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把握新理念 迈出新步伐 实现新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记者

  前不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紫光阁》杂志社在京联合举办了第七届《紫光阁》论坛暨中央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辅导报告会。本届论坛以“把握新理念、迈出新步伐、实现新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紫光阁》杂志社理事会和部分新闻媒体单位的代表共计300余人,围绕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政策措施、提振民众信心,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家普遍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定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推进创新发展当前最紧迫的事情是要从五个方面去努力:一是国家层面,要在一些战略性领域,实现技术性的战略突破;二是在企业层面,要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三是在社会层面,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孕育出一批新企业;四是在产业层面,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五是在制度层面,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系。
  大家认为,推进创新很重要的是要强化企业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国家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许科敏认为,创新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产学研相结合,这里强调以企业为主,而不是科研机构和高校,就是要促进科技成果能够转化运用。王一鸣认为,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最核心的功能就是创新。而政府真正需要做的是基础研究的投入、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知识产权的保护、商业规则的制定、市场秩序的维护等等,为企业家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濂谈到,政府扶持创新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要避免同质化,像光伏产业如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政府拼命扶持,然而银行的不良贷款却至少有200亿。
  推进创新,还应注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王一鸣认为,一个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首先是要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二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三是服务创新发展的新兴金融工具,四是健全的科研成果激励机制,五是培养并用好人才。
  二、要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推进。与会人员普遍认为,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很重要的一个着力点就是要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把服务地方、分区指导、因地施策作为区域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点和出发点。
  第二,在操作路径上,从五方面着力推动“十三五”区域发展。一是抓条件好的地区率先开发,抓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坚持两头推进;二是发挥纽带支撑作用;三是扩大统筹资源配置空间,以空间扩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发挥功能优势,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来发挥各个地区的功能优势;五是健全促进机制。
  第三,在工作重点上需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与强化对特殊地区支持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重点制定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与着力缩小区域政策单元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统筹区域空间布局和建立区际利益平衡机制的关系。
  三、加快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激发三大动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绿色发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发展进程,是指导我国发展的价值取向。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谈到,绿色发展的主要路径是绿色经济发展。加快绿色经济发展需要激发三大动力:一是推动力,对经济发展进行从严从紧的环境管制,如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提高环评门槛、加强管理监管执法、作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把环保要求纳入消费要求等,用绿色来约束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拉动力,对绿色经济发展寄予激励和引导;三是行动力,增强经济体本身的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倡绿色创新的价值观。
  四、切忌用计划经济手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谈到,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推进供给侧改革,是极大的误区。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应制定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引导性政策,由企业按照市场行情自行支配市场资源。
  把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简单理解为产业供给或产品供给,机械地对待“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在李佐军看来也同样是需警惕的误区,因为这意味着将造成进一步的产能过剩。如何推进供给侧改革?李佐军从七方面来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
  第一是培育新的主体。涵盖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个人;创新型区域,包括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中心、创新型园区等;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国家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创新中心、国家技术中心等;创新型政府,例如政府的公共服务外包。第二是增加六大要素的有效投入。六大基本要素就是生产函数当中的全要素,即劳动、资本、资源、环境、企业家才能、政府管理的投入等。第三是通过制度变革提高生产率。可从西方供给学派的“四减”制度来剖析,分别是减税、减管制、减垄断、减货币超发。第四是通过结构优化提高生产率。包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第五是通过要素升级提高全要素的生产率。具体包括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提升人力资本,加强信息化建设等。第六是解决存量和增量的问题。第七种是培育“六个新东西”,包括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区域、新模式、新品牌。
  五、去除僵尸企业要实事求是,不能搞“一刀切”。郭濂谈到,去除僵尸企业要有轻重缓急,要与市场行情结合起来,如果硬性地定任务、搞一刀切,这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
  许科敏认为,中央提出对僵尸企业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现在的政策还不够,还需要更多的激励政策。他建议,一是对部分工艺技术较先进、市场前景较好但暂时困难的企业,可以考虑债转股;二是中央财政设立产业重组的投资基金,吸引一些社会资本来做市场化运作,推动落后产能的战略性重组;三是对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的并购贷款可给予适当的贴息,以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四是加快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五是修订破产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企业退出的长效机制。
  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兼顾民生。大家普遍认为,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除僵尸企业,必然会面临人员分流安置的难题。安置人员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但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
  许科敏认为,中央将投入1000亿安置资金,对职工的分流安置给予一定的奖补,这是政府兜底作用和激励作用的一种体现。他建议这1000多亿的安置资金应用在接续社会保险和职工转岗培训等方面,不建议直接分发给个人;建议对僵尸企业退出后的土地进行盘活,收入也可用于安置职工。
  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城市贫民。郭濂谈到,在大力推进农村精准扶贫的同时不要忽视城市贫民,可将农村精准扶贫跟城市贫民的扶贫相结合。
  七、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当中增强获得感。大家认为,民营经济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建议当前要重点关注民营企业的三个问题:
  第一,解决市场准入问题;第二,给民营经济的各项扶持政策要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当中增强获得感;第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八、要把好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落细落实。出席论坛的企业负责人代表普遍对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表示衷心拥护,但同时对如何落实存在一些担忧。
  一些代表认为,一些政策还需要细化。国电集团龙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宝全反映,“十三五”规划目前已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但作为风电企业,他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十三五”的风电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和路线图,同时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保障风电产业快速合理的发展。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反映,他们在尝试引进市场化资本作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遇到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流程和规范性等方面的困惑,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充分考虑这些实际问题,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3802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