-25.
   [2]张晓兰.我国中小河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05,5(1)68-70.
   [3]刘芳.水环境与生态城市建设[fJl.淮南职业技术学院,2005,5(1):97- 98.
   [4]刘晓涛.城市河流治理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1(3)28-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114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