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巍 陈永彪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采取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2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为实验组130例,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身体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综合治疗,能够使身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高,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出现,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治疗;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为呼吸性细支气管远端末梢组织残气量增多,导致持久性扩张所致,同时还存在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肺泡持续扩大,回缩障碍,使残气量和残气量所占肺总量百分比增加[1]。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主要有大气污染、吸烟等因素。患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病情较轻者只发生在体力活动时,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程度也在加重,严重者在休息过程中也会有呼吸困难情况发生[2]。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就诊于本院呼吸内科2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呼吸内科收治2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130例,男81例,女49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为:(54.15±4.08)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为:(6.8±1.7)年。对照组100例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为:(53.87±4.18)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为:(6.9±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上的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实验组 本组患者接受综合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①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治疗,吸氧浓度为28%~30%;②针对急性发作期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药敏试验和痰培养,并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患者敏感的抗生素;③采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祛痰剂,在100ml的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300mg的多索茶碱,静脉滴注,注意滴速保持缓慢,若病情较为严重,2次/d,每次要在100ml生理盐水或者5%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200mg的多索茶碱,静脉滴注。在50~1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加入30mg的盐酸氨溴索,给予静脉滴注;④若患者的痰液较为黏稠,则使用雾化器将痰液稀释,药品选择布地奈德、氨溴酸等,可起到化痰平喘、止咳的功效;⑤若患者有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要给予利尿和强心剂的治疗,并将黄芪或者丹红注射液加入到1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若下肢出现水肿,则依据病情使用利尿剂,同时给予肺功能的锻炼。在急性期,患者要保持严格的卧床休息,针对呼吸困难等症状选择半坐卧或者端坐位等合适体位;⑥其他选择健康营养、无刺激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
  1.2.2对照组 该组选择常规治疗,仅应用支气管舒张药物和祛痰药,促使支气管平滑肌得到有效松弛,对合并有细菌感染者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同时要求患者采取肺功能的锻炼,戒烟,避免职业或环境粉尘、刺激性气体接触,减少感冒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3 疗效标准 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呼吸顺畅,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经过一年的随访,没有出现病情复发;治疗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消失,且呼吸得到正常恢复,对工作和生活有轻微影响,在1年的随访中有1~2次的复发;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有一定的呼吸困难存在,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不良影响,1年内有3次以上的复发;无效: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控制,还有加重情况。有效率等于治愈、显效、有效的患者数与该组接受治疗的总患者数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岁以上发病率已高达9%~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确切病因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慢支和阻塞性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因素都可能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3]。已经发现的危险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即环境因素)与内因(即个体易患因素)两类。外因包括吸烟、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空气污染、呼吸道感染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与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居室拥挤、营养较差及其他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相关联的因素有关)。内因包括遗传因素、气道反应性增高、在怀孕期、新生儿期、婴儿期或儿童期由各种原因导致肺发育或生长不良的个体。当患者在劳累、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其支气管的分泌物就会增多,加重通气障碍,还会加重气促、胸闷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实验组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针对试验结果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可以明显改善身体症状,而且在一年的随访中,病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综合治疗,明显改善症状,减少病情反复,效果显著,并能提高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建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09:35-36.
  [2] 李冬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28:23-24.
  [3] 陆桂波,李桂色,黄金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16.
  [4] 盛惜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2例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1:85-87.
  编辑/冯焱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7564404.htm